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七人班
 
七子风
  
中散地
 
咸籍
 
山阳宴
  
山阳旧侣
 
晋时竹
 
晋贤醉
 
林下客
 
林中酒
 
林间饮酒
   
竹林人
 
竹林伴侣
 
竹林胜侣
 
竹林嵇阮
 
竹林晋阮
 
竹林会
 
竹林期
 
竹林欢
  
竹林浇
 
竹林狂
 
竹林社友
  
结社竹林诗老
 
阮嵇
 
阮嵇辈
 
相关人物
刘伶(字伯伦)
 
向秀
 
子咸
 
山涛
 
嵇康
 
王咸
 
王戎
 
阮咸(始平)
 
阮籍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嵇康〉~605~
时又有谯郡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至景元中,坐事诛。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曰:「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任诞〉~727~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注引《晋阳秋》曰:「于时风誉扇于海内,至于今咏之。」
《晋书》卷四十九〈嵇康列传〉~370~
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简释

七贤:喻指文人放荡不羁,或指独立于世俗之外,或喻朋友的交情深厚。唐卢纶《秋夜同畅当宿潭上西亭》:“圆月出山头,七贤林下游。”


例句

东篱摘芳菊,想见竹林游。 储光羲 仲夏饯魏四河北觐叔

超超青云器,婉婉竹林会。 储光羲 奉和韦判官献侍郎叔除河东采访使

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 刘禹锡 伤愚溪三首

林中阮生集,池上谢公题。 刘长卿 奉陪郑中丞自宣州解印与诸侄宴馀干后溪

时因杖藜次,相访竹林东。 刘长卿 赠西邻卢少府

雪里题诗偏见赏,林间饮酒独令随。 司空曙 下第日书情寄上叔父

世上诗难得,林中酒更高。 姚合 送刘詹事赴寿州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孟浩然 洗然弟竹亭

遥想兰亭下,清风满竹林。 崔峒 送薛良史往越州谒从叔

朝携兰省步,夕退竹林期。 张说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并序)

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 李商隐 垂柳

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 李商隐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

未展山阳会,空留池上杯。 李峤 酬杜五弟晴朝独坐见赠

人追竹林会,酒献菊花秋。 李峤 饯骆四二首

何时竹林下,更与步兵邻。 李白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复如竹林下,叨陪芳宴初。 李白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

恭陪竹林宴,留醉与陶公。 李白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

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 李白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自闻茅屋趣,只想竹林眠。 杜甫 示侄佐(原注。佐草堂在东柯谷。佐出襄阳房。侍御史炜之子。官大理正。)

诏下搜岩野,高人入竹林。 林宽 送惠补阙

浔阳阮咸宅,九派竹林前。 杨巨源 春日送沈赞府归浔阳觐叔父

竹林谅贤人,满酌无所苦。 权德舆 八音诗

帘外寒江千里色,林中樽酒七人期。 权德舆 腊日龙沙会绝句

便道停桡处,应过旧竹林。 权德舆 送三十叔赴任晋陵(心字德舆旧居在丹阳。去晋陵百里)

来酌林中酒,去耕湖上田。 权德舆 送从弟谒员外叔父回归义兴

闻道今宵阮家会,竹林明月七人同。 武元衡 闻严秘书与正字及诸客夜会因寄

花时金谷饮,月夜竹林眠。 王维 哭祖六自虚(时年十八)

道贤齐二阮,俱向竹林归。 皎然 送德守二叔侄上人还国清寺觐师

明朝阮家集,知有竹林僧。 皎然 雪夜送海上人常州觐叔父上人殷仲文后

忆昔山阳会,长怀东上游。 卢僎 稍秋晓坐阁遇舟东下扬州即事寄上族父江阳令

便因当五夜,敢望竹林期。 卢纶 奉和户曹叔夏夜寓直寄呈同曹诸公并见寄

圆月出山头,七贤林下游。 卢纶 秋夜同畅当宿潭上西亭

书从外氏学,竹自晋时栽。 卢纶 送从侄滁州觐省

终悲去国远,泪尽竹林前。 卢纶 送从叔士准赴任润州司士

岂念在贫巷,竹林鸣鸟声。 卢纶 送从叔程归西川幕

谬入阮家逢庆乐,竹林因得奉壶觞。 卢纶 酬赵少尹戏示诸侄元阳等因以见赠

奉料竹林兴,宽怀此别晨。 綦毋潜 送郑务拜伯父

看却金庭芝术老,又驱车入七人班。 罗隐 寄右省王谏议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薛涛 酬人雨后玩竹

