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硕人兄弟
 
硕人清贵


《毛诗正义》卷三之二(续)〈国风·卫风·硕人〉~29~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东汉·郑玄笺:「陈此者,言庄姜容貌,既美兄弟皆正大。」唐·孔颖达疏:「以来嫁者乃是齐侯之子,嫁为卫侯之妻,又是东宫太子之妹,嫡夫人所生,为邢侯之姨,而谭公又是其私,容貌既美,父母兄弟正大如此。」
典故
王季友兄

相关人物
季历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445~
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佰、仲雍二人乃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

例句

帝尧敦族礼,王季友兄心。 张说 奉和圣制过宁王宅应制

典故
五年兄


《礼记注疏》卷一〈曲礼〉~9~
夫为人子者 ,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恒言不称老。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汉·郑玄注:「肩随者,与之并行差退。」
典故
相关人物
谢惠连
 
谢灵运


《宋书》卷五十三《谢方明传》附《谢惠连传》
子惠连,幼而聪敏,年十岁,能属文,族兄灵运深相知赏,事在灵运传。

例句

友朋汉相府,兄弟谢家诗。 耿湋 春日书情寄元校书伯和相国元子

人日春风绽早梅,谢家兄弟看花来。 鲍防 人日陪宣州范中丞传正与范侍御传真宴东峰亭

典故
兄酥弟酪

相关人物
穆员
 
穆质
 
穆赞


《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五〈穆宁列传·(子)穆赞、穆质、穆员、穆赏〉~46~
赞与弟质、员、赏以家行人材为搢绅所仰。赞官达,父母尚无恙,家法清严。赞兄弟奉指使,笞责如僮仆,赞最孝谨。质兄弟俱有令誉而和粹,世以「滋味」目之:赞俗而有格为酪,质美而多入为酥,员为醍醐,赏为乳腐。近代士大夫言家法者,以穆氏为高。
典故
兄与丈
 
张丈殷兄


《全唐诗》卷四百四十七〈岁日家宴戏示弟侄等兼呈张侍御二十八丈殷判官二十三兄〉
弟妹妻孥小侄甥,娇痴弄我助欢情。岁盏后推蓝尾酒,春盘先劝胶【案:去声。】牙饧。形骸潦倒虽堪叹,骨肉团圆亦可荣。犹有誇张少年处,笑呼张丈唤殷兄。
典故
周兄无慧


《晋书》卷九十六〈列女列传·周顗母李氏〉~254~
周顗母李氏,字络秀,汝南人也。少时在室,顗父浚为安东将军,时尝出猎,遇雨,过止络秀之家。会其父兄不在,络秀闻浚至,与一婢于内宰羊,具数十人之馔,甚精办而不闻人声。浚怪使觇之,独见一女子甚美,浚因求为妾。其父兄不许,络秀曰:「门户殄瘁,何惜一女!若连姻贵族,将来庶有大益矣。」父兄许之。遂生顗及嵩、谟。而顗等既长,络秀谓之曰:「我屈节为汝家作妾,门户计耳。汝不与我家为亲亲者,吾亦何惜馀年!」顗等从命,由此李氏遂得为方雅之族。中兴时,顗等并列显位。尝冬至置酒,络秀举觞赐三子曰:「吾本渡江,托足无所,不谓尔等并贵,列吾目前,吾复何忧!」嵩起曰:「恐不如尊旨。伯仁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闇,好乘人之弊,此非自全之道。嵩性抗直,亦不容于世。唯阿奴碌碌,当在阿母目下耳。」阿奴,谟小字也。后果如其言。

