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通辞(通辭)
(1).呈递书面意见。《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 大明 时,资供丰厚,而用常不足,赊市百姓物,无钱可还。民有通辞求钱者,輒题后作‘原’字。”
(2).传达话语。《仪礼·士昏礼》“下达纳采” 唐 贾公彦 疏:“未行纳采已前,男父先遣媒氏女氏之家,通辞往来,女氏许之,乃遣使者行纳采之礼。” 唐 元稹 《卢十九子蒙吟卢七员外洛川怀古六韵命余和》:“寓目终无限,通辞未有因。”《九尾龟》第十八回:“只见他盈盈欲语,羌巧笑以含情;怯怯回眸,欲通辞而未敢。”
(2).传达话语。《仪礼·士昏礼》“下达纳采” 唐 贾公彦 疏:“未行纳采已前,男父先遣媒氏女氏之家,通辞往来,女氏许之,乃遣使者行纳采之礼。” 唐 元稹 《卢十九子蒙吟卢七员外洛川怀古六韵命余和》:“寓目终无限,通辞未有因。”《九尾龟》第十八回:“只见他盈盈欲语,羌巧笑以含情;怯怯回眸,欲通辞而未敢。”
《漢語大詞典》:宣令
传达帝王的命令。《南史·陈后主太子深传》:“ 隋 将 韩擒 自 南掖门 入,百僚奔散, 深 时年十餘岁,闭閤而坐,舍人 孔伯鱼 侍。 隋 军排阁入, 深 使宣令劳之曰:‘军旅在道,不乃劳也!’军人咸致敬焉。”《辽史·礼志四》:“若宣令饮尽,并起立饮讫。放琖,就位谢。”
《漢語大詞典》:宣达(宣達)
(1).谓传达旨意。《史记·秦始皇本纪》:“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三国志·吴志·胡综传》:“昔遣 魏郡 周光 ,以贾贩为名,託叛南诣,宣达密计。”《旧五代史·晋书·刘处让传》:“及 杨光远 讨伐 鄴城 ,军机大事, 高祖 每命 处让 宣达。”《明史·刘璟传》:“朕欲汝日久左右,以宣达为职,不特礼仪也。”
(2).表达。 明 李东阳 《南巡图记》:“君子之至於是,以广见闻,恢积蓄,宣达情抱,无乎不可。” 邹韬奋 《大众生活社致北京全体学生一封信》:“我们首先要对 北平 受伤被捕的同学们致最热烈的慰问,对死难的同学致最深沉的哀悼,同时也把我们对于你们未死的同学的愿望宣达出来。”
(3).疏通,通畅。《医宗金鉴·辨太阳病脉证上·瓜蒂散方》:“诸邪入胸府,阻遏阳气,不宣达,以致脑满痞硬,热气上冲。”
(2).表达。 明 李东阳 《南巡图记》:“君子之至於是,以广见闻,恢积蓄,宣达情抱,无乎不可。” 邹韬奋 《大众生活社致北京全体学生一封信》:“我们首先要对 北平 受伤被捕的同学们致最热烈的慰问,对死难的同学致最深沉的哀悼,同时也把我们对于你们未死的同学的愿望宣达出来。”
(3).疏通,通畅。《医宗金鉴·辨太阳病脉证上·瓜蒂散方》:“诸邪入胸府,阻遏阳气,不宣达,以致脑满痞硬,热气上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