三月已乖棠树政,二年空负竹林期。 许浑 郡斋夜坐寄旧乡二侄

祗闻温树誉,堪鄙竹林贤。 贯休 和韦相公见示閒卧

借问山阳会,如今有几人。 郎士元 送张南史

谁为竹林贤,风流相比附。 灵一 林公

偶随香署客,来访竹林欢。 韦应物 陪王郎中寻孔徵君

林疑中散地,人似上皇时。 骆宾王 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

时有桃源客,来访竹林人。 骆宾王 畴昔篇

典故
山阳酒侣

相关人物
嵇康


《水经注疏》卷九〈清水〉~805~
又径七贤祠东,左右筠篁列植,冬夏不变贞萋。魏步兵校尉陈留阮籍、中散大夫谯国嵇康、晋司徒河内山涛、司徒琅琊王戎、黄门郎河内向秀、建威参军沛国刘伶、始平太守阮咸等,同居山阳,结自得之游,时人号之为竹林七贤。向子期所谓山阳旧居也。后人立庙于其处,庙南又有一泉,东南流注于长泉水。
典故
王谢侣
 
王谢登临

相关人物
王羲之
 
谢安


《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
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扬州刺史庾冰以安有重名,必欲致之,累下郡县敦逼,不得已赴召,月馀告归。

