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534,分103页显示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有性
六道
风轮
禅寂
我相
发心
元明
超升
心月
保任
先业
来报
圆满
随喜
声明
《漢語大詞典》:有性
(1).佛教语。有佛性。指有佛性的众生。与“无性”相对。《圆觉经》:“地狱天宫,皆为浄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
(2).指生物雌雄两性的特点。参见“ 有性生殖 ”、“ 有性杂交 ”。
《國語辭典》:六道  拼音:liù dào
佛教认为众生由于过去世所作的业,造成每个生命不同的存在状态。存在的状态可分成六类,即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称为「六道」,众生未解脱前,始终在其中辗转生死。《起世经》卷九:「一切众生于人间生,悉皆成就无觉无观,快乐證知身坏即生光音天处,一切六道皆悉断绝,此即名为『世间转尽』。」《西游记》第八回:「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也称为「六趣」。
《漢語大詞典》:风轮(風輪)
(1).寺观建筑上的一种装饰物,靠风力转动发声。 南朝 梁 刘孝绰 《酬陆长史倕》诗:“影塔图花树,经臺总香药。月殿曜朱旛,风轮和宝鐸。”
(2).指天体。 唐 方干 《除夜》诗:“玉漏斯须即达晨,四时吹转任风轮。” 宋 苏轼 《迁居临皋亭》诗:“我生天地间,一蚁寄大磨。区区欲右行,不救风轮左。” 王十朋 集注:“《晋·天文志》《周髀》家云:天旁转如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随天左转,故日月实东行,而天牵之以西没。”
(3).佛教语。“四轮”(金轮、水轮、风轮、空轮)之一。参见“ 四轮 ”。
(4).古代夏天取凉用的机械装置。 宋 周密武林旧事·禁中纳凉:“又置茉莉、素馨、建兰、麝香藤、朱槿、玉桂、红蕉、闍婆、簷葡等南花数百盆於广庭,鼓以风轮,清芬满殿。” 清 曹庭栋 《老老恒言·杂器》:“暑天室有热气,非风不驱,办风轮如纺车式,高倍之,中有转轴,四面插木板扇五六片,令人举柄摇动,满室风生。”
(5).纸扎成的轮状玩具,风吹能转动。 鲁迅 《野草·风筝》:“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
《漢語大詞典》:四轮(四輪)
(1).谓通达四方。战国策·赵策二:“ 赵 仅存者,然而四轮之国也。” 鲍彪 注:“轮犹通,言其民於适四方,无所不通。”轮,一本作“ 输 ”。
(2).佛教语。指风轮、水轮、金轮、空轮。 唐 张说 《唐陈州龙兴寺碑》:“观夫广大无相者,虚空也,四轮倚之而住。”
《國語辭典》:禅寂(禪寂)  拼音:chán jí
禅定和解脱。唐。李邕 郑州大云寺碑:「发趣如因,弥入禅寂。虽独得断相,而同人有为。」唐。卢纶 同畅当咏蒲团诗:「唯当学禅寂,终老与之俱。」
《漢語大詞典》:我相
佛教语。我、人等四相之一。指把轮回六道的自体当做真实存在的观点。佛教认为是烦恼之源。《金刚经·大乘正宗分》:“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宋 范成大 《藻侄比课五言诗因吟病中十二首示之》之六:“捫蝨天机动,驱蚊我相生。”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二出:“止因俺师弟 玉通 ,我相未除,慾根尚掛,致使那 柳宣教 用 红莲 掇赚。”《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金刚经》云:‘无人相,无我相。’世间万事皆坏在有人相、我相。”
《國語辭典》:发心(發心)  拼音:fā xīn
立下心愿。如:「遭受落榜的打击后,他终于发心用功读书。」也作「发愿」。
《漢語大詞典》:元明
佛教语。谓众生固有的清净光明的本性。《楞严经》卷一:“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 廉兆纶 注:“元明二字连读,即下本明二字意。”《楞严经》卷六:“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宋 苏辙 《次远韵齿痛》:“元明散诸根,外与六尘合。”
《國語辭典》:超升  拼音:chāo shēng
1.越等升级。《旧唐书。卷一三八。赵憬传》:「课绩高者,不次超升。」《文明小史》第二五回:「既做了奴才,那却说不得干些伺候主人家的勾当,永远知识不得开,要想超升,从那里超升得起?」
2.死者灵魂上升天界。
《漢語大詞典》:心月
佛教语。谓明净如月的心性。语本《菩提心论》:“照见本心,湛然清净,犹如满月,光遍虚空,无所分别。”五灯会元·青原信禅师法嗣·正法希明禅师:“心月孤圆,自生违背,何异家中捨父,衣内忘珠。” 宋 苏轼 《谢苏自之惠酒》诗:“我今不饮非不饮,心月皎皎长孤圆。”
《漢語大詞典》:保任
