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76,分66页显示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43  44  45  4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大庭广众
大众传播
大众社会
大众生活
大众文化
大众语
大众语文
大众哲学
稠人广众
墙倒众人推
欺世惑众
普度众生
普渡众生
普济众生
亲离众叛
《國語辭典》:大庭广众(大庭廣眾)  拼音:dà tíng guǎng zhòng
人多而公开的场合。如:「他常在大庭广众间高谈阔论。」《新唐书。卷一○四。张行成传》:「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也作「广庭大众」、「广众大庭」。
《國語辭典》:大众传播(大眾傳播)  拼音:dà zhòng chuán bò
透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对阅听大众传递讯息的过程。
《國語辭典》:大众社会(大眾社會)  拼音:dà zhòng shè huì
工业化、都市化之后的社会现象,为传统封建价值衰退后,异化劳动分工所产生的疏离、孤立、未反思人格的个体集合。德国法兰克福学派(The Frankfurt School)学者认为大众社会易受政治与媒体的操弄。
《漢語大詞典》:大众生活
周刊。1935年11月创刊于上海。邹韬奋主编。宣传抗日救亡。1936年2月被国民党当局查封。1941年5月在香港复刊,同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停刊。
《國語辭典》:大众文化(大眾文化)  拼音:dà zhòng wén huà
1.社会大众所欣赏、接受或消费的通俗文化。
2.相较于流行文化与通俗文化,大众文化一词较具贬义,前二者指涉与精英文化有所区隔的文化表现,后者则指涉在资本主义媒介工业主导下,被动塑造的非精致文化形式与风格。参见「大众社会」条。
《國語辭典》:大众语(大眾語)  拼音:dà zhòng yǔ
大众通用的语言。
《漢語大詞典》:大众语文(大衆語文)
见“ 大众语 ”。
《國語辭典》:大众语(大眾語)  拼音:dà zhòng yǔ
大众通用的语言。
《漢語大詞典》:大众哲学
艾思奇著。1934年至1935年在《读书生活》连载,1936年出版单行本。用生动通俗的语言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读物,在当时影响很大。后收入《艾思奇文集》
《國語辭典》:稠人广众(稠人廣眾)  拼音:chóu rén guǎng zhòng
人数众多。《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稠人广众,荐宠下辈。」《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每每花朝月夕,士女喧阗,稠人广众,挨肩擦背,目挑心招,恬然不以为意。」也作「稠人广坐」。
《國語辭典》:墙倒众人推(牆倒眾人推)  拼音:qiáng dǎo zhòng rén tuī
(谚语)比喻人若一旦失势,则众人皆排挤、攻讦他。《红楼梦》第六十九回:「他虽好性儿,你们也该拿出个样儿来,别太过逾了,『墙倒众人推』。」
《漢語大詞典》:欺世惑众
欺骗世人,迷惑大众。指坏人以欺骗手段博得信任。例如:他们以动听的言词欺世惑众。
《國語辭典》:普度众生(普度眾生)  拼音:pǔ dù zhòng shēng
佛教用语。指以一种广大无分别的慈悲心,解脱众生的悲苦,使登彼岸,到达解脱境界。《警世通言。卷四○。旌阳宫铁树镇妖》:「能变能化,无大无不大,无通无不通,普度众生,号作天人师。」也作「普渡众生」。
《國語辭典》:普渡众生(普渡眾生)  拼音:pǔ dù zhòng shēng
佛教用语。指以一种广大、无分别的慈悲心,引导一切众生超越烦恼的生死流,到达解脱境界。《红楼梦》第二五回:「我笑如来佛比人还忙,又要讲经说法,又要普渡众生。」也作「普度众生」。
分類:普渡众生
《國語辭典》:普济众生(普濟眾生)  拼音:pǔ jì zhòng shēng
佛家用语。指佛施展法力,援救众生脱离苦海,使登彼岸。《太平广记。卷一六一。张应》:「应即往精舍中,见竺昙镜。镜曰:『普济众生,但君当一心受持耳。』」也作「普济群生」。
《國語辭典》:亲离众叛(親離眾叛)  拼音:qīn lí zhòng pàn
亲信背离,众人反叛。形容不得人心,处境孤立。唐。陆贽 议汴州逐刘士宁事状:「刘士宁昏荒暴慢,恶贯久盈,圣情爱人,久为含忍,亲离众叛,自取奔亡。」也作「众叛亲离」、「众散亲离」。
《國語辭典》:众叛亲离(眾叛親離)  拼音:zhòng pàn qīn lí
众人反叛,亲信背离。形容不得人心,处境孤立。《左传。隐公四年》:「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唐。辛替否 谏造金仙玉真两观疏:「夺百姓之食以养残凶,剥万人之衣以涂土木。于是人怨神怒,众叛亲离,水旱不调。」也作「亲离众叛」、「众散亲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