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7,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罗午
悠悠
纷纷
茫茫
多士
漫漫
累累
森森
磊落
多难
千门
洋洋
衮衮
百千
云起
《漢語大詞典》:罗午(羅午)
众多。 康有为 《〈日本杂事诗〉序》:“﹝ 公度 ﹞求百国之宝书,罗午旁魄,其故致博以滋。”
分類:众多
《國語辭典》:悠悠  拼音:yōu yōu
1.安閒暇适的样子。唐。高适〈封丘作〉诗:「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宋。欧阳修 采桑子。春深雨过西湖好词:「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
2.忧思的样子。《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越觉的情怀冗冗,心绪悠悠。」
3.眇远无尽的样子。《诗经。鄘风。载驰》:「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长久、久远。晋。左思〈咏史诗〉:「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唐。白居易〈长恨歌〉:「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5.世俗、一般。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一二:「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晋书。卷六五。列传。王导》:「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6.众多。《后汉书。卷四三。朱乐何列传。朱晖》:「记短则兼折其长,贬恶则并伐其善。悠悠者皆是,其可称乎!」《晋书。卷八○。列传。王羲之》:「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谓为然。」
7.行走的样子。《诗经。小雅。黍苗》:「悠悠南行,召伯劳之。」
8.荒谬不合事理。《聊斋志异。卷二。红玉》:「然官宰悠悠,竖人毛发。」
9.飘动的样子。 《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10.懒散、不用心。《朱子语类辑略。卷二。总论为学之方》:「学者须是立志,今人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
11.气息缓慢细长的样子。《红楼梦》第一六回:「那秦钟早已魂魄离身,只剩得一口悠悠的馀气在胸。」
《國語辭典》:纷纷(紛紛)  拼音:fēn fēn
1.多而杂乱的样子。《孟子。滕文公上》:「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清平山堂话本。董永遇仙传》:「挨著饥寒而走,不想纷纷扬扬下落一天雪来。」
2.接连不断的样子。唐。杜牧 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三国演义》第九三回:「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
《國語辭典》:茫茫  拼音:máng máng
1.水势浩大无边的样子。唐。杜甫 城上诗:「风吹花片片,春动水茫茫。」
2.广大无边的样子。唐。杜甫〈宿花石戍〉诗:「茫茫天造间,理乱岂恒数。」唐。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3.不明的样子。宋。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4.目视不明的样子。唐。韩愈 祭十二郎文:「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
《國語辭典》:多士  拼音:duō shì
才德兼备者众多。《诗经。大雅。文王》:「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汉。卢谌〈答魏子悌〉诗:「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
《國語辭典》:漫漫  拼音:màn màn
1.放任、放纵。《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江都易王刘非》:「王前事漫漫,今当自谨。」唐。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2.长远、长久。如:「夜漫漫」、「路漫漫」。唐。岑参 逢入京使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乾。」
3.平缓、慢慢。南朝梁。沈约〈早发定山〉诗:「归海流漫漫,出浦水溅。」宋。王安石 寄韩持国诗:「渌绕宫城漫漫流,鹅黄小蝶弄春柔。」
4.形容无边无际。《三国演义》第六回:「见紫微垣中白气漫漫,坚叹曰:『帝星不明,贼臣乱国,万民涂炭,京城一空!』言讫,不觉泪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望漫漫,身如一叶,不觉凄然,吊下泪来。」
