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59,分131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铭功会稽
风云会
龙华会
梁王会(又作:高会梁园)
高阳会
和会
亨会
会稽妇(又作:会稽愚妇 会稽章)
黄池会
会瓜葛
会稽霞举
会子
牵牛会
山阳会(又作:竹林会)
九老会
典故
渡浙
 
秦山
 
铭功会稽

相关人物
秦始皇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260~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疑山。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

例句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李白 古风之三

枕戈忆句践,渡浙想秦皇。 杜甫 壮游

典故
际风云
 

《昭明文选》卷四十〈弹事笺奏记·笺·答魏太子笺〉~826~
伏惟所天,优游典籍之场,休息篇章之囿,发言抗论,穷理尽微,摛藻下笔,鸾龙之文奋矣。虽年齐萧王,才实百之。此众议所以归高,远近所以同声。然年岁若坠,今质已四十二矣,白发生鬓,所虑日深,实不复若平日之时也。但欲保身敕行,不蹈有过之地,以为知己之累耳。游宴之欢,难可再遇;盛年一过,实不可追。臣幸得下愚之才,值风云之会,时迈齿臷。犹欲触匈奋首,展其割裂之用也。不胜慺慺。以来命备悉,故略陈至情。质死罪死罪。唐·李善注引《论语注疏》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引《周易》曰:「云从龙,风从虎。」
典故
佛祖庆生
 
生一佛
 

《弥勒下生成佛经》
坐龙华菩提树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华林园,其园纵广一百由旬。大众满中。初会说法。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第二大会说法。九十四亿人得阿罗汉。第三大会说法。九十二亿人得阿罗汉。弥勒佛既转法轮度天人已。将诸弟子入城乞食。
《荆楚岁时记》第一部〈宝颜堂秘笈本〉~349~
四月八日,诸寺设斋,以五色香水浴佛,共作龙华会,以为弥勒下生之徵也。」
典故
兔园留寒
 
兔园旧赏
 
兔苑宾
 
召邹生
 
延枚
 
延枚叟
   
梁园客
 
梁园密雪
 
梁园宾客
 
梁园赋
 
梁园赋雪
 
梁园霰
 
梁王会
 
梁王雪下
 
梁苑客
 
梁苑邹枚
  
相如逞才
 
赋雪
 
雪满梁园
 
雪销酒尽
 
高会梁园

相关人物
刘武(梁孝王)
 
司马相如
 
邹阳
 
枚乘


《西京杂记》卷二
梁孝王好营宫室苑囿之乐。作曜华之宫。筑兔园。园中有百灵山。山有肤寸石。落猿岩。栖龙岫。又有雁池池间有鹤洲凫渚。其诸宫观相连延亘数十里。奇果异树瑰禽怪兽毕备。主日与宫人宾客弋钓其中。
《昭明文选》卷十三〈赋庚·物色·雪赋〉
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梁王不悦,游于兔园。乃置旨酒,命宾友。召邹生,延枚叟。俄而微霰零,密雪下。王乃歌北风于卫诗,咏南山于周雅。授简于司马大夫,曰:「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侔色揣称,为寡人赋之。」相如于是避席而起,逡巡而揖。曰:「臣闻雪宫建于东国,雪山峙于西域。岐昌发咏于来思,姬满申歌于黄竹。曹风以麻衣比色,楚谣以幽兰俪曲。盈尺则呈瑞于丰年,袤丈则表沴于阴德。雪之时义远矣哉!请言其始。……践霜雪之交积,怜枝叶之相违。驰遥思于千里,愿接手而同归。」邹阳闻之,懑然心服。有怀妍唱,敬接末曲。于是乃作而赋积雪之歌。歌曰:携佳人兮披重幄,援绮衾兮坐芳缛。燎薰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又续而为白雪之歌。歌曰:曲既扬兮酒既陈,朱颜酡兮思自亲。愿低帷以昵枕,念解佩而褫绅。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君宁见阶上之白雪,岂鲜耀于阳春。歌卒。王乃寻绎吟玩,抚览扼腕。顾谓枚叔,起而为乱。

简释

延枚:指延集宾客。唐李商隐《忆雪》:“预约延枚酒,虚乘访戴船。”

授简:指奉命吟诗作赋。唐杜甫《又作此奉卫王》:“白头授简焉能赋,愧似相如为大夫。”

梁苑客:指有才华的宾客。唐李白《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文招梁苑客,歌动郢中儿。”

