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知难而进(知難而進)
知道有困难,仍然勇往直前。 克非 《春潮急》四五:“党和群众都会支持你的!共产党员为真理而斗争,应该知难而进。” 方毅 《读〈攻关〉》:“最终胜利归于百折不挠,知难而进的人们。”
《国语辞典》:投戈讲艺(投戈讲艺)  拼音:tóu gē jiǎng yì
虽身在军中,仍然不废学习。「艺」文献异文作「蓺」。《后汉书。卷三二。樊宏传》:「及光武皇帝受命中兴,群雄崩扰,旌旗乱野,东西诛战,不遑启处,然犹投戈讲蓺,息马论道。」
《國語辭典》:依然故我  拼音:yī rán gù wǒ
仍旧和从前一样,指情况依旧,没有任何变化。宋。陈著〈贺新郎。北马飞江过〉词:「谁料腥埃妨阔步,孤瘦依然故我。」《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说这次必要高中了,究竟到了出榜,还是个依然故我。」
《漢語大詞典》:一家不成,两家现在(一家不成,兩家現在)
常用为说亲不成,但两家关系仍然照常之意。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列公,你道‘两好并一好,爱亲才作亲’;一家不成,两家现在,何至於就糟到如此?”
《国语辞典》:屡仆屡起(屡仆屡起)  拼音:lǚ pū lǚ qǐ
虽然遭受多次的挫折失败,仍然勇往直前、努力奋斗。如:「多年来的商场历练,已将她磨成屡仆屡起,精明干练的女强人。」
《国语辞典》:临危不乱(临危不乱)  拼音:lín wéi bù luàn
面临危难时,仍然能够冷静思考,沉著应对。如:「他为人沉稳,临危不乱,颇有大将之风。」
《国语辞典》:虽败犹荣(虽败犹荣)  拼音:suī bài yóu róng
即使失败,仍然光荣。如:「只要能坚守运动家的精神,虽败犹荣。」
《国语辞典》:鸭蛋虽密也有缝(鸭蛋虽密也有缝)  拼音:yā dàn suī mì yě yǒu fèng
(谚语)鸭蛋壳虽密,仍然有空隙。比喻百密总有一疏。如:「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要知道鸭蛋虽密也有缝。」
《国语辞典》: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拼音:shù gāo qiān zhàng,luò yè guī gēn
(谚语)树虽然长得高,落叶仍然回到树根。比喻离乡多年最后仍会返回家园。《精忠岳传》第四六回:「古人有言:『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卿家若然思念家乡,某家差人送你回国。」《官场现形记》第二二回:「但是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将来总得有个著落。」
《国语辞典》:闻道犹迷(闻道犹迷)  拼音:wén dào yóu mí
听到好的道理,却仍然执迷不悟。《后汉书。卷二三。窦融传》:「计若失路不反,闻道犹迷,不南合子阳,则北入文伯耳。」
《国语辞典》:依然如旧(依然如旧)  拼音:yī rán rú jiù
仍然和过去一样。如:「虽然睽别多年,景色依然如旧。」
《国语辞典》:移民妈妈(移民妈妈)  拼音:yí mín mā ma
指全家移民国外,但先生仍然留在国内谋生,仅自己在国外陪伴孩子生活的母亲。如:「移民妈妈往往独自担负教养孩子的责任,十分辛苦。」
《漢語大詞典》:盖然论
一种主张确定性是不可能的(特别在物理学和社会科学中)而概然性就是支配信仰和行动的理论
一种理论,认为在不可能有确定性的道德问题中,由于对所包括的原则的明确知觉或由于感觉有合适的可靠的权威的支持,因而被看作具有可靠的概然性的任何过程都是可能发生的;特指这样一种理论,它主张在不可能有确定性的道德问题中,任何具有可靠概然性的过程都可能发生,即使当一个相反的过程是或者似乎是具有更大的概然性时仍然是这样
一种理论,它主张在道德问题中不可能有确实性,因此只有遵循盖然性较大的道路
《國語辭典》:慎终如始(慎終如始)  拼音:shèn zhōng rú shǐ
即使到了最后,仍能像开始一样谨慎,始终如一。《老子》第六十四章:「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唐。太宗徐贤妃〈谏太宗息兵罢役疏〉:「伏惟抑意裁心,慎终如始,削轻过以滋重德,择后是以替前非。」也作「慎终若始」。
《國語辭典》:困兽犹斗(困獸猶鬥)  拼音:kùn shòu yóu dòu
被围困的野兽尚且作最后的挣扎。比喻人在绝境中仍奋力抵抗,不肯降服。《左传。宣公十二年》:「得臣犹在,忧未歇也。困兽犹斗,况国相乎?」《后汉书。卷七一。皇甫嵩传》:「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况大众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