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
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如今朝士已无多】。
《國語辭典》:供奉  拼音:gòng fèng
1.供养、侍奉。如:「他努力赚钱来供奉双亲。」《宋史。卷一二一。礼志二十四》:「又有步击者,乘驴骡击者,时令供奉者朋戏以为乐云。」
2.指以文学、姿色、特殊技艺被召入内廷任职、侍奉帝王的人。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四出:「管领烟花,衔名供奉。」
3.特指贡献给帝王。宋。曾慥《高斋漫录》:「今人秘色磁器,世言钱氏有国曰,越州烧进为供奉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秘色。」
《漢語大詞典》:供奉曲
宫廷内演奏的歌曲。 唐 刘禹锡 《听旧宫人穆氏唱歌》诗:“休唱 贞元 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漢語大詞典》:内供奉
(1). 唐 代职官名。 唐 设殿中侍御史九人,其中三人为内供奉。掌殿廷供奉之仪,纠察百官之失仪者。见新唐书·百官志三。 唐 韩愈 《故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赠太傅董公行状》:“天子识之,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2).供奉于宫中内道场的僧官称“内供奉”。
《漢語大詞典》:孙供奉(孫供奉)
唐昭宗 所喜爱的猴子的称号。 唐 罗隐 《感弄猴人赐朱绂》诗:“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著緋。”全唐诗该诗题解引《幕府燕闲录》:“ 唐昭宗 播迁,随驾伎艺人止有弄猴者。猴颇驯,能随班起居。 昭宗 赐以緋袍,号孙供奉。故 罗隐 有诗云云。”
分類:喜爱猴子
《漢語大詞典》:紫明供奉
对琉璃灯的拟人称呼。 宋 陶谷 清异录·紫明供奉:“上( 唐 武宗 )独映琉璃灯笼观书。久之,归寝殿, 王才人 问官家:‘今日以何消遣?’上曰:‘緑罗供奉已去,皂罗供奉不来,与紫明供奉相守,熟读尚书·无逸篇数遍。’”
分類:人称称呼
《漢語大詞典》:供奉猴
供御赏的猴子。用 唐昭宗 、 朱温 事。《渊鉴类函·兽·狝猴三》引 宋 毕仲询 《幕府燕闲录》:“ 唐昭宗 播迁,随驾有弄猴者。猴颇驯,能随班起居, 昭宗 赐以緋袍,号孙供奉。 罗隐 诗‘如何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著緋’是也。 朱梁 篡位,取此猴,令殿下起居。猴望见 全忠 ,径趋其前,跳跃奋击,遂被杀。” 清 方文 《泣象行》:“君不见供奉猴,跳掷欲上 朱温 头;又不见舞牀马,怒视 禄山 不肯下。”
分類:猴子朱温
《漢語大詞典》:东头供奉(東頭供奉)
唐 大明宫 供奉官的别称。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东西头供奉官本 唐 从官之名,自 永徽 以后,人主多居 大明宫 ,别置从官,谓之东头供奉官;西内具员不废,则谓之西头供奉官。”
《國語辭典》:奉事  拼音:fèng shì
服侍、伺候。引申为嫁给。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前奉贤尊命,不弃小国,许令次女瑶芳,奉事君子。」
《國語辭典》:顶戴(頂戴)  拼音:dǐng dài
1.敬礼。南朝梁。武帝〈金刚般若忏文〉:「顶戴奉持,终不舍离。」《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举家顶戴不尽。可见世间刑狱之事,许多隐昧之情,一些造次不得。」
2.清代官吏品级,以帽上顶珠的色质为别,称为「顶戴」。
《國語辭典》:事奉  拼音:shì fèng
侍奉、服侍。《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是个头陀,今请足下略剪去了些头发,我辈以师礼事奉,径到彼处便了。」
《國語辭典》:供献(供獻)  拼音:gòng xiàn
1.供奉、呈献。如:「战士们为了保卫国家,供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水浒传》第九○回:「我师不纳,可令库司办斋,供献本寺僧众。」
2.指供品。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十二月。岁暮杂务》:「调羹饭,治祭品,摆供献,雕茶果。」
《漢語大詞典》:享事
供奉。 宋 范仲淹 《东染院使种君墓志铭》:“ 青涧 与 环 人,皆画君之像而享事之。”
分類:供奉
《國語辭典》:生事  拼音:shēng shì
1.人下葬前事以生人之礼。《礼记。檀弓下》:「卒哭而讳,生事毕而鬼事始已。」
2.制造事端、纠纷。《西游记》第一七回:「悟空,你回去罢。好生伏侍唐僧,以后休懈惰生事。」《红楼梦》第四回:「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
3.日常生活的一切事务。唐。王维〈偶然作〉诗六首之四:「生事不曾问,肯愧家中妇。」
4.人事、世事。唐。綦毋潜〈春泛若耶溪〉诗:「生事且瀰漫,愿为持竿叟。」
《國語辭典》:香火  拼音:xiāng huǒ
1.供佛敬神所点的香灯和蜡烛。《南齐书。卷四○。武十七王列传。临贺王子岳》:「延兴建武中,凡三诛诸王,每一行事,高宗辄先烧香火,呜咽涕泣。」《红楼梦》第五四回:「有一个性急的人等不得,便偷著拿香火点著了。」
2.祭祀祖先用的香烛。后多用以指子孙或文化的传承者。《警世通言。卷一六。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员外何不取房娘子,生得一男半女,也不绝了香火。」
3.庙寺中掌理烧香、点灯等杂务的人。《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父亲秦良,十三岁上将他卖了,自己在上天竺去做香火。」
4.盟誓。古人结盟,多设香火以告神。《北齐书。卷一。神武帝纪上》:「兆曰:『香火重誓,何所虑也?』绍宗曰:『亲兄弟尚尔难信,何论香火!』」
5.进香、朝拜之事。如:「这庙里香火很盛。」
《國語辭典》:香火因缘(香火因緣)  拼音:xiāng huǒ yīn yuán
前世共修所结的缘分。《北齐书。卷三二。陆法和传》:「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见主人应有报至,故求援耳。」唐。白居易〈喜照密闲实四上人见过〉诗:「臭帑世界终须出,香火因缘久愿同。」
《漢語大詞典》:贞元朝士(貞元朝士)
唐 刘禹锡 《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曾随 织女 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休唱 贞元 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刘 在 贞元 中任郎官御史,后坐 王叔文 党贬逐,历二十馀年,始以太子宾客再入朝,感念今昔,故有是语。后诗文中多用以为典。 宋 楼钥 《曹工部挽词》:“ 齐 国世臣少, 贞元 朝士稀。” 元 张可久 《寨儿令·鉴湖即事》曲:“问太平风景如何?嘆 贞元 朝士无多。” 清 黄宗羲 《陈定生先生墓志铭》:“讫今四十年, 贞元 朝士无多,劫尘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