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得丧(得喪)
(1).犹得失。指名利的得到与失去。庄子·田子方:“而况得丧祸福之所介乎!”《韩诗外传》卷四:“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丧,士不言通财货,不贾於道。” 宋 梅尧臣 《村墅闲居》诗:“古来得丧何须问,世上荣枯只等閒。” 清 刘大櫆 《难言三》:“人之有穷通得丧,天也。”参见“ 得失 ”。
(2).偏指失。指丧失名利。 宋 苏舜钦 《答马永书》:“谓予不以得丧累其所守,不为怨愤不懌之词。”参见“ 得失 ”。
《國語辭典》:得失  拼音:dé shī
1.是非成败。《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十馀万言。」《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人生寄于太虚之中,其间荣悴悲欢,得失聚散,彼死此生,变形换壳,如梦一场。」
2.利弊、适当和不适当。《汉书。卷八。宣帝纪》:「高材好学,然亦喜游侠,斗鸡走马,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举得失以表黜陟,徵存亡以标劝戒。」
《漢語大詞典》:云日(雲日)
(1).云和日。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往新安至桐庐口》诗:“江山共开旷,云日相照媚。”
(2).有时偏指日光。 唐 裴迪 《茱萸沜》诗:“云日虽迴照,森沉犹自寒。”
(3).偏指太阳。 宋 苏轼 《巫山》诗:“徘徊云日晚,归意念城市。”
(4).时光。 唐 杨炯 《和崔司空伤姬人》:“佳人不再得,云日几千年。”
(5).借指高空。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之二:“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赵幼文 校注:“造,至也。云日形容高峻。” 晋 傅玄 《鼓吹曲辞·晋鼓吹曲·伯益》:“和鸣栖庭树,徘徊云日间。”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章昭达墓志铭》:“若夫鸣虵之洞,深谷隐於苍天;飞猿之岭,乔树参於云日。” 宋 利登 《水调歌头》词:“云日空濛里,玉鹤任西东。”
(6).对封建帝王的美称。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 渊 遣使南通 孙权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 渊 表 权 曰:‘仰此天命,将有眷顾,私从一隅,永瞻云日。’”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让封第二表》:“誓守愚衷,重扣云日,如蒙恩宥,实生之幸。” 唐 李商隐 《为安平公谢除兖海观察使表》:“忽拥隼旟,竟辞龙闕。犹赖云日未远,关城不遥。”
(7).鸩鸟的别名。 晋 葛洪 抱朴子·良规:“渴者之资口於云日之酒,饥者之取饱於鬱肉漏脯也。”
《國語辭典》:镇抚(鎮撫)  拼音:zhèn fǔ
使安定并抚恤之。《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国君是以镇抚其民。诗曰:『人之云亡,心之忧矣。』」《三国演义》第六五回:「四十一州地面,分兵镇抚,并皆平定。」
《國語辭典》:恩怨  拼音:ēn yuàn
恩惠与仇怨。如:「我和你之间的恩怨,就此一笔勾消。」《元史。卷一三八。列传。脱脱》:「脱既复入中书,恩怨无不报。」
《國語辭典》:难易(難易)  拼音:nán yì
困难或简单。如:「这份英文试卷的难易程度适合初学者,应该可以测验出国中学生的学习效果。」
《漢語大詞典》:隐显(隱顯)
(1).隐没与显现。荀子·天论:“故道无不明,外内异表,隐显有常,民陷乃去。”京氏易传卷下:“仰观俯察在乎人,隐显灾祥在乎天。”南史·隐逸传上·渔父:“落日逍遥渚际,见一轻舟陵波隐显。”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今虽未见其画,读诸跋,常觉依稀隐显,都在目中。” 王西彦 《乡下朋友》:“眺望四下碧绿的田野,弯曲如画的溪流,屏障似的远山和散落隐显的村屋。”