梁苑雪:咏文人赏雪赋诗之雅事。唐韦庄《代书寄马》:“鬃白似披梁苑雪,颈肥如扑杏园花。”


例句

孙室临书幌,梁园泛酒杯。 令狐楚 省中直夜对雪寄李师素侍郎

有客怀兔园,吟诗绕城内。 曹邺 贺雪寄本府尚书

昨夜梁园里,弟寒兄不知。 李白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兴从剡溪起,思绕梁园发。 李白 淮海对雪赠傅霭

文招梁苑客,歌动郢中儿。 李白 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

扫梁园之群英,振大雅于东洛。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

怀哉梁苑客,思作剡溪游。 李群玉 腊夜雪霁月彩交光开阁临轩竟睡不得命家仆吹笙数曲独引一壶奉寄江陵副使杜中丞

白头授简焉能赋,愧似相如为大夫。 杜甫 又作此奉卫王

谢安舟楫风还起,梁苑池台雪欲飞。 杜甫 戏作寄上汉中王二首之二

立马望东道,白云满梁园。 韦应物 送李十四山东游

鬃白似披梁苑雪,颈肥如扑杏园花。 韦庄 代书寄马

八韵赋吟梁苑雪,六铢衣惹杏园风。 韦庄 送福州王先辈南归

拟盐吟旧句,授简慕前规。 韩愈 喜雪献裴尚书

莫恋兔园留看雪,已乘骢马合凌霜。 黄滔 寄越从事林嵩侍御

歌扬郢路谁同听,声洒梁园客共闻。 齐己 贺雪

典故 
习家塘
  
习氏宅
  
离阳兴
 
高阳伴
 
高阳侣
 
高阳宴
 
高阳会
  
高阳兴

相关人物
山简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任诞〉~738~
南朝梁·刘孝标注引《襄阳记》:「汉侍中习郁于岘山南,依范蠡养鱼法作鱼池,池边有高堤,种竹及长楸,芙蓉菱芡覆水,是游燕名处也。山简每临此池,未尝不大醉而还,曰:『此是我高阳池也!』襄阳小儿歌之。」

简释

习家池:指欢宴之处。唐陈子昂《晦日重宴高氏林亭》:“此时高宴所,讵减习家池?”


例句

自羞不是高阳侣,一夜星星骑马回。 刘禹锡 扬州春夜李端公益张侍御登段侍御平路密县李少府旸秘书张正字复元同会于水馆

习家秋色堪图画,只欠山公倒接䍦。 吴融 高侍御话及皮博士池中白莲因成一章寄博士兼奉呈

绮筵乘晦景,高宴下阳池。 周思均 晦日重宴

传闻骑马醉,还向习池看。 孟浩然 卢明府九日岘山宴袁使君张郎中崔员外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 孟浩然 高阳池送朱二

高阳诸醉客,唯见古时丘。 岑参 送襄州任别驾

津头习氏宅,江上夫人城。 岑参 钱王崟判官赴襄阳道

为报习家多置酒,夜来风雪过江寒。 崔涂 初过汉江

醉中求习氏,梦里忆襄王。 崔湜 襄阳作

今朝偶得高阳伴,从放山翁醉似泥。 张贲 奉和袭美题褚家林亭

到此无醒日,当时有习家。 方干 路支使小池

高阳旧徒侣,时复一相携。 李商隐 寄罗劭兴

彩棹浮太液,清觞醉习家。 李峤

每接高阳宴,长陪河朔游。 李峤

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 李白 襄阳曲四首

高阳小饮真琐琐,山公酩酊何如我。 李白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

时追山简兴,本自习家流。 李益 送襄阳李尚书

逢君立五马,应醉习家塘。 李颀 送皇甫曾游襄阳山水兼谒韦太守

应问襄阳旧风俗,为余骑马习家池。 李颀 送郝判官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杜审言 登襄阳城

