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8,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记事
村童
童心
成童
放花
丱角
童年
打围
轩渠
妇孺
头钱
稚齿
儿歌
童丱
学堂
《國語辭典》:记事(記事)  拼音:jì shì
把事情记载下来。《礼记。文王世子》:「是故圣人之记事也,虑之以大。」《汉书。卷三○。艺文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漢語大詞典》:村童
(1).乡村儿童。 南朝 梁 丘迟 《旦发渔浦潭》诗:“櫂歌发中流,鸣鞞响沓障。村童忽相聚,野老时一望。” 唐 王维 《宿郑州》诗:“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水浒传》第五回:“溪边钓叟移舟去,野外村童跨犊归。”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 王荆公 ﹞平生最得意句云:‘青山捫虱坐,黄鸟挟书眠。’余以为首句是乞儿向阳,次句是村童逃学。”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
(2).指粗俗的年轻人。《水浒传》第六回:“村童量酒,想非涤器之 相如 ;丑妇当壚,不是当时之 卓氏 。”
《國語辭典》:童心  拼音:tóng xīn
孩童纯真无邪的本性。《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于是昭公十九年矣,犹有童心,君子是以知其不能终也。」
《國語辭典》:成童  拼音:chéng tóng
古人指年纪稍长的儿童:(1)八岁以上的少年。《谷梁传。昭公十九年》晋。范宁。注:「成童,八岁以上。」(2)十五岁以上的青少年。《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汉。郑玄。注:「成童,十五以上。」
《国语辞典》:放花  拼音:fàng huā
1.开花。唐。李端〈早春夜集耿拾遗宅〉诗:「新草犹停雪,寒梅未放花。」宋。秦观〈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词:「柳外画楼独上,凭阑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2.放债。花,利息。《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六:「其田足值万金,自不消说。毛烈放花作利,已此便宜得多了。」
3.拐骗儿童。花,指儿童。《醒世姻缘传》第五七回:「不见了小琏哥到家,人只知道他出来看那些和尚放花打细泊的,看得孩子伶俐,拐的去了。」
《漢語大詞典》:丱角
(1).头发束成两角形。旧时多为儿童或少年人的发式。 唐 孟郊 《送淡公》诗之五:“如何丱角翁,至死不裹头。” 唐 康骈 剧谈录·白傅乘舟:“丱角僕烹鱼煮茗。”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下:“﹝ 金廷辉 ﹞为 江西 考官,夜閲卷,倦甚,忽坐睡,梦有丱角书生揖于前。” 清 赵翼 《哭伟儿》诗:“两孙丱角尚儿嬉,他未知悲我更悲。” 茅盾 《虹》三:“她又回忆到他们俩丱角时代同在家塾中读书的琐事。”
(2).指童年或少年时期。 唐 方干 《孙氏林亭》诗:“丱角相知成白首,而今欢笑莫咨嗟。” 宋 王安石 《王平甫墓志》:“自丱角未尝从人受学,操笔为戏,文皆成理。” 元 姚文奂 《竹枝词》:“家住 西湖 第四桥,自从丱角学吹簫。”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五:“丱角春明入塾年,丈人摩我道崭然。”
(3).指童仆。 清 张岱 陶庵梦忆·龙山放灯:“郤随役,用二丱角扶掖上山。”
《國語辭典》:童年  拼音:tóng nián
幼年时期。唐。黄滔 游东林寺诗:「莫怪迟迟不归去,童年已梦绕林行。」
分類:童年儿童
《國語辭典》:打围(打圍)  拼音:dǎ wéi
田猎。《喻世明言。卷六。葛令公生遣弄珠儿》:「后来葛令公在甑山打围,申徒泰射倒一鹿,当有三班教师前来争夺。」
《國語辭典》:轩渠(軒渠)  拼音:xuān qú
欢笑的样子。《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下。蓟子训传》:「儿识父母,轩渠笑悦,欲往就之,母不觉揽取,乃实儿也。」
《國語辭典》:妇孺(婦孺)  拼音:fù rú
妇人和小孩。如:「此事妇孺皆知。」
《國語辭典》:头钱(頭錢)  拼音:tóu qián
1.聚赌抽头所得的钱。《儒林外史》第一九回:「知道三老爹到家几日了,送几个头钱来与老爹接风。」《官场现形记》第二一回:「纵然不能赢钱,弄他们两个头钱,贴补贴补候补之用,也是好的。」也称为「头子钱」、「头儿钱」。
2.用作赌具的铜钱。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二折:「我去那新红盒子内,拿著这常占胜不占输,只愁富不愁穷,明丢丢的几个头钱问。」《水浒传》第三八回:「当时李逵慌忙跑出城外小张乙赌房里来,便去场上,将这十两银子撇在地下,叫道:『把头钱过来,我博。』」
《國語辭典》:稚齿(稚齒)  拼音:zhì chǐ
少年。南朝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耆年阙市井之游,稚齿丰车马之好。」
《國語辭典》:儿歌(兒歌)  拼音:ér gē
为儿童所创作的歌谣。以言语浅白,容易记忆,韵律活泼为特色。著名儿歌有〈两只老虎〉、〈三轮车〉、〈妹妹背著洋娃娃〉等。
《漢語大詞典》:童丱
指童子;童年。丱,丱角,儿童发式。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蛮夷童丱,犹能以学成忠。”旧唐书·崔祐甫传:“臣在童丱,即闻其説,信知古人以韦弦作戒,其益弘多。” 宋 司马光 《和钱君倚日本刀歌》:“其先 徐福 诈 秦 民,采药淹留童丱老。” 清 顾炎武 《梓潼篇赠李中孚》:“隐痛方童丱,严亲赴国仇。”
《國語辭典》:学堂(學堂)  拼音:xué táng
1.古代学生受教育的场所,相当于现今的学校。《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罗家把女儿寄在学堂中读书。」《儒林外史》第一回:「他母亲做些针指,供他到村学堂里去读书。」
2.术数用语。命相家用来指面部近耳门的地方。《新唐书。卷二○四。方技传。袁天纲传》:「学堂莹夷,眉过目,故文章振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