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恐怖  拼音:kǒng bù
害怕、畏惧。《后汉书。卷七二。董卓传》:「帝见卓将兵卒至,恐怖涕泣。」《西游记》第三二回:「心无挂碍;无挂碍,方无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國語辭典》:失地  拼音:shī dì
1.丧失国土。《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郭公者何?失地之君也。」《三国演义》第九六回:「今败军折将,失地陷城,皆汝之过也!」
2.沦陷的领土。如:「收复失地」。
《國語辭典》:渐进(漸進)  拼音:jiàn jìn
慢慢的前进或发展。如:「循序渐进」。
《國語辭典》:裘葛  拼音:qiú gé
1.裘,冬天的皮衣。葛,夏天的布衣。裘葛泛指衣服。唐。韩愈 答崔立之书:「其小得盖欲以具裘葛,养穷孤。其大得盖欲以同吾之所乐于人耳。」
2.从冬天穿的皮衣至夏天穿的布衣。指一年的时光或时序的更替。
《漢語大詞典》:履亩(履畝)
谓实地观察,丈量田亩。《公羊传·宣公十五年》:“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 何休 注:“履践案行,择其善亩、穀最好者税取之。”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技艺:“履亩之法,方圆曲直尽矣,未有会圆之术。” 清 黄宗羲 《瘦庵徐君墓志铭》:“甲辰,詔下履亩,自 万历 七年以后,丈量久废,民间无知其法者。”
《國語辭典》:首事  拼音:shǒu shì
首先发难起事。《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且楚首事,当令于天下。」
《漢語大詞典》:四辈(四輩)
(1).主持四时助祭的诸侯之长。《公羊传·桓公元年》“诸侯时朝乎天子” 汉 何休 注:“王者亦贵得天下之欢心,以事其先王,因助祭以述其职,故分四方诸侯为五部,部有四辈,辈主一时。”
(2).众人,四方之人。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僧竺昙盖》:“ 汉 沙门 竺曇盖 , 秦郡 人也。真确有苦行,持鉢振锡,取给四辈。” 唐 刘禹锡 《袁州萍乡县杨岐山故广禅师碑》:“十方四辈,瞻礼於斯。” 元 范梈 《奉寄翰林邓侍讲》诗:“闭门读书古都市,四辈冠盖方隆隆。”
(3).佛教语。指佛、菩萨、圆觉、声闻。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六年:“夫佛以谦卑自牧,忠虔为道,寧有屈膝四辈而简礼二亲,稽顙耆腊而直体万乘者哉!” 胡三省 注:“释氏有所谓戒外四圣:佛,一也;菩萨,二也;圆觉,三也;声闻,四也。亦谓之四辈。”
(4).佛教语。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即僧、尼及在家奉佛的男、女。百喻经·三重楼喻:“譬如世尊四辈弟子,不能精勤修敬三宝,懒惰懈怠。”
《漢語大詞典》:闯然(闖然)
伸着头的样子。《公羊传·哀公六年》:“开之,则闯然公子 阳生 也。” 何休 注:“闯,出头貌。” 唐 皮日休 《通玄子栖宾亭记》:“石有怪者,髐然闯然,若将为人者。” 宋 苏轼 《十二琴铭·渔桹》:“襏襫大须,萧然於万物之表。槁项黄馘,闯然於一苇之航。”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 郭 闻人声,在缸内大号,众竭力移石,乃闯然出,述所见闻。”
(1).突然进入的样子。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若使学道者遭此,则又何必黑衣巾者闯然入其户,而后喻哉?” 元 揭傒斯 《春日杂言》诗:“东风闯然来,茫茫浩无首。”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章阿端:“少顷,一女郎自西北隅出,神情婉妙,闯然至灯下,怒駡:‘何处狂生,居然高卧!’”
(2).孟浪行事。 严复 《与梁任公论所译〈原富〉书》:“设今之译人,未为律令名义,闯然循西文之法而为之,读其书者乃悉解乎?”
(3).生动活跃的样子。朱子语类卷七一:“惟是一阳初復,万物未生,冷冷静静;一阳既动,生物之心闯然而见。” 明 于谦 《绿筠书舍记》:“惟绕舍艺竹数百竿,踈密间出,生意闯然。”
《漢語大詞典》:世卿
世代承袭为卿大夫。《公羊传·隐公三年》:“ 尹氏 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其称 尹氏 何?贬。曷为贬?讥世卿。世卿,非礼也。” 何休 注:“世卿者,父死子继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观乎世卿,知移权之败。” 章炳麟 《记政闻社员大会破坏状》:“立宪固不适于 中国 矣。是何也?宪政者,特封建世卿之变相耳。”
《漢語大詞典》:天动(天動)
谓天体的运行。 汉 扬雄 《羽猎赋》:“汹汹旭旭,天动地岋。”《公羊传·文公九年》“九月癸酉,地震” 汉 何休 注:“天动地静,常也。”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天动星迴,而辰极犹居其所。”宋史·叶清臣传:“天动地静,主尊臣卑。”
《國語辭典》:要盟  拼音:yāo méng
用威势胁迫对方订盟。《左传。襄公九年》:「且要盟无质,神弗临也。」唐。元稹《莺莺传》:「以先配为丑行,以要盟之可欺。」
《漢語大詞典》:主有
占有。《公羊传·襄公十年》:“诸侯莫之主有,故反繫之 郑 。” 何休 注:“无主有之者,故不当坐取邑,故反繫之 郑 ,见其意也。”
分類:占有何休
《漢語大詞典》:立子
(1).立庶子为太子或世子。《公羊传·隐公元年》:“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何休 注:“子,谓左右媵及姪娣之子,位有贵贱,又防其同时而生,故以贵也。”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春秋之义,立子以贵。”参见“ 立嫡 ”。
(2).《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因谓成年之子为立子。 隋 郑子信 《韦略墓志》:“家无立子,妻女孤煢。”
《漢語大詞典》:立嫡
亦作“ 立适 ”。 太子或宗子以正妻所生子充当。《公羊传·隐公元年》:“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南朝 梁 沈约 《立太子恩诏》:“王公卿士,咸以为树元立嫡,有邦所先,守器传统,於斯为重。”
《漢語大詞典》:耋老
(1).年老。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 杜预 注:“七十曰耋。”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其餘衣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
(2).老年人。《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之不毛之地,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 何休 注:“谦不敢多索丁夫,愿得主帅一二老夫以自安。”
《國語辭典》:珍怪  拼音:zhēn guài
1.珍贵奇异。《文选。宋玉。高唐赋》:「上属于天,下见于渊,珍怪奇伟,不可称论。」南朝宋。释慧琳〈龙光寺竺道生法师诔〉:「释迦之旨,淡然可寻。珍怪之辞,皆成通论。」
2.珍奇罕见的事物。《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到关,关阅其宝器,宝器珍怪多于王室。」《文选。枚乘。上书重谏吴王》:「军行数千里,不绝于郊,其珍怪不如山东之府;转粟西乡,陆行不绝,水行满河,不如海陵之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