日有习池醉,愁来梁甫吟。 杜甫 初冬

不但习池归酩酊,君看郑谷去夤缘。 杜甫 宇文晁尚书之甥崔彧司业之孙尚书之子重泛郑监前湖

非寻戴安道,似向习家池。 杜甫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二首

举鞭如有问,欲伴习池游。 杜甫 玉腕骝

戏假霜威促山简,须成一醉习池回。 杜甫 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

荆州不遇高阳侣,一夜春寒满下厅。 柳宗元 离觞不醉至驿相送诸公

偶寻乌府客,同醉习家池。 武元衡 酬元十二

闻道高阳会,愚公谷正愚。 王维 过崔驸马山池

上客新从左辅回,高阳兴助洛阳才。 白居易 喜梦得自冯翊归洛兼呈令公

甪里年虽老,高阳兴未阑。 白居易 奉酬侍中夏中雨后游城南庄里示八韵

人人尽道堪图画,枉遣山翁醉习池。 罗邺 凤州北楼

始知山简绕,频向习家池。 郑昈 落花

此时高宴所,讵减习家池。 陈子昂 晦日重宴高氏林亭

还希习池赏,聊以驻鸣驺。 韦应物 襄武馆游眺

将来山太守,早向习家池。 韦处厚 盛山十二诗流杯渠

自符河朔趣,宁羡高阳池。 高正臣 晦日重宴

正开彭泽酒,来向高阳池。 高瑾 晦日重宴

好与高阳结吟社,况无名迹达珠旒。 高骈 途次内黄马病寄僧舍呈诸友人

典故

《尚书》卷十四〈周书·康诰〉~200~
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四方民大和会,侯甸男邦采卫,百工播民,和见士于周?周公咸勤,乃洪大诰治。
典故

《周易注疏》卷一〈乾〉~2~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唐·孔颖达疏:「亨者,嘉之会者,嘉,美也。言天能通畅万物,使物嘉美之会聚,故云嘉之会也。」
典故
向故乡怀印绶
 
妻弃如遗
 
怀绶朱公
 
会稽妇
 
会稽愚妇
 
会稽章
 
翁子妻
 
买臣乘轺
 
买臣富贵
 
买臣归
 
买臣贵骨
 
买臣还乡
 
买臣乡
 
露绶

相关人物
朱买臣

参考典故
愚妇轻买臣


《汉书》卷六十四上《朱买臣传》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后数岁,买臣随上计吏为卒,将重车至长安,诣阙上书,书久不报。待诏公车,粮用乏,上计吏卒更乞丐之。会邑子严助贵幸,荐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词》,帝甚说之,拜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东越数反复,……上拜买臣会稽太守。上谓买臣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今子何如?”买臣顿首辞谢。诏买臣到郡,治楼船,备粮食、水战具,须诏书到,军与俱进。初,买臣免,待诏,常从会稽守邸者寄居饭食。拜为太守,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直上计时,会稽吏方相与群饮,不视买臣。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守邸惊,出语上计掾吏。皆醉,大呼曰:“妄诞耳!”守邸曰:“试来视之。”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内视之,还走,疾呼曰:“实然!”坐中惊骇,白守丞,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谒。买臣徐出户。有顷,长安厩吏乘驷马车来迎,买臣遂乘传去。会稽闻太守且至,发民除道,县长吏并送迎,车百余乘。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居岁余,买臣受诏将兵,与横海将军韩说等俱击破东越,有功。征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例句

疏受杜门期脱屣,买臣归邸忽乘轺。 李绅 初秋忽奉诏除浙东观察使检校右貂

家临浙水傍,岸对买臣乡。 李频 及第后归

君不见买臣衣锦还故乡,五十身荣未为晚。 白居易 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兼简张大贾二十四先辈昆季

采兰兼衣锦,何似买臣还。 钱起 送陈供奉恩敕放归觐省

徒怀伯通隐,多谢买臣归。 骆宾王 夕次旧吴

典故
黄池会

相关人物
夫差


《春秋左传·哀公十三年》
「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晋·杜预注:「陈留封县南有黄亭,近济水。夫差欲霸中国,尊天子,自去其僭号而称子,以告令诸侯,故史承而书之。」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
(吴王夫差)十四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欲霸中国以全周室。

例句

黄池高会事未终,沧海横流人荡覆。 刘长卿 登吴古城歌

黄池通霸迹,赤壁畅戎威。 骆宾王 夕次旧吴

典故
会瓜葛


《独断》
宗庙之制,……天子以正月五日毕供。后上原陵,以次周遍。公卿百官皆从。四姓小侯,诸侯家妇,凡与先帝、先后有瓜葛者,及诸侯王大夫、郡国计吏、匈奴朝者、西国侍子皆会。
典故
会稽霞举

相关人物
司马奕(东晋废帝)
 