例句

济叔不痴,周兄无慧。 李瀚 蒙求

《國語辭典》:兄弟  拼音:xiōng dì
1.男子同胞先出生的为兄,后出生的为弟。《尔雅。释亲》:「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可不道兄弟如同手足,手足断了再难续。」
2.内外的族亲、姻亲。《诗经。小雅。伐木》:「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汉。郑玄。笺:「兄弟,父之党,母之党。」《仪礼。丧服》:「大夫之子于兄弟,降一等。」汉。郑玄。注:「兄弟,犹言族亲也。」
3.同姓之国。《书经。蔡仲之命》:「懋乃攸绩,睦乃四邻,以蕃王室,以和兄弟。」《史记。卷三九。晋世家》:「曹,叔振铎之后;晋,唐叔之后,合诸侯而灭兄弟,非礼。」
4.泛指意气相投的朋友。元。郑光祖《老君堂》第二折:「兄弟每,量唐童何足道哉也!」《水浒传》第七五回:「招安须自有日,如何怪得众弟兄们发怒?」
5.比喻两者相当,不相上下。《论语。子路》:「鲁卫之政,兄弟也。」宋。邢炳。疏:「此章孔子评论鲁卫二国之政相似,如周公康叔之为兄弟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才略》:「孟阳景阳,才绮而相埒,可谓鲁卫之政,兄弟之文也。」
6.特指黑社会人物。如:「道上兄弟」。
《國語辭典》:兄弟  拼音:xiōng di
1.特指弟弟。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那时节兄弟在范阳,兄长在楼桑,关某在蒲州解良。」《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村里有个农庄人家,弟兄二人姓刘。哥哥名刘添祥,年四十岁,妻已故;兄弟名刘添瑞,年三十五岁。」
2.男子自谦之词。《老残游记》第三回:「依兄弟愚见,还是不多杀人的为是。」《文明小史》第一九回:「兄弟自从十七岁到上海,彼时老人家还在世,生意亦还过得去。」
《國語辭典》:弟兄  拼音:dì xiong
称谓:(1)称哥哥与弟弟。《管子。山至数》:「弟兄十人,分国为十,兄弟五人,分国为五。」《红楼梦》第六四回:「原来贾琏、贾珍素日亲密,又是弟兄,本可避忌之人,自来是不等通报的。」(2)称弟弟。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三折:「我与那相识每会合,宾朋每同坐,都是些羊弟兄狗哥哥。」《红楼梦》第五回:「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弟兄之幸矣。」(3)对亲密伙伴朋友的称呼。《水浒传》第五○回:「这孙提辖是我弟兄,自幼与他他同师学艺。」《儒林外史》第三回:「现放著我这几个弟兄在此,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借与周相公纳监进场。」
《國語辭典》:父兄  拼音:fù xiōng
1.父亲及兄长。如:「父兄告诫我,待人要有礼。」《论语。子罕》:「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并且他方才劝戒我一番话,就是自家父兄,也不过如此,真是令人可感。」
2.长老、父老。《国语。晋语五》:「大夫非不能也,让父兄也。」《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國語辭典》:吾兄  拼音:wú xiōng
1.称自己的兄辈。晋。傅咸〈赠何劭王济〉诗:「吾兄既凤翔,王子亦龙飞。」唐。李白 别中都明府兄诗:「吾兄诗酒继陶君,试宰中都天下闻。」
2.对同辈朋友的尊称。唐。韩愈〈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诗:「云夫吾兄有狂气,嗜好与俗殊酸咸。」《儒林外史》第三○回:「人情无过男女,方才吾兄说非是所好。」
《漢語大詞典》:难兄(難兄)
犹贤兄。 唐 无可 《送喻凫及第归阳羡》诗:“宗中初及第,江上覲难兄。” 宋 张元干 《满庭芳·寿》词:“比 渭 滨甲子, 尚父 难兄。”参见“ 难兄难弟 ”。
《國語辭典》:难兄难弟(難兄難弟)  拼音:nàn xiōng nàn dì
共患难或处于同样困境的人。如:「当年我们在战场上是同生共死的难兄难弟。」
《國語辭典》:难兄难弟(難兄難弟)  拼音:nán xiōng nán dì
陈元方和陈季方兄弟二人才德相当,难分高下,其父亲陈寔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见南朝宋《世说新语。德行》。用以称人兄弟才学品德均佳。《旧唐书。卷一五五。穆宁等传。赞曰》:「薛氏三门,难兄难弟。」后亦用以讽称两人为差不多的货色,有贬斥的意味。《儒林外史》第四九回:「高老先生原是老先生同盟,将来自是难兄难弟可知。」
《國語辭典》:老兄  拼音:lǎo xiōng
称谓:(1)兄长的自称。《晋书。卷八五。刘毅传》:「老兄试为卿答。」(2)朋友相称的敬辞。宋。欧阳修〈与梅圣俞〉:「承见过仍留刺,何乃烦老兄如此?」《西游记》第一回:「老兄,你便同我去去。」
《國語辭典》:从兄(從兄)  拼音:zòng xiōng
称谓。称堂兄。为同祖叔伯之子而年纪长于己的人。唐。蒋防《霍小玉传》:「遂令家僮秋鸿,于从兄京兆参军尚公处假青骊驹,黄金勒。」宋。张齐贤《白万州遇剑客》:「从兄廷让,为亲事都将。」
《國語辭典》:阿兄  拼音:ā xiōng
称谓。称哥哥。《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
分類:哥哥叔父
《漢語大詞典》:谢家兄弟(謝家兄弟)
指 南朝 宋 诗人 谢灵运 与从弟 谢惠连 。二人俱以诗文著称。后常用以指有文才的兄弟。 唐 鲍防 《人日陪宣州范中丞传正与范侍御传真宴东峰亭》诗:“人日春风绽早梅, 谢 家兄弟看花来。” 清 褚人穫 《坚瓠七集·皆梦轩》:“又谰言长语:‘《梦轩》一联云: 谢 家兄弟池塘草, 商 室君臣鼎鼐梅。’”参见“ 谢池草 ”。
《漢語大詞典》:谢池草(謝池草)
《南史·谢惠连传》:“族兄 灵运 嘉赏之,云‘每有篇章,对 惠连 輒得佳语’。尝於 永嘉 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忽梦见 惠连 ,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常云‘此语有神功,非吾语也’。”后遂以“谢池草”为怀念弟弟之典。 明 何景明 《除夕和以道怀弟之作》:“相怜 谢 池草,明日又春华。”亦省作“ 谢草 ”。 清 张廷潞 《送魏定野归柏乡》诗:“ 莱 衣爱日春方永, 谢 草关情梦未安。”
分類:怀念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