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克复(克復)  拼音:kè fù
1.能够恢复。《国语。晋语九》:「基于其身,以克复其所。」《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克复旧物,永延汉祀。」
2.攻战而收复失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水浒传》第一一七回:「以图退贼,克复城池。」
《漢語大詞典》:克服(剋服)
征服。 闻一多 《端节的历史教育》:“刚刚对于克服自然有点把握,人又发现了第二个仇敌--他自己。”
分類:克服征服
《國語辭典》:克服  拼音:kè fú
克制、制服。如:「这件事不管有多困难,我们都要想办法克服。」明。黄淳耀〈甲申日记〉二则之二:「前人说:『性从偏处克将去。』好胜是我的偏处,畏难是我的偏处,不专一是我的偏处,不能坚持到底又是我的偏处。明白自己的偏处,便竭力去克服它,方是道理。」
《漢語大詞典》:克伐(剋伐)
(1).攻打,讨伐。《后汉书·章帝纪》:“克伐 鬼方 ,开道 西域 。威灵广被,无思不服。”
(2).损害。镜花缘第六一回:“可惜这两宗美品,世人不知,视为弃物;反用无益之苦茗,听其克伐。”
(3).中医学名词。指使用性峻伤元的攻破消导药物。《医宗金鉴·内治杂证法·胁肋胀痛》:“若行克伐,则虚者益虚,滞者益滞,祸不旋踵矣。”
(1).征服;克服。 晋 王嘉 拾遗记·周:“ 武王 资圣智而剋伐,观天命以行诛。”
(2).中医采用的驱除、攻逐等治疗方法,稍过即伤元气,因有“剋伐”之称。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四》:“譬如有人病积痞者,无不剂而救之之理,即使骤畏剋伐,亦必渐次破除其垒块,盪涤其肠胃,而后徐养之以和平。”
《國語辭典》:战胜(戰勝)  拼音:zhàn shèng
在战争或竞赛中获得胜利。《史记。卷七○。张仪传》:「齐与鲁三战而鲁三胜,国以危亡随其后,虽有战胜之名,而有亡国之实。」
《國語辭典》:回潮  拼音:huí cháo
指本已消失的旧事物又重新出现流传。
《漢語大詞典》:穿过
从…一边走到另一边。例如:穿过布雷区。
横过,越过或从…上延伸过。例如:穿过花园的一条小径。
延展到或占据某一空间或地点。例如:一条小道穿过山谷。
克服阻力而进入。例如:钉子…够长的,足以穿过绝缘部分。
指气流通过。例如:微风穿过房间。
《漢語大詞典》:穿入
深入到…的内部
克服阻力而进入
《國語辭典》:难关(難關)  拼音:nán guān
不易度过的关头或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时期。如:「生死难关」、「希望公司可以顺利的渡过难关,解除倒闭的噩运。」
《國語辭典》:难关(難關)  拼音:nàn guān
苦难的关头。如:「提起勇气,克服一切险阻,定能冲破难关,获得最后的胜利。」
《国语辞典》:共患难(共患难)  拼音:gòng huàn nàn
协力克服困难,度过难关。如:「能共患难的朋友才是真正的好朋友。」
《漢語大詞典》:克除
(1).非法扣除。《元典章·户部七·追征》:“其有侵欺、借贷、克除、冒名支请,事发到官,已未承伏者罪遇原免,钱拟合徵给各主。”
(2).克服去除。 茅盾 《虹》四:“她应该克除了这些弱点。”
《国语辞典》:克难(克难)  拼音:kè nán
克服困难。如:「在战争时期,物资缺乏,他们敲打罐头、脸盆来奏乐,算是克难乐队。」
分类:克服困难
《国语辞典》:闯关(闯关)  拼音:chuǎng guān
1.闯过关口。如:「这项游戏共有十六人闯关,只有六个人成功。」
2.比喻克服困难,通过考验。如:「这次汽车驾照考,每一项他都顺利闯关。」
《漢語大詞典》:硬门槛子
比喻不易克服的困难。例如:这可真是个硬门槛子。
《国语辞典》:战天斗地(战天斗地)  拼音:zhàn tiān dòu dì
指对抗克服大自然各种令人辛苦的状况。如:「工程师带著千百个工人在汗水中战天斗地,终于完成了艰巨的南回铁路工程。」
《國語辭典》:死症  拼音:sǐ zhèng
1.无法治瘉的病症。如:「那么好的人,竟会得这种死症!」
2.比喻难以解决的困境。《红楼梦》第九九回:「若你不管,我们实在是死症了。」
《漢語大詞典》:同心共济(同心共濟)
亦作“ 同心协济 ”。 谓齐心协力,克服困难。 宋 欧阳修 《朋党论》:“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明史·邹元标传:“方今上在冲岁,敌在门庭,祇有同心共济。” 邹鲁 《中国同盟会·海外党务》:“夫欲联络情谊,必以消息相通为主。消息通,则情谊洽,则协力相扶,同心共济。”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四年:“故 仁宗皇帝 时,虽有 西夏 元昊 之叛,而晏然若无事者,以 韩琦 、 范仲淹 同心协济也。”参见“ 和衷共济 ”。
《國語辭典》:和衷共济(和衷共濟)  拼音:hé zhōng gòng jì
和衷,语出《书经。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共济,语出《国语。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和衷共济比喻彼此同心协力,共渡困难。《近十年之怪现状》第三回:「若要办理得善,头一著要诸大股东和衷共济,以外的事自然就都好商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