例句

王谢登临处,依依今尚存。 李嘉祐 送越州辛法曹之任

追怀王谢侣,更似会稽岑。 羊士谔 乾元初严黄门自京兆少尹贬牧巴郡乃赋诗十四韵刻于石壁

《漢語大詞典》:仙侣
(1).仙人之辈。 明 文徵明 《闰正月十一日游玄妙观历诸道院》诗之三:“仙侣登真几百年,清风遗影尚依然。” 清 方文 《庐山诗·寻真观》:“ 五老 云壑间,髣髴有仙侣。”
(2).指人品高尚、心神契合的朋友。语出后汉书·郭太传:“ 林宗 ( 郭太 字)唯与 李膺 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八:“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漢語大詞典》:旧侣(舊侣)
旧友。 南朝 宋 谢灵运 《晚出西射堂》诗:“羈雌恋旧侣,迷鸟怀故林。” 唐 唐彦谦 《贺李昌时禁苑新命》诗:“尘中旧侣无音信,知道 辽东 鹤姓 丁 。” 明 程岫 《送洪维则归新安》诗:“并鞍非旧侣,负笈有佳儿。”
分類:旧友
《國語辭典》:伴侣(伴侶)  拼音:bàn lǚ
1.夫妻或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情人。如:「这对夫妻相爱相守,是大家眼中的神仙伴侣。」「他俩初次见面,就认定对方是自己的终身伴侣。」
2.朋友、同伴。唐。韩愈 把酒诗:「我来无伴侣,把酒对南山。」《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朝登紫陌,一条捍棒作朋俦;暮宿邮亭,壁上孤灯为伴侣。」
《漢語大詞典》:俦侣(儔侣)
(1).伴侣;朋辈。 三国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一:“徘徊恋儔侣,慷慨高山陂。” 唐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之二:“村深絶賔客,窗晦无儔侣。” 苏曼殊 《耶婆堤病中伏枕奉答兼呈旷处士》诗:“远行恋儔侣,此志常落拓。”
(2).指结为伴侣或朋友。
《韵府拾遗 语韵》:为侣(为侣)
嵇康卜疑将傲倪滑稽挟智任术为智囊乎宁与王乔赤松为侣乎
《漢語大詞典》:胜侣
良伴。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碑颂》:“花臺似雪,夏室疑秋;名僧宴息,胜侣薰修。”南史·何点传:“招携胜侣及名德桑门,清言赋咏,优游自得。” 唐 徐浩 《宝林寺作》诗:“永愿依胜侣,清江乘度杯。” 清 朱彝尊 《乔侍读一峰草堂看花歌》:“初疑径闢过者少,早有胜侣齐幽探。”
《漢語大詞典》:无侣(無侣)
(1).无可匹比。 南朝 梁 王僧孺 《为人有赠》诗:“曼声古难匹,长袂世无侣。” 唐 崔国辅 《丽人曲》:“红颜称絶代,欲并真无侣。”
(2).没有同伴。 唐 司空图 《寄郑仁规》诗:“万里云无侣, 三山 鹤不笼。” 宋 柳永 《甘草子》词:“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箇、单栖情绪。” 明 王守仁 《瘗旅文》:“吾苟获生归兮,尔子尔僕尚尔随兮。无以无侣悲兮,道傍之塚累累兮。”
《漢語大詞典》:俊侣
才智杰出的同伴、朋友。 清 陈维嵩 《沁园春·客陈州使院花朝作》词:“抛了浓春,陪人远宦,俊侣相嘲甚意儿。” 清 龚自珍 《百字令》词:“ 江郎 未老,尚追陪彩笔,多情俊侣。” 柳亚子 《重谒中山先生陵寝恭纪一律》:“白虎金精剑气开,招邀俊侣又重来。”
《漢語大詞典》:徒侣
(1).朋辈;同伴。 晋 刘琨 《扶风歌》:“揽轡命徒侣,吟啸絶巖中。” 唐 谷神子 《博异志·白幽求》:“夜遭风,与徒侣数十人,为风所飘,南驰两日两夜,不知几千万里。” 元 戴良 《宿高密》诗:“僕马立空旷,徒侣话曛黑。” 清 刘大櫆 《祭左茧斋文》:“今君之没,犹此乡邻,然规绳自守者,无与为徒侣,而轻儇相尚者,无与为陶甄。”
(2).指党与。周书·李延孙传:“ 永安 之后,盗贼蜂起, 长寿 乃招集叛亡,徒侣日盛。”北齐书·李愍传:“唯招致姦侠,以为徒侣。”
(3).门徒;学生。《坛经·顿渐品》:“自南北分化,二宗主虽亡彼我,而徒侣竞起爱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生:“尝从塾师读於僧寺,徒侣甚繁。”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凡创一学説者,輒广求徒侣,传于其人,而千里负笈者,亦不絶于道。”
《漢語大詞典》:游侣(遊侣)
同游的人;游伴。 南朝 梁 何逊 《落日前墟望赠范广州云》诗:“高门盛游侣,谁肯进畋渔?” 明 徐熥 《武夷溪口送惟起弟》诗:“青山游侣散纷纷,况復临岐远送君。” 清 龚自珍 《水调歌头·寄徐二义尊大梁》词:“游侣半生死,想见涕潺湲。”
分類:同游
《漢語大詞典》:道侣