司马昱


《世说新语》下卷上《容止》
海西时,诸公每朝,朝堂犹暗;唯会稽王来,轩轩如朝霞举。

例句

周侯山嶷,会稽霞举。 李瀚 蒙求

典故

《宋史》卷一百八十一〈食货志下三·会子〉~4406~
三十年,户部侍郎钱端礼被旨造会子,储见钱,于城内外流转,其合发官钱,并许兑会子输左藏库。明年,诏会子务隶都茶场。三十二年,定伪造会子法。当时会纸取于徽、池,续造于成都,又造于临安。会子初行,止于两浙,后通行于淮、浙、湖北、京西。除亭户盐本用钱,其路不通舟处上供等钱,许尽输会子;其沿流州军,钱、会中半;民间典卖田宅、马牛、舟车等如之,全用会子者听。
《文献通考》卷九〈钱币考·钱币二·历代钱币之制〉~94~
三十年,户部侍郎钱端礼被旨造会子,椿见钱,于城内外流转,其合发官钱,并许兑会子赴左藏库送纳。明年二月,诏会子务隶都茶场。正以客旅算请茶盐香矾等,岁以一千万贯可以阴助称提不独恃见钱以为本又非全仰会子以佐国用也。
典故
星解聚
 
牵牛会
 
绛河度牵牛

相关人物
牵牛


《艺文类聚》卷四〈岁时部中·七月七日〉~76~
《续齐谐记》曰:桂阳城武丁,有仙道。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诸仙悉还宫。」弟问曰:「织女何事渡河?」答曰:「织女暂诣牵牛。」世人至今云织女嫁牵牛也。
《岁时广记》二卷之二十六〈七夕〉~835~
《齐谐记》曰:桂阳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间。忽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渡河,诸仙悉还宫。吾向已被召,不得暂停,与尔别矣。后三千年当复还。」弟问曰:「织女何事渡河?兄何当还?」答曰:「织女暂诣牵牛。一去后三千年当还。」明旦,果失武丁所在。世人至今犹云「七月七日织女嫁牵牛」。又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七月七日,世谓织女牵牛聚会之日,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典故
七人班
 
七子风
  
中散地
 
咸籍
 
山阳宴
  
山阳旧侣
 
晋时竹
 
晋贤醉
 
林下客
 
林中酒
 
林间饮酒
   
竹林人
 
竹林伴侣
 
竹林胜侣
 
竹林嵇阮
 
竹林晋阮
 
竹林会
 
竹林期
 
竹林欢
  
竹林浇
 
竹林狂
 
竹林社友
  
结社竹林诗老
 
阮嵇
 
阮嵇辈
 
相关人物
刘伶(字伯伦)
 
向秀
 
子咸
 
山涛
 
嵇康
 
王咸
 
王戎
 
阮咸(始平)
 
阮籍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嵇康〉~605~
时又有谯郡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至景元中,坐事诛。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曰:「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任诞〉~727~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注引《晋阳秋》曰:「于时风誉扇于海内,至于今咏之。」
《晋书》卷四十九〈嵇康列传〉~370~
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简释

七贤:喻指文人放荡不羁,或指独立于世俗之外,或喻朋友的交情深厚。唐卢纶《秋夜同畅当宿潭上西亭》:“圆月出山头,七贤林下游。”


例句

东篱摘芳菊,想见竹林游。 储光羲 仲夏饯魏四河北觐叔

超超青云器,婉婉竹林会。 储光羲 奉和韦判官献侍郎叔除河东采访使

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 刘禹锡 伤愚溪三首

林中阮生集,池上谢公题。 刘长卿 奉陪郑中丞自宣州解印与诸侄宴馀干后溪

时因杖藜次,相访竹林东。 刘长卿 赠西邻卢少府

雪里题诗偏见赏,林间饮酒独令随。 司空曙 下第日书情寄上叔父

世上诗难得,林中酒更高。 姚合 送刘詹事赴寿州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孟浩然 洗然弟竹亭

遥想兰亭下,清风满竹林。 崔峒 送薛良史往越州谒从叔

朝携兰省步,夕退竹林期。 张说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并序)

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 李商隐 垂柳

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 李商隐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

未展山阳会,空留池上杯。 李峤 酬杜五弟晴朝独坐见赠

人追竹林会,酒献菊花秋。 李峤 饯骆四二首

何时竹林下,更与步兵邻。 李白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复如竹林下,叨陪芳宴初。 李白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

恭陪竹林宴,留醉与陶公。 李白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

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 李白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自闻茅屋趣,只想竹林眠。 杜甫 示侄佐(原注。佐草堂在东柯谷。佐出襄阳房。侍御史炜之子。官大理正。)