5.容光焕发。《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四。欢喜国王缘》:「盈盈素质,灼灼娇姿,实可漫漫,偏称王心。」
《國語辭典》:累累  拼音:lěi lěi
1.繁多、重积的样子。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春秋列序位卑尊之陈,累累乎可得而观也。」明。梁辰鱼《浣纱记》第七出:「况累累数对璠玙,更纤纤一双花蕊。」也作「累累」。
2.屡屡。《谷梁传。哀公十三年》:「吴,东方之大国也。累累致小国以会诸侯,以合乎中国。」《太平御览。卷五六八。乐部六。宴乐》引《羯鼓录》:「上益加知遇,面赐章绶,累累召对,每令察乐。」也作「累累」。
《國語辭典》:森森  拼音:sēn sēn
1.树木茂盛的样子。《文选。潘岳。怀旧赋》:「坟垒垒而接垄,柏森森以攒植。」唐。杜甫 蜀相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2.战慄的样子。《董西厢》卷二:「为首强人英武,见了早森森地怯惧。」
3.阴森寒冷的样子。如:「寒风森森的吹,怪可怕的。」
4.众多的样子。《文选。张协。杂诗一○首之四》:「翳翳结繁云,森森散雨足。」
《國語辭典》:磊落  拼音:lěi luò
1.山高大的样子。《文选。郭璞。江赋》:「衡霍磊落以连镇,巫庐嵬崛而比峤。」
2.众多、错杂的样子。唐。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诗:「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宋。陆游〈长歌行〉:「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3.形容胸怀坦荡,心地光明。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清。洪升《长生殿》第一○出:「壮怀磊落有谁知,一剑防身且自随。」
4.形容容仪俊伟的样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其状磊落,一坐叹赏。」北周。庾信〈周柱国大将军拓跋俭神道碑〉:「公状貌丘墟,风神磊落。」
《國語辭典》:多难(多難)  拼音:duō nàn
灾难频繁。《文选。干宝。晋纪总论》:「及国家多难,宗室迭兴。」《文选。王巾。头陁寺碑文》:「是以惟新旧物,康济多难。」
《國語辭典》:千门(千門)  拼音:qiān mén
宫门。唐。杜甫〈哀江头〉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國語辭典》:洋洋  拼音:yáng yáng
1.水势盛大的样子。《诗经。卫风。硕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宋。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词:「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祇流东?」
2.广阔无际的样子。《诗经。大雅。大明》:「牧野洋洋,檀车煌煌。」
3.众多貌。《诗经。鲁颂。閟宫》:「万舞洋洋,孝孙有庆。」
4.美善的样子。《书经。伊训》:「圣谟洋洋,嘉言孔彰。」
5.彷佛、想像。《礼记。中庸》:「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
6.舒缓的样子。《孟子。万章上》:「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7.充满貌。《礼记。中庸》:「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红楼梦》第二一回:「看至此段,意趣洋洋,逞著酒兴,不禁提笔。」
8.没有归宿、没有依靠的样子。《楚辞。屈原。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9.得意的样子。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0. 庄重敬慎的样子。《文选。傅毅。舞赋》:「或有矜容爱仪,洋洋习习。」
《國語辭典》:衮衮(袞袞)  拼音:gǔn gǔn
1.众多。唐。杜甫〈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2.谈话滔滔不绝的样子。《晋书。卷四三。王戎传》:「张华善说史汉,裴頠论前言往行,衮衮可听。」《新唐书。卷一○○。封伦传》:「论天下事,衮衮不倦。」
3.波浪翻涌的样子。唐。杜甫 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也作「混混」、「滚滚」。
《國語辭典》:衮衣(袞衣)  拼音:gǔn yī
古代礼服,指龙衣。《诗经。豳风。九罭》:「我觏之子,衮衣绣裳。」
《漢語大詞典》:百千
成百上千。喻众多。 唐 白居易 《泛春池》诗:“霜竹百千竿,烟波六七亩。”
分類:众多
《漢語大詞典》:云起(雲起)
如云涌起。比喻众多的事物一下子出现。艺文类聚卷六二引 汉 刘歆 《甘泉宫赋》:“离宫特观,楼比相连,云起波骇,星布弥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自 后汉 以来,碑碣云起。”云笈七籤卷二八:“糗粮山积,匠石云起。” 汪辟疆 《唐人小说·〈玄怪录〉叙录》:“且小説自 贞元 、 元和 之间,作者云起,情文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