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训纂篇(训纂篇)  拼音:xùn zuǎn piān
书名。汉扬雄撰,是关于文字的书。全书断六十字为一章,共三十四章,计二千零四十字。今已亡佚。《玉函山房辑佚书》收有辑佚本。〈说文解字序〉:「黄门侍郎扬雄采以作训纂篇,凡仓颉已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清。段玉裁。注:「此谓汉初仓颉篇只有三千三百字也。……此谓雄所作训纂,凡三十四章,二千四十字。合五十五章,三千三百字,凡八十九章,五千三百四十字也。」
《漢語大詞典》:战争艺术概论
瑞士军事理论家约米尼著。1838年出版。全书共七章,从战争政策、战略、大战术、勤务学、工程学和初级战术等六个方面论述战争艺术理论。该书对西方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国语辞典》:绿野仙踪(绿野仙踪)  拼音:lǜ yě xiān zōng
书名:(1)清朝李百川撰,八十回,全书藉冷冰学仙传道的故事,谈论道教神仙灵怪等事迹,而以明代中叶史实为纬,同时暴露出一些奸臣权贵的丑态。(2)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包姆(Baum,Lyman F.)作。叙述小女孩桃乐赛被龙捲风吹到奥瑟,若要回家,必须寻找奥瑟的巫师才行,在桃乐赛寻找住在翡翠城的巫师途中,遇到稻草人,懦夫狮等,发生许多有趣且惊险的故事。
《国语辞典》:民权初步(民权初步)  拼音:mín quán chū bù
书名。国父所著,五卷,二十章。全书成于民国五年。内容有关于社会建设,专讲集会议事的法则,其目的在使一般国民熟谙议事法则,以练习初步民权的运用。
《国语辞典》:分隶偶存(分隶偶存)  拼音:fēn lì ǒu cún
书名。清朝万经所撰,二卷。全书论分隶诸法;唐、汉分隶异同;汉、魏碑考,及古今分隶人名,上起程邈,下迄明末马如玉,共三百十二人,各系以小传。以前著述家自赵欧以下,罕有论及分隶笔法者,而经所录颇详析有门径,考證亦较精核。书成未刊,至其孙绵前为校刊。
《国语辞典》:匋斋吉金录(匋斋吉金录)  拼音:táo zhāi jí jīn lù
书名。清端方撰。全书八卷,续录二卷。此书乃收录三代、秦汉以下的彝器及六朝以来的造像,所有器具形制及文字都被描摹下来,并且记录其深浅广狭。续录乃补前录所失收,共八十八器。
《国语辞典》:京本通俗小说(京本通俗小说)  拼音:jīng běn tōng sú xiǎo shuō
书名。宋代话本小说集。全书已残缺不全,民初缪荃孙曾据元人写本影印刊行其中七篇,即:《碾玉观音》、《萻萨蛮》、《西山一窟鬼》、《志诚张主管》、《拗相公》、《错斩崔宁》、《冯玉梅团圆》。缪氏自言尚有定州三怪、金主亮荒淫两篇未刊。这九篇又见明冯梦龙辑《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惟篇名及文字略有不同。内容多取材市井平民的生活,运用民间语言颇为熟练。
《国语辞典》:包公案  拼音:bāo gōng àn
书名。作者不详,约成于明代。全书包含包拯断案故事六十馀则(一本百则)。在民间广为流传,对后世公案小说深具影响。
《国语辞典》:约拿书(约拿书)  拼音:yuē ná shū
书名。基督教典籍。《旧约圣经》中的小先知书,全书共四章。描写约拿的训示故事,以显示神的慈悲和拯救,不仅及于犹太民族,也及于一切赞美且相信耶和华的民族。
《国语辞典》:发凡举例(发凡举例)  拼音:fā fán jǔ lì
加以分类,并予举例,说明全书通例。明。焦竑《玉堂丛语。卷四。纂修》:「高帝以宋濂为翰林学士,令总修元史。时编摩之士,皆山林布衣,发凡举例,一仰于濂。」也作「举例发凡」。
《國語辭典》:爱的教育(愛的教育)  拼音:ài de jiào yù
1.书名。义大利亚米契斯(Edmondo de Anicis)著。以一个儿童的日记内容描写出他的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纯洁天真,为近代儿童优良读物。各国皆有译本,流行颇广。
2.一种教育方式。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以爱为出发点,并以爱为教学活动的指导准绳,处处鼓励学生,激发其奋励向上。
安士全书
【佛学大辞典】
(书名)周梦颜著。是书凡四种。印光法师曰:「安士先生,姓周,名梦颜,一名思仁。江苏昆山诸生也。博通三教经书,深信念佛法门。弱冠入泮,遂厌仕进。发菩提心,著书觉民。欲令斯民先立于无过之地,后出乎生死之海。故著戒杀之书,曰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曰欲海回狂。良以众生造业,唯此二者最多,改过亦唯此二者最要。又著阴骘文广义,使人法法头头,皆知取法。皆知惩戒。批评辩论,洞彻精微。可谓帝君功臣。直将垂训之心,彻底掀翻,和盘托出。使千古之上,千古之下,垂训受训,两无遗憾矣。以其以奇才妙悟,取佛祖圣贤幽微奥妙之义,以世间事迹文字发挥之,使共雅俗同观,智愚共晓故也。又以修行法门,唯净土最为切要。又著西归直指一书。明念佛求生西方,了生脱死大事。良以积德修善,只得人天之福,福尽还须堕落。念佛往生,便入菩萨之位,决定直成佛道。前三种书,虽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此一种书,虽教人了生死,而又须力行世善,诚可谓现居士身,说法度生者。不谓之菩萨再来,吾不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