诏下搜岩野,高人入竹林。 林宽 送惠补阙

浔阳阮咸宅,九派竹林前。 杨巨源 春日送沈赞府归浔阳觐叔父

竹林谅贤人,满酌无所苦。 权德舆 八音诗

帘外寒江千里色,林中樽酒七人期。 权德舆 腊日龙沙会绝句

便道停桡处,应过旧竹林。 权德舆 送三十叔赴任晋陵(心字德舆旧居在丹阳。去晋陵百里)

来酌林中酒,去耕湖上田。 权德舆 送从弟谒员外叔父回归义兴

闻道今宵阮家会,竹林明月七人同。 武元衡 闻严秘书与正字及诸客夜会因寄

花时金谷饮,月夜竹林眠。 王维 哭祖六自虚(时年十八)

道贤齐二阮,俱向竹林归。 皎然 送德守二叔侄上人还国清寺觐师

明朝阮家集,知有竹林僧。 皎然 雪夜送海上人常州觐叔父上人殷仲文后

忆昔山阳会,长怀东上游。 卢僎 稍秋晓坐阁遇舟东下扬州即事寄上族父江阳令

便因当五夜,敢望竹林期。 卢纶 奉和户曹叔夏夜寓直寄呈同曹诸公并见寄

圆月出山头,七贤林下游。 卢纶 秋夜同畅当宿潭上西亭

书从外氏学,竹自晋时栽。 卢纶 送从侄滁州觐省

终悲去国远,泪尽竹林前。 卢纶 送从叔士准赴任润州司士

岂念在贫巷,竹林鸣鸟声。 卢纶 送从叔程归西川幕

谬入阮家逢庆乐,竹林因得奉壶觞。 卢纶 酬赵少尹戏示诸侄元阳等因以见赠

奉料竹林兴,宽怀此别晨。 綦毋潜 送郑务拜伯父

看却金庭芝术老,又驱车入七人班。 罗隐 寄右省王谏议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薛涛 酬人雨后玩竹

