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演梵
讲解佛经。《沫若文集·孔雀胆》附录 杨亚宁 《致郭沫若》:“又窃以为 段功 之所以拒諫,与夫 梁王 之所以假‘ 东寺 演梵’害之者,何莫非因 功 之佞佛所致?”
《漢語大詞典》:作梵
诵经。梵,指佛经。 唐 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归嵩阳兰若》诗:“作梵连松韵,焚香入桂丛,唯将旧瓶鉢,却寄白云中。”
分類:诵经佛经
《國語辭典》:伊兰(伊蘭)  拼音:yī lán
1.一种树木。产于印度,花朵鲜红美丽,但具恶臭,气味远播,佛经中多用以比喻烦恼。
2.一种花。形小如金粟,香气浓烈,簪戴于发髻上,香闻十步,经月不散。
3.番荔枝科「香水树」、「加拿楷」之别称。常绿大乔木。叶卵状长椭圆形。花大,甚芳香,萼片三枚,花瓣六枚。浆果。花供提炼著名芳香油,也称为「依兰」。
《漢語大詞典》:贝书(貝書)
贝叶书。指佛经。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寒夜访寂上人次韵》:“数叶贝书松火暗,一声金磬檜烟深。” 宋 宋庠 《胡谒建隆寺》诗:“宝榻成莲座,戎韜入贝书。” 宋 王十朋 《雁荡山本觉院殿记》:“咨尔释子,潜心宗旨,不斍不已,忠得贝书。”
分類:佛经
《漢語大詞典》:佛法僧
(1).佛家语。佛经称佛、法、僧为三宝。参见“ 三宝 ”。
(2).鸟纲,佛法僧科,佛法僧属各种的通称。旧亦称同科的三宝鸟为佛法僧。我国有蓝胸佛法僧和棕胸佛法僧,分布在 新疆 西部和 四川 、 云南 一带。
《國語辭典》:三宝(三寶)  拼音:sān bǎo
1.三种宝贵的事物。《老子》第六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六韬。卷一。文韬。六守》:「太公曰:『大农、大工、大商,谓之三宝。』」
2.佛教以佛陀是佛宝,佛的教法是法宝,出家团体为僧宝,此三者能令人止恶、行善、离苦、得乐,极为尊贵,故称为「三宝」。《贤劫经》卷一:「敬三宝本决众疑网,奉行慇勤而不休废。」南朝梁。王琰《冥祥记。陈秀远》:「少奉三宝,年过耳顺,笃业不衰。」
《漢語大詞典》:演经(演經)
讲解佛经。 唐 苏颋 《赠礼部尚书褚公神道碑》:“演经则太师凭几,纳诲则元良降席。”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四章第二节:“ 没藏氏 建 承天寺 ,延请 回鹘 僧登座演经。”
分類:讲解佛经
《国语辞典》:同命鸟(同命鸟)  拼音:tóng mìng niǎo
1.佛经中所称之雪山神鸟。此鸟一身两头,人面禽形,生死同命,故称为「同命鸟」。也作「命命鸟」、「共命鸟」、「生生鸟」。
2.比喻有共生共死体认的鸟类或伙伴。如:「小桃冠鹦鹉是一种同命鸟,一只被捕,常引来一大群同类共同被捕。」
《漢語大詞典》:贝经(貝經)
贝叶经,佛经。 元 王恽 《宋宾客弘道挽辞》:“诚身初不离儒行,进读何妨杂贝经。” 明 陆采 《明珠记·酬节》:“年老心閒,对日长只把贝经翻诵。” 景耀月 《落花篇》之七:“恨无眷属留仙籍,幸有色香在贝经。”
分類:佛经
《漢語大詞典》:讽呗(諷唄)
诵念佛经。新唐书·王缙传:“禁中祀佛,讽唄斋薰,号‘内道场’。” 清 陈维嵩 《万年欢·赠宋子犹先生七十次朱致一原韵》词:“菰芦景略谁知,向窗前讽唄,肆上丸药。”
《漢語大詞典》:印施
谓刻印佛经,广为布施。《初刻拍案惊奇》卷六:“那《白衣经》有许多灵验……但是印施的,念诵的,无有不生子。”
《漢語大詞典》:琼书(瓊書)
(1).美称出家人的诗文。 唐 刘禹锡 《送惟良上人》诗:“玄牝无关锁,琼书捨文字。” 唐 柳宗元 《韩漳州书报彻上人亡因寄二绝》之二:“频把琼书出袖中,独吟遗句立秋风。”
(2).指佛经、道书。 明 高启 《荐亡将斋榜》:“发金籙琼书之秘,降羽幢玉节之光。”
《漢語大詞典》:杂经(雜經)
隋 智果 所分佛经三大类别中之一类。隋书·经籍志四:“ 大业 时,又令沙门 智果 ,於 东都 内道场,撰诸经目,分别条贯,以佛所説经为三部:一曰大乘,二曰小乘,三曰杂经。”
《漢語大詞典》:梵偈
佛经中的唱颂词。 南朝 陈 徐陵 《报德寺刹下铭》:“梵偈宵唱,云花昼翻。” 宋 林逋 《历阳寄金陵衍上人》诗:“骚吟未断云生褐,梵偈重开月照香。”
分類:佛经颂词
《漢語大詞典》:银函(銀函)
封存道经或佛经的银匣。 南朝 齐 孔稚圭 《玄馆碑》:“朋白兔而侣青鸟,启银函而讲金字。”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紫臺石室之文,青首银函之字。”
《漢語大詞典》:野叉
梵文的译音,亦译作夜叉、药叉,佛经多指恶鬼。古代笔记小说中亦常有记述,多荒诞不可信。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境异:“ 苏都识匿国 有 夜叉城 ,城旧有野叉,其窟见在……人有逼窟口,烟气出,先触者死,因以尸掷窟口。其窟不知深浅。”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一》:“剧谈録载, 张季弘 所遇逆旅妇人,以指画石,深入数寸。恐亦言过其实,即不然,亦木客野叉,非人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