(1).保守;保持。《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昔陪臣 书 ,能输力於王室,王施惠焉。其子 黶 ,不能保任其父之劳。” 明 李贽 《复京中友朋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只此一字,便是 孔 门学派。能亲便是生机。些子意思,人人俱有,但知体取,就是保任之扩充之耳。”
(2).担保。周礼·秋官·大司寇“使州里任之,则宥而舍之” 唐 贾公彦 疏:“云使州里任之者,仍恐习前为非而不改,故使州长里宰保任乃舍之。”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其次则恩泽子弟,庠序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义,而朝廷輒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
(3).指担保者。《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三年》:“凡募弓箭手、 蕃 捉生、强人、山河户,不以等样,第募有保任年十七以上、弓射七斗、任负带者。”
(4).特指向朝廷推荐人才而负担保的责任。汉书·爰盎传“ 盎 兄 噲 任 盎 为郎中”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 盎 为兄所保任,故得为郎中也。”旧唐书·薛登传:“谨案 汉 法,所与之主,终身保任。 杨雄 之坐 田仪 ,责其昌荐; 成子 之居 魏 相,酬於得贤。”宋史·选举制六:“保任之制。銓注有格。概拘以法,法可以制平而不可以择才,故予夺升黜,品式具在,而又责官以保任之。”
(5).泛指保荐,推荐。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前几天有 麟 信来,要我介绍他于 公侠 ,我复绝他了,说我和 公侠 虽认识,但尚不到荐人程度……倘与以保任,僨事亦不可知耳。”
(6).佛教语。禅宗谓涵养真性而运用之。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禅宗》:“禅家这种态度的修养,是经过相当努力而有几个阶段的。粗浅些说,至少可分三层次第:最初要有迫切的寻求,其次凑泊悟解,发明心地,再次是‘保任’和‘行解相应’。”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禅宗》:“禅家从悟解把握到践行的本源以后,还须注意保任功夫。”
《漢語大詞典》:先业(先業)
(1).先人的事业。国语·晋语九:“及 景子 长於公宫,未及教训而嗣立矣,亦能纂修其身,以受先业。”南史·裴子野传:“ 子野 曾祖 松之 , 宋 元嘉 中受詔续修 何承天 宋史,未成而卒, 子野 常欲继成先业。” 清 陈梦雷 《解介士传》:“使 彭王 守先业勿替臣节,膏流天壤,当与借箸分肉之功争烈。”
(2).佛教语。宿业。百喻经·尝庵婆果喻:“目睹现世贵贱贫穷皆是先业所获果报,不知推先业以求因果。”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若引之先业,冀以后生,更为通耳。”
《漢語大詞典》:来报(來報)
佛教语。谓来世的果报。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唱导论:“徵昔因则如见往业,覈当果则已示来报。”
《國語辭典》:圆满(圓滿)  拼音:yuán mǎn
完满而无所欠缺。《宋史。卷四九○。外国传六。天竺传》:「伏愿支那皇帝福慧圆满,寿命延长。」《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没人指引回头,忘却本来面目,便要堕落轮回道中,不知几劫,才得重脩圆满?」
《國語辭典》:随喜(隨喜)  拼音:suí xǐ
1.因认同他人某种行为,而生起愉悦、赞许的心,佛教称为「随喜」。唐。般若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十方三世一切声闻及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
2.参与布施、捐款。《水浒传》第四五回:「弊寺新造水陆堂了,也要来请贤妹随喜。」
3.游玩、参观寺院。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随喜了上方佛殿,早来到下方僧院。」《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七郎同老母进寺随喜,从人撑起伞盖跟后。」
4.随意。《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大王前者行文字天下人进宝,近日进得何宝?将来与子童随喜看之。」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先生既看周易,必然有甚心得去处。老夫随喜观看咱。」
《國語辭典》:声明(聲明)  拼音:shēng míng
1.公开解说以昭告大众。如:「声明作废」。
2.佛教谓研究语言的学问。《悉昙字记》:「梵僧自云:『少字学于先师般若瞿沙,声明文辙将尽微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