僧道指一起修行、修炼的同伴。 唐 钱起 《夕游覆釜山道士观因登玄元庙》诗:“孤烟出深谷,道侣正焚香。” 明 冯梦龙 《风流梦·谋厝殇女》:“情愿跟随道侣,共事焚修。”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僧三世报:“吾前世 河南 僧也,与道侣某同居,吾有三十金,彼请贷之,不许。遂中夜劫金及度牒而逃,又杀吾以灭口。”
《漢語大詞典》:凤侣(鳳侣)
(1).比喻好友。 唐 高峤 《晦日重宴》诗:“驾言寻凤侣,乘欢俯雁池。”
(2).比喻美好的情侣。 宋 张先 《临江仙》词:“况与佳人分凤侣,盈盈粉泪难收。” 元 本 高明《琵琶记·伯喈拒婚》:“红楼此日招凤侣,遣妾每特来执伐,望君家,殷勤首肯,早谐结髮。” 明 沈鲸《双珠记·赴婚遇兄》:“奴家偶拂鸞牋,幸谐凤侣。”
《漢語大詞典》:七贤(七賢)
(1).指 魏 晋 时 嵇康 、 阮籍 、 山涛 、 向秀 、 刘伶 、 阮咸 、 王戎 七个名士。晋书·嵇康传:“所与神交者,惟 陈留 阮籍 , 河内 山涛 ,豫其流者, 河内 向秀 , 沛国 刘伶 , 籍 兄子 咸 , 琅邪 王戎 ,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唐 皇甫湜 《醉赋》:“沈湎於酒,有 晋 之七贤。” 元 沈禧 《南吕一枝花·七月六日为施以和寿作》套曲:“七贤林下客,九老会中儔。”
(2).指 东汉 袁秘 、 封观 、 陈端 、 范仲礼 、 刘伟德 、 丁子嗣 、 张仲然 七人。后汉书·袁闳传:“ 黄巾 起, 秘 从太守 赵谦 击之,军败, 秘 与功曹 封 观 等七人以身扞刃,皆死於陈, 谦 以得免。詔 秘 等门閭号曰‘七贤’。”
(3).佛教指调心顺道的七个阶次或七贤人。《仁王经·序品》:“復有十亿七贤居士,德行具足。” 吉藏 疏:“七贤有二义。一依小乘者:一、五停心观;二、别相念处;三、总相念处;四、煖法;五、顶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此等调心顺道,故名为贤。二依大乘:一初发心人;二名有相行人;三名无相行人;四名方便行;五名习种性;六性种性;七道种性。此七在地前调心顺道,名为七贤。” 前蜀 贯休 《闻大愿和尚顺世》诗之三:“师禀尽名卿,孤峰老称情。若游三点外,争把七贤平。”
(4).泛指七位贤人。 明孙仁孺《东郭记·与之大夫》:“进公家,不终朝七贤并拔,较吾兄应是没争差。”
《漢語大詞典》:山阳会(山陽會)
魏 晋 之际 嵇康 、 向秀 、 王戎 等常聚会 山阳 。后因以“山阳会”借指故友聚会。 唐 杜甫 《赠翰林张四学士垍》诗:“儻忆 山阳 会,悲歌在一听。” 唐 郎士元 《送张南史》诗:“借问 山阳 会,如今有几人。”
《漢語大詞典》:竹林七子
见“ 竹林七贤 ”。
《國語辭典》:竹林七贤(竹林七賢)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晋朝的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庄之学,轻视礼法,规避尘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纵情清谈,故称为「竹林七贤」。
《國語辭典》:竹林七贤(竹林七賢)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晋朝的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庄之学,轻视礼法,规避尘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纵情清谈,故称为「竹林七贤」。
《漢語大詞典》:竹林游(竹林遊)
见“ 竹林之游 ”。
《國語辭典》:竹林之游  拼音:zhú lín zhī yóu
本指竹林七贤常于竹林之下游集。见《晋书。卷四九。嵇康传》。后用以比喻亲密的友谊或淡泊名利的君子之交。
《漢語大詞典》:竹林贤(竹林賢)
晋 孙绰 撰《僧史》,以七人配德 三国 魏 嵇康 、 阮籍 等竹林七贤,号竹林七僧,后以“竹林贤”泛指幽居寺庙的僧人。 唐 皎然 《遥和尘外上人与陆澧夜集山寺问涅槃义》:“共是竹林贤,心从贝叶传。” 明 何景明 《怀叶时华》诗:“客皆莲社友,人是竹林贤。” 陈去病 《酬钝根醴陵山中》诗:“小别几同龙汉刦,幽居奚啻竹林贤。”
《漢語大詞典》:阮生集
三国 魏 阮籍 与侄 阮咸 同预竹材七贤之游。后因以“阮生集”喻指叔侄与友好欢聚。 唐 刘长卿 《奉陪郑中丞自宣州解印与诸侄宴馀干后溪》诗:“林中 阮生 集,池上 谢公 题。”参见“ 竹林七贤 ”。
分類:阮籍阮咸
《國語辭典》:竹林七贤(竹林七賢)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晋朝的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庄之学,轻视礼法,规避尘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纵情清谈,故称为「竹林七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