三月已乖棠树政,二年空负竹林期。 许浑 郡斋夜坐寄旧乡二侄

祗闻温树誉,堪鄙竹林贤。 贯休 和韦相公见示閒卧

借问山阳会,如今有几人。 郎士元 送张南史

谁为竹林贤,风流相比附。 灵一 林公

偶随香署客,来访竹林欢。 韦应物 陪王郎中寻孔徵君

林疑中散地,人似上皇时。 骆宾王 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

时有桃源客,来访竹林人。 骆宾王 畴昔篇

典故 
洛社耆英


《白氏长庆集》卷三十七〈洛中九老会〉
会昌五年三月二十四日,胡、吉、郑、刘、卢、张等六贤,皆多年寿,予亦次焉,偶于弊居,合成尚齿之会,七老相顾,既醉甚欢,静而思之,此会稀有,因各赋七言六韵诗一章以记之,或传诸好事者。又有二老,年貌绝伦,同归故乡,亦来斯会,续命书姓名年齿,写其形貌,附于图右,仍以一绝赠云:「雪作须眉云作衣,辽东华表暮双归。当时一鹤尤稀有,何况今逢两令威。」
《漢語大詞典》:风云会(風雲會)
(1).风云聚合。形容事物繁多。《文选·陆机〈日出东南隅行〉》:“蔼蔼风云会,佳人一何繁。” 刘良 注:“蔼蔼盛貌,佳人繁多,若风云之会。”
(2).指君臣际会。亦泛指际遇。 汉 王粲 《杂诗》之四:“遭遇风云会,託身鸞凤间。” 唐 杜甫 《洗兵马》诗:“徵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清 李渔 《怜香伴·谄笑》:“河润莫教迟,枯鱼待水。倘若是雨露微沾,得赴风云会,那时节烧尾难忘此日雷。”
《國語辭典》:龙华会(龍華會)  拼音:lóng huá huì
四月八日,诸寺各设斋,用五色香水浴佛,以为弥勒下生的象徵,称为「龙华会」。见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四月》。
《漢語大詞典》:龙华三会(龍華三會)
佛教语。度人出世的法会。 弥勒菩萨 在龙华树下开法会三次济度世人,分初会、二会、三会。祖庭事苑:“龙华树也,其树有华,华形如龙,故名龙华。经言当来 弥勒 於此树下説法度人,而有三会。初会先度 释迦 所未度者,次度其餘,凡六十八亿人。第二会六十六亿。第三会六十四亿。故曰龙华三会。” 宋 辛弃疾 《东坡引·闺怨》词:“病来只谢旁人劝。龙华三会愿,龙华三会愿。”
《漢語大詞典》:授简(授簡)
给予简札。谓嘱人写作。语出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 梁王 不悦,游於 兔园 ……授简於 司马大夫 ,曰:‘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侔色揣称,为寡人赋之。’” 唐 韩愈 《喜雪献裴尚书》诗:“拟盐吟旧句,授简慕前规。” 明 杨慎 《八月二日经筵纪事》诗:“宠高 梁 授简,恩迈 汉 临雍。” 清 吴伟业 《感旧赠萧明府》诗:“授简肯忘羣彦会,弃繻谁识少年装。”
《漢語大詞典》:末至客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 梁王 不悦,游於 兔园 。迺置旨酒,命宾友,召 邹生 ,延 枚叟 。 相如 末至,居客之右。”后因以“末至客”为典实。 唐 刘禹锡 《和令狐相公谢太原李侍中寄蒲萄》:“昔年随 汉 使,今日寄 梁王 ……惭非末至客,不得一枝尝。”
分類:典实
《漢語大詞典》:梁苑雪
(1). 南朝 宋 谢惠连 为《雪赋》,曲尽描绘 梁苑 大雪景色,传为妙文。后用为赞美他人诗文的典故。 清 吴伟业 《送周子俶张青琱往河南学使者幕》诗之三:“赋夸 梁苑 雪,歌起 鄴臺 风。”
(2).借喻白色的繁花。 清 王丹林 《寒食》诗:“香薺乱堆 梁苑 雪,緑榆小铸 沈郎 钱。”参见“ 梁苑 ”。
《漢語大詞典》:梁苑
(1). 西汉 梁孝王 所建的 东苑 。故址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 东南。园林规模宏大,方三百余里,宫室相连属,供游赏驰猎。 梁孝王 在其中广纳宾客,当时名士 司马相如 、 枚乘 、 邹阳 等均为座上客。也称 兔园 。事见史记·梁孝王世家。 南朝 齐 王融 《奉辞镇西应教》诗:“霤庭参辩 奭 , 梁苑 豫才 邹 。” 唐 李白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庐山屏风迭》诗:“ 荆门 倒 屈 宋 , 梁苑 倾 邹枚 。若笑我夸诞,知音安在哉!” 宋 张元干 《天仙子》词:“少年油壁记寻芳, 梁苑 路。今何处。千树红云空梦去。” 清 钮琇 《〈觚賸〉自序》:“入 燕 都而怀故国,记览《梦华》;登 梁苑 而晤名贤,书携行秘。”
(2).代指 大梁 。今 河南省 开封市 。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一:“七月丁卯,入於 梁苑 。是时帝年三十有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小生姓 侯 ,名 方域 ,表字 朝宗 , 中州 归德 人也。 夷门 谱谍, 梁苑 冠裳。”
《漢語大詞典》:习家(習家)
见“ 习家池 ”。
《漢語大詞典》:习家池(習家池)
