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臭架子  拼音:chòu jià zi
讥称高傲自大的姿态。《文明小史》第九回:「傅知府见了众人,依旧摆出他的臭架子。」
《漢語大詞典》:上层路线(上層路綫)
指专在上层机构或领导干部间周旋的作风。《人民日报》1948.1.25:“过去有些干部下乡,经常住在合作社或干部家里,使贫雇认为‘干部吃的开,穷人吃不开’。这种只接近干部不接近群众的上层路线,我们要坚决克服。”如:他这个人专走上层路线。
《國語辭典》:德行  拼音:dé xìng
1.仁慈的行为。《抱朴子。外篇。循本》:「德行文学者,君子之本也。」《红楼梦》第七二回:「倘或日后咱们遇见了,那时我又怎么报你的德行。」
2.嘲讽或鄙视让人产生恶感的仪态或行止。如:「他那副烂醉如泥的德行,令人讨厌。」
《國語辭典》:吏治  拼音:lì zhì
官吏治事的成绩。《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繁刑严诛,吏治深刻,赏罚不当,赋敛无度。」《汉书。卷八。宣帝纪》:「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
《國語辭典》:习气(習氣)  拼音:xí qì
1.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宋。苏轼〈再和潜师〉诗:「东坡习气除未尽,时复长篇书小草。」《官话指南。卷三。使令通话》:「那些买卖人的习气,都爱要谎价,你也别竟听他们要,总要还个价儿。」
2.佛教用语。佛教瑜伽行派称过去行为所造成的潜在力量。《瑜伽师地论》卷五三:「谓于阿赖耶识中,一切诸法遍计自性妄执习气,是名安立种子。」
《國語辭典》:官僚  拼音:guān liáo
1.官吏。《三国演义》第三四回:「随后刘琦,刘琮父子,引一班文武官僚出迎。」
2.仗著官位权势摆威风。如:「官僚的作风会妨碍民主政治的进步。」
《國語辭典》:文风(文風)  拼音:wén fēng
1.使用语言文字的风格、趋势。宋。韩琦宋故文忠欧阳公墓志铭并序〉:「景祐初,公与尹师鲁专以古文相尚,而公得之自然,非学所至,超然独骛,众莫能及,……,于是文风一变,时人竞为模范。」
2.读书的风气。如:「江浙地区文风鼎盛,科举考试的状元出身于此者为数最多。」
《國語辭典》:正路  拼音:zhèng lù
正当的途径。《初刻拍案惊奇》卷四:「这两个女子,便都有些盗贼意思,不比前边这几个报仇雪耻,救难解危,方是修仙正路。」《红楼梦》第七八回:「然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因在子侄辈中少不得规以正路。」也作「正道」。
《國語辭典》:严肃(嚴肅)  拼音:yán sù
1.态度严正庄重。《吕氏春秋。孟夏纪。尊师》:「和颜色,审辞令;疾趋翔,必严肃。」
2.严格、认真。汉。蔡邕〈议郎胡公夫人哀赞〉:「教诲严肃,昭示好恶。」
3.严谨有法度。《北史。卷五七。周宗室传。邵惠公颢传》:「文帝诸子并幼,遂委以家务,内外无不严肃。」
《國語辭典》:暮气(暮氣)  拼音:mù qì
1.日落时的气象。宋。陆游 访毛平仲问疾与其子适同游柯山观王质烂柯遗迹诗:「林峦巉绝秋风瘦,楼堞参差暮气昏。」
2.精神衰颓不能振作。如:「暮气沉沉」。
《漢語大詞典》:新气(新氣)
(1).新的气派;新的作风。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革命党也一派新气,--绅士们先前所深恶痛绝的新气,‘文明’得可以;说是‘咸与维新’了,我们是不打落水狗的,听凭它们爬上来罢。”
(2).新鲜空气。《孽海花》第一回:“终年光景是天低云黯,半阴不晴,所以天空新气是极缺乏的。”
《國語辭典》:风纪(風紀)  拼音:fēng jì
纪律。如:「风纪严明」、「一个军队的强弱,取决于风纪的好坏。」
《國語辭典》:主义(主義)  拼音:zhǔ yì
对事物或原理的基本主张,是一种观念和信仰的形态,可形成一股思潮或学说。如资本主义、写实主义。
《國語辭典》:白描  拼音:bái miáo
1.一种画法。仅用线条勾描物象,而不著以颜色,多用于人物和花卉的绘画上。
2.一种文学创作的表现手法。不加雕饰,不用典故,使用简练的笔墨进行描述。
《國語辭典》:正派  拼音:zhèng pài
称人的品行端正。《老残游记二编》第六回:「这两个姑子皆是正派不过的人,与我都极投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