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宠命(寵命)  拼音:chǒng mìng
恩命。《文选。李密。陈请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聊斋志异。卷一。考城隍》:「辱膺宠命,何敢多辞。」
《國語辭典》:命官  拼音:mìng guān
1.任用官吏。晋。陆机 演连珠五○首之二七:「故圣人随世以擢佐,明主因时而命官。」南朝齐。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五首之二:「惟王建国,惟典命官。」
2.由朝廷任命的官吏。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色有色长,部有部头,上有教坊使副、钤辖、都管、掌仪范者,皆是杂流命官。」《官场现形记》第四四回:「大小都是皇上家的官,我瞧他不起,便是亵渎朝廷的命官。」
《漢語大詞典》:假守
古时称权宜派遣而非正式任命的地方官。史记·南越列传:“因稍以法诛 秦 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汉书·项籍传:“ 会稽 假守 通 素贤 梁 ,乃召与计事。” 张晏 注:“假守,兼守也。”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节度:“ 太祖 罢节度,立权发、遣与、权知之类,故士大夫作郡,皆自称曰假守,谓非真节度也。”
《漢語大詞典》:不拜
(1).古代以拜为谒见上级的礼节。武官披甲,屈伸不便,允许不拜。《礼记·曲礼上》:“介者不拜。”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2).不接受任命。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宋书·南平王穆铄传:“﹝ 元嘉 ﹞二十六年,进号平西将军,让不拜。”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刘若虚》:“后七年,始以特奏召试大廷,又入五等为助教,纳敕不拜。”
《漢語大詞典》:朝命
朝廷的命令;朝廷的任命。史记·南越列传:“然 南越 其居国窃如故号名,其使天子称王,朝命如诸侯。”南史·袁粲传:“ 粲 素静退,每有朝命,逼切不得已,然后方就。”宋史·儒林传三·程大昌:“会岁丰,酒税踰额,有挟朝命请增额者, 大昌 力拒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左良玉:“ 左良玉 偃蹇 武昌 ,不奉朝命,其东下以讨 马 阮 为名,实叛逆也。”
《國語辭典》:传授(傳授)  拼音:chuán shòu
将知识、技能教给他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三国演义》第四九回:「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
《漢語大詞典》:命将(命將)
任命将帅;派遣将帅。晋书·陆机传:“自古命将遣师,未有臣凌其君而可以济事者也。”清史稿·礼志九:“ 雍正 七年,定命将前一日告庙。”
《漢語大詞典》:上坐
亦作“ 上座 ”。
(1).受尊敬的席位。史记·孝武本纪:“及五年脩封,则祠 泰一 、 五帝 於明堂上坐,令 高皇帝祠 坐对之。”汉书·高帝纪上:“ 高祖 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詘。” 颜师古 注:“上坐,尊处也。” 唐 韩愈 《送穷文》:“主人於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烧车与船,延之上座。” 洪深 《申屠氏》第二本:“ 方蛟 小人得志,愈加忘形,竟踞上坐。” 老舍 《四世同堂》四八:“ 祁老人 的必定让客人坐上座, 祁老人 的一会儿一让茶, 祁老人 的谦恭与繁琐,都使 富善先生 满意。”
(2).佛教语。一寺之长,“三纲”之首。多由朝廷任命年高德劭者担任。 南朝 梁 王僧孺 《中寺碑》:“ 中寺 者, 晋 太元 五年 会稽王 司马道子 之所立也…… 天监 十五年,上座 僧慈 等,更揆日缔架,赫然霞立。” 宋 赞宁 大宋僧史略·杂任职员:“古今立此位,皆取其年德干局者充之。高僧传多云被勅为某寺上座是也。 道宜 勅为 西明 寺上座,列寺主、维那之上。” 宋 张耒 《明道杂志》:“士人有 双渐 者,性滑稽,尝为县令,入僧寺中。主僧半酣矣,因前曰:‘长官可同饮三杯否?’ 渐 怒,判云:‘谈何容易,邀下官同饮三杯;礼尚往来,请上坐独吃八棒。’竟笞遣之。”
亦作“ 上座 ”。 坐于上位;入席。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 ( 韩信 )拜礼毕,上座。”儿女英雄传第十回:“你二位老人家请上坐,好受女儿女婿的礼。” 夏丐尊 叶圣陶 《文心》十九:“ 乐华 成为一个被特别优待的客人,这个同学请他上座,那个同学给他斟茶,使他反而不很自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曾皓 :过节,大家叙一叙。请 袁先生 上坐,上坐,上坐。”
《國語辭典》:公使  拼音:gōng shǐ
政府派驻外国处理交涉事务的外交官,地位次于大使。
《國語辭典》:任职(任職)  拼音:rèn zhí
担任职务。《后汉书。卷四九。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王符》:「是以君子任职则思利人,达上则思进贤。」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二十八将传论〉:「议者多非光武不以功臣任职,至使英姿茂绩委而勿用。」
《漢語大詞典》:前除
(1).上次的任命。南史·刘瓛传:“ 戢 谓 瓛 曰:‘上意欲以凤池相处,恨君资轻,可且就前除。少日当转国子博士,便即所授。’”
(2).屋前台阶。 唐 王勃 《观佛迹寺》诗:“頽华临曲蹬,倾影赴前除。” 前蜀 韦庄 《和人岁宴旅舍见寄》诗:“积雪满前除,寒光夜皎如。” 清 厉鹗 东城杂记·张隐君卿子引 孙宇 台治 《题张卿子隐居》诗:“ 东城 何逶迤,树木纷扶疏。中有贤人室,緑水绕前除。”
《國語辭典》:差除  拼音:chāi chú
委任官职。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中》:「寿皇在御,秀邸凡有差除,未尝直降指挥于差敕内,必首称:『面奉德寿皇帝圣旨,除某人。』」元。吴潜〈二郎神。古希近也〉词:「况碌碌儿曹,望郎名郡,叨冒差除不一。」
《漢語大詞典》:差注
吏部对地方官吏的选派任命。注,注官,即按资叙授官。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差注之失,谓应差近远之类。”宋史·选举志四:“又詔州县久无正官者,听在选人申部,审度牓闕差注。”
《國語辭典》:试官(試官)  拼音:shì guān
1.主持考试的官吏。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一○。载应不捷声价益振》:「蒋凝应宏辞,为赋止及四韵,……试官叹息久之。」
2.未经正式任命的官吏。如清代有试用道、试用知府等。
《漢語大詞典》:受任
(1).授任,任命。 汉 张衡 《应间》:“人各有能,因艺受任。”《宋书·垣护之传》:“若空弃 滑臺 ,坐丧成业,岂是朝廷受任之旨。”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左领官不宜部选》:“是故銓综失叙,受任多滥。”
(2).接受委任。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后值倾覆,受任於败军之际,奉命於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晋书·石苞传:“ 苞 自耻受任无效而无怨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