古迹名。一名 高阳池 。在 湖北 襄阳 岘山 南。晋书·山简传:“ 简 镇 襄阳 ,诸 习氏 荆 土豪族,有佳园池, 简 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 高阳池 。”后多借指园池名胜。 唐 杜甫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之一:“非寻 戴安道 ,似向 习家池 。” 清 赵翼 《西湖咏古》:“不是行都集冠盖,此湖也只 习家池 。”亦省作“ 习池 ”。 唐 杜甫 《初冬》:“日有 习池 醉,愁来《梁甫吟》。” 宋 曾巩 《高邮逢人约襄阳之游》诗:“未把迂疎笑 山简 ,更须同上 习池 游。”或省作“习家”。 唐 李商隐 《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兴欲倾燕馆,欢终到 习 家。”
《漢語大詞典》:习家池(習家池)
古迹名。一名 高阳池 。在 湖北 襄阳 岘山 南。晋书·山简传:“ 简 镇 襄阳 ,诸 习氏 荆 土豪族,有佳园池, 简 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 高阳池 。”后多借指园池名胜。 唐 杜甫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之一:“非寻 戴安道 ,似向 习家池 。” 清 赵翼 《西湖咏古》:“不是行都集冠盖,此湖也只 习家池 。”亦省作“ 习池 ”。 唐 杜甫 《初冬》:“日有 习池 醉,愁来《梁甫吟》。” 宋 曾巩 《高邮逢人约襄阳之游》诗:“未把迂疎笑 山简 ,更须同上 习池 游。”或省作“习家”。 唐 李商隐 《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兴欲倾燕馆,欢终到 习 家。”
《漢語大詞典》:习池(習池)
见“ 习家池 ”。
《漢語大詞典》:习家池(習家池)
古迹名。一名 高阳池 。在 湖北 襄阳 岘山 南。晋书·山简传:“ 简 镇 襄阳 ,诸 习氏 荆 土豪族,有佳园池, 简 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 高阳池 。”后多借指园池名胜。 唐 杜甫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之一:“非寻 戴安道 ,似向 习家池 。” 清 赵翼 《西湖咏古》:“不是行都集冠盖,此湖也只 习家池 。”亦省作“ 习池 ”。 唐 杜甫 《初冬》:“日有 习池 醉,愁来《梁甫吟》。” 宋 曾巩 《高邮逢人约襄阳之游》诗:“未把迂疎笑 山简 ,更须同上 习池 游。”或省作“习家”。 唐 李商隐 《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兴欲倾燕馆,欢终到 习 家。”
《漢語大詞典》:高阳池(高陽池)
池名。在 湖北 襄阳 。原是 汉 侍中 习郁 于 襄阳 岘山 养鱼之所。 晋 山简 镇 襄阳 ,名之曰 高阳池 ,盖取 郦食其 高阳 酒徒之意。晋书·山简传:“ 简 优游卒岁,唯酒是耽。诸 习氏 , 荆 土豪族,有佳园池, 简 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 高阳池 。时有童儿歌曰:‘ 山公 出何许,往至 高阳池 。日夕倒载归,茗艼无所知。’” 宋 曾巩 《高阳池》诗:“ 山公 昔在郡,日醉 高阳池 。”参见“ 高阳酒徒 ”。
《國語辭典》:高阳酒徒(高陽酒徒)  拼音:gāo yáng jiǔ tú
汉代郦食其欲投效刘邦,被误以为儒生而遭拒,遂自称为「高阳酒徒」,始被刘邦所用。典出《史记。卷九七。郦生传》。后泛指好饮酒而放荡不羁的人。唐。李白〈梁甫吟〉:「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也作「高阳公子」、「高阳狂客」。
《國語辭典》:和会(和會)  拼音:hé huì
1.和悦而集会。《书经。康诰》:「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四方民大和会。」
2.和睦、融洽。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三折:「为甚我今日媒人根前,做小伏低,教他款慢里,劝谏的俺夫妻和会。」
3.和平会议的缩称。指战争结束后,双方为求休战及和睦相处所举行的会议。如巴黎和会。
《漢語大詞典》:亨会(亨會)
嘉会,众美之会。语本易·乾:“亨者,嘉之会也。” 孔颖达 疏引 庄氏 曰:“嘉,美也。言天能通畅万物,使物嘉美之会聚,故云嘉之会也。” 宋 沈作喆 寓简卷六:“宴坐一室,数息寧神,隐忍无为,必逢亨会。”
《國語辭典》:会子(會子)  拼音:huǐ zi
1.片刻、短时间。《程乙本红楼梦》第三二回:「才说了会子閒话儿,又瞧了会子我前日黏的鞋帮子。」也作「一会儿」。
2.时候。《红楼梦》第一一回:「这会子我要到太太那里去,不得和你说话儿。」也作「一会儿」。
《國語辭典》:会子(會子)  拼音:huì zǐ
1.南宋的一种纸币。初由民间发行,后改由户部印行。《宋史。卷一八一。食货志下三》:「储见钱,于城内外流转,其合发官钱,并许兑会子输左藏库。」
2.有凭證的纸条或帖子。《董西厢》卷五:「若使颗朱砂印,便是偷情帖儿、私期会子。」