(2).特指文义的含蓄和显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徵圣:“故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 清 龚自珍 《春秋决事比自序》:“考之孤文隻义之仅存,而得之乎出没隐显之间。”
(3).偏指含蓄不露。 清 包世臣 《文谱》:“回互激射之法备,而后隐显之义见矣。”
(4).默默无闻和名扬远近。指失意和得意。北史·儒林传下·刘炫:“隐显人间,沉浮世俗。” 明 张三光 《蒋石原先生传》:“且先生布素终身,隐显一致,非独令后世师吾俭也。”如:我眼见他们的升沉隐显。
《國語辭典》:金革  拼音:jīn gé
1.刀剑甲冑之类的兵器。《礼记。中庸》:「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列子。仲尼》:「有善治土木者,有善治金革者。」
2.战争。《礼记。曾子问》:「三年之丧卒哭,金革之事无辟也者,礼与?」《文选。扬雄。长杨赋》:「使海内澹然,永亡边城之灾,金革之患。」
《國語辭典》:险易(險易)  拼音:xiǎn yì
1.危险或安稳。唐。韩愈争臣论〉:「听其是非,视其险易。」
2.治乱。《后汉书。卷四○。班彪传下》:「理近古之所务,蹈一圣之险易云尔哉?」
《國語辭典》:容止  拼音:róng zhǐ
1.仪容举止。《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有一沙门,容止独秀,举众往目,皆莫识焉。」《文选。何晏。景福殿赋》:「观虞姬之容止,知治国之佞臣。」
2.收留。《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过期不出,沙门身死,容止者诛一门。」
《國語辭典》:利钝(利鈍)  拼音:lì dùn
1.顺利与艰难阻碍。三国蜀。诸葛亮闻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上言〉:「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2.敏捷与迟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学问有利钝,文章有巧拙。」
3.吉凶。
《漢語大詞典》:恩仇
亦作“ 恩讎 ”。
(1).恩与仇。 唐 白居易 《禽虫诗》之八:“何异浮生临老日,一弹指顷报因讎。” 宋 陆游 《送陈德邵宫教赴行在二十韵》:“恩仇快报復,祸福出笑顰。”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九:“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 清 秋瑾 《宝刀歌》:“寳刀侠骨孰与儔?平生了了旧恩仇。”
(2).偏指恩惠。 宋 王禹偁 《拟侯君集平高昌纪功碑》:“寻加王爵,仍许袭封。虽恩讎之弥隆,顾猖狂而未已。”
(3).偏指仇怨。明史·选举志二:“事属曖昧,或快恩讎报復,盖亦有之。” 鲁迅 《集外集·题三义塔》:“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國語辭典》:雪霰  拼音:xuě xiàn
下雪时,还没凝成雪花的雪粒子。《金瓶梅》第三八回:「空中半雨半雪下来,……替他拂去身上雪霰。」也称为「雪子」。
分類:偏指
《國語辭典》:体魄(體魄)  拼音:tǐ pò
体格、精力。如:「锻鍊强健的体魄。」
《漢語大詞典》:实迹(實跡)
见“ 实跡 ”。
亦作“实蹟”。 真确的事实。亦偏指业绩。明史·孝宗纪:“壬戌,諭吏部、都察院,人材进退,考察务得实跡,不可偏听枉人。”《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况且‘捉姦捉双’,我和你又无实跡凭据,随他説长説短,官府不过道是拦词抵辩,决不反为儿子究问娘姦情的。” 清 何琇 樵香小记·焚廪浚井:“焚廪浚井之説,亦姑与就事论事,不必果以为实跡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下》:“观其颇有声名、素称才能之员,一一考其实迹。” 梁启超 《民约论鉅子卢梭之学说》:“ 卢梭 民约之説,非指建邦之实跡而言,特以为其理不可不如是云尔。”
《國語辭典》:宽窄(寬窄)  拼音:kuān zhǎi
1.宽度。《西游记》第七三回:「那箱儿有八寸高下,一尺长短,四寸宽窄,上有一把小铜锁儿锁住。」
2.广狭。唐。李商隐燕台〉诗四首之一:「衣带无情有宽窄,春烟自碧秋霜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