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炼金术(煉金術)
企图把普通金属变为黄金、白银或“长生丹”的方法。在古代的 中国 、 印度 、 埃及 、 亚述 、 阿拉伯 等地都有。 中国 东汉 以来,历代都有关于炼金术的书籍流传。又称点金术、炼丹术或黄白术。 鲁迅 《准风月谈·中国的奇想》:“这方法和炼金术一同流行过,古代书目上还剩着各种的书名。”
《漢語大詞典》:虚猲
亦作“虚喝”。 虚张声势,企图威胁。猲,通“ 喝 ”。战国策·齐策一:“ 秦 虽欲深入,则狼顾,恐 韩 魏 之议其后也。是故恫疑虚猲,高跃而不敢进。”资治通鉴·周显王三十六年引此文作“虚喝”。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三年:“ 全 欲朝廷不为备,且不遽絶其给,乃挟 蒙古 李 宋 二宣差以虚喝朝廷,然 蒙古 实未尝资 全 兵。” 严复 《救亡决论》:“是故一理来前,当机立剖,昭昭白黑,莫使听荧。凡夫恫疑虚猲,荒渺浮夸,举无所施其伎焉者,得此道也。”
《国语辞典》:觊觎之心(觊觎之心)  拼音:jì yú zhī xīn
非分的意念或企图。《金瓶梅》第一七回:「这蒋竹山从与妇人看病之时,怀觊觎之心,已非一日。」《隋唐演义》第九三回:「可知那声色犬马、奇技淫物,适足以起大盗觊觎之心。」也作「觊觎之志」。
《国语辞典》:觊觎之志(觊觎之志)  拼音:jì yú zhī zhì
非分的意念或企图。《东周列国志》第八回:「君多内宠,公子突、公子仪、公子亹三人,皆有觊觎之志。」也作「觊觎之心」。
《国语辞典》:慢橹摇船捉醉鱼(慢橹摇船捉醉鱼)  拼音:màn lǔ yáo chuán zhuō zuì yú
企图不良者非常有耐心,等人喝醉了再下手,称为「慢橹摇船捉醉鱼」。《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莫大姊本是已有酒的,更加郁盛慢橹摇船捉醉鱼,腼腼著面庞央求不过,又吃了许多。」
《国语辞典》:心存不轨(心存不轨)  拼音:xīn cún bù guǐ
心里有不良的企图。如:「大家知他心存不轨,所以都敬而远之。」
《国语辞典》:夹杀(夹杀)  拼音:jiá shā
棒球运动中指防守队在垒与垒间企图使跑垒员出局的情形,称为「夹杀」。
《国语辞典》:掼压(掼压)  拼音:guàn yā
股票术语。指利用非常手法,企图使股价严重下挫。
《国语辞典》:别有居心(别有居心)  拼音:bié yǒu jū xīn
有其他的企图或目的。如:「他这举动,别有居心,千万不要上了他的当。」
分类:企图
《国语辞典》:诈欺罪(诈欺罪)  拼音:zhà qī zuì
企图为自己或第三人获取不法所有,用诈术让别人将自己或他人的财物利益交出,而获得了财产上不法利益,即犯了「诈欺罪」。可分普通诈欺罪、准诈欺罪。
《國語辭典》:反革命  拼音:fǎn gé mìng
违反革命理念的意图或行为。在革命政权发展的过程中,「反革命」常成为指控政敌的罪名。
《漢語大詞典》:还觊(還覬)
谓企图还归。 元 元明善 《稿城董氏家传》:“丞相以 宋 主还覬,有詔,留事一委公。”
分類:企图还归
《國語辭典》:别有用心(別有用心)  拼音:bié yǒu yòng xīn
另有企图或目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王太尊也是说他办事可靠,那里知道他是别有用心的呢?」
《國語辭典》:别有肺肠(別有肺腸)  拼音:bié yǒu fèi cháng
比喻人另有企图或打算。《镜花缘》第二四回:「今又和盘托出,竟是安心要害女儿,却将自己切己之事全置度外,岂非别有肺肠么?」也作「别具肺肠」。
《漢語大詞典》:超级大国
指企图称霸世界的帝国主义或霸权主义大国。它们拥有远比别国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在全球范围,通过政治压迫、经济剥削、军事侵略来干涉别国内政。它们组织政治和军事集团,划分势力范围,企图瓜分世界。在冷战时期,专指美国和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