《漢語大詞典》:七贤(七賢)
(1).指 魏 晋 时 嵇康 、 阮籍 、 山涛 、 向秀 、 刘伶 、 阮咸 、 王戎 七个名士。晋书·嵇康传:“所与神交者,惟 陈留 阮籍 , 河内 山涛 ,豫其流者, 河内 向秀 , 沛国 刘伶 , 籍 兄子 咸 , 琅邪 王戎 ,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唐 皇甫湜 《醉赋》:“沈湎於酒,有 晋 之七贤。” 元 沈禧 《南吕一枝花·七月六日为施以和寿作》套曲:“七贤林下客,九老会中儔。”
(2).指 东汉 袁秘 、 封观 、 陈端 、 范仲礼 、 刘伟德 、 丁子嗣 、 张仲然 七人。后汉书·袁闳传:“ 黄巾 起, 秘 从太守 赵谦 击之,军败, 秘 与功曹 封 观 等七人以身扞刃,皆死於陈, 谦 以得免。詔 秘 等门閭号曰‘七贤’。”
(3).佛教指调心顺道的七个阶次或七贤人。《仁王经·序品》:“復有十亿七贤居士,德行具足。” 吉藏 疏:“七贤有二义。一依小乘者:一、五停心观;二、别相念处;三、总相念处;四、煖法;五、顶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此等调心顺道,故名为贤。二依大乘:一初发心人;二名有相行人;三名无相行人;四名方便行;五名习种性;六性种性;七道种性。此七在地前调心顺道,名为七贤。” 前蜀 贯休 《闻大愿和尚顺世》诗之三:“师禀尽名卿,孤峰老称情。若游三点外,争把七贤平。”
(4).泛指七位贤人。 明孙仁孺《东郭记·与之大夫》:“进公家,不终朝七贤并拔,较吾兄应是没争差。”
《漢語大詞典》:山阳会(山陽會)
魏 晋 之际 嵇康 、 向秀 、 王戎 等常聚会 山阳 。后因以“山阳会”借指故友聚会。 唐 杜甫 《赠翰林张四学士垍》诗:“儻忆 山阳 会,悲歌在一听。” 唐 郎士元 《送张南史》诗:“借问 山阳 会,如今有几人。”
《漢語大詞典》:竹林七子
见“ 竹林七贤 ”。
《國語辭典》:竹林七贤(竹林七賢)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晋朝的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庄之学,轻视礼法,规避尘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纵情清谈,故称为「竹林七贤」。
《國語辭典》:竹林七贤(竹林七賢)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晋朝的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庄之学,轻视礼法,规避尘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纵情清谈,故称为「竹林七贤」。
《漢語大詞典》:竹林游(竹林遊)
见“ 竹林之游 ”。
《國語辭典》:竹林之游  拼音:zhú lín zhī yóu
本指竹林七贤常于竹林之下游集。见《晋书。卷四九。嵇康传》。后用以比喻亲密的友谊或淡泊名利的君子之交。
《漢語大詞典》:竹林贤(竹林賢)
晋 孙绰 撰《僧史》,以七人配德 三国 魏 嵇康 、 阮籍 等竹林七贤,号竹林七僧,后以“竹林贤”泛指幽居寺庙的僧人。 唐 皎然 《遥和尘外上人与陆澧夜集山寺问涅槃义》:“共是竹林贤,心从贝叶传。” 明 何景明 《怀叶时华》诗:“客皆莲社友,人是竹林贤。” 陈去病 《酬钝根醴陵山中》诗:“小别几同龙汉刦,幽居奚啻竹林贤。”
《漢語大詞典》:阮生集
三国 魏 阮籍 与侄 阮咸 同预竹材七贤之游。后因以“阮生集”喻指叔侄与友好欢聚。 唐 刘长卿 《奉陪郑中丞自宣州解印与诸侄宴馀干后溪》诗:“林中 阮生 集,池上 谢公 题。”参见“ 竹林七贤 ”。
分類:阮籍阮咸
《國語辭典》:竹林七贤(竹林七賢)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晋朝的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庄之学,轻视礼法,规避尘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纵情清谈,故称为「竹林七贤」。
《國語辭典》:九老会(九老會)  拼音:jiǔ lǎo huì
宋朝李昉年老罢相,居京师,慕白居易与八位老人一同宴游之举,与张好问、李运、宋琪、武允成、赞宁、魏丕、杨徽之、朱昂宴集,称为「九老会」。见宋。洪迈《容斋四笔。卷一二。至道九老》。
《漢語大詞典》:九老图(九老圖)
唐 白居易 与 胡杲 、 吉皎 、 刘真 、 郑据 、 卢贞 、 张浑 年老退居 洛阳 ,曾作尚齿之会,并各赋诗记其事。时为 会昌 五年二月二十四日。其年夏, 李元爽 及僧 如满 亦告老归 洛 ,因作九老尚齿之会,并书姓名、年齿,绘其形貌,题为九老图。后传世姓名不一。见 唐 白居易 《九老图诗序》唐诗纪事卷四九。后因以“九老图”为告老还乡者聚会之典。 元 刘从益 《送仪提点西归》诗:“自断平生不问天,拂衣归去任吾年。五侯鯖饱无多味,九老图成又一传。”
分類: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