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224,分14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至仁
仁人
仁寿
仁风
安仁
仁孝
仁圣
仁厚
仁政
宽仁
仁心
慈仁
归仁
仁爱
成仁
《國語辭典》:至仁  拼音:zhì rén
最崇高的仁德。《孟子。尽心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三国演义》第四○回:「孔融出府,仰天叹曰:『以至不仁伐至仁,安得不败乎!』」
分類:仁德
《國語辭典》:仁人  拼音:rén rén
有仁德的人。《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文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卑身贱体,说色微辞,愉愉喣喣,终无益于主上之治,即志士仁人不忍为也。」
《國語辭典》:仁寿(仁壽)  拼音:rén shòu
1.德高而长寿。语本《论语。雍也》:「知者乐,仁者寿。」宋。邢炳。疏:「言仁者少思寡欲,性常安静,故多寿考也。」《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尧舜行德则民仁寿,桀纣行暴则民鄙夭。」
2.隋朝文帝的年号(西元601~604)。
《國語辭典》:仁风(仁風)  拼音:rén fēng
比喻德惠。因德惠普施有如风吹万物。《晋书。卷九二。文苑传。袁宏传》:「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大晋统天,仁风遐扬。」
《漢語大詞典》:安仁
安心于实行仁道。论语·里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后汉书·张衡传:“吾子性德体道,篤信安仁。”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惟安仁乐道,无所陈请,此为高也。”
《國語辭典》:仁孝  拼音:rén xiào
仁爱孝顺。《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红楼梦》第六三回:「原来天子极是仁孝过天的,且更隆重功臣之裔。」
分類:仁爱孝顺
《漢語大詞典》:仁圣(仁聖)
(1).仁德圣明。亦指仁德圣明者。古代多用作称颂帝王的套词。礼记·经解:“其在朝廷,则道仁圣礼义之序,燕处则听雅颂之音。”列子·杨朱:“仁圣亦死,凶愚亦死。” 汉 班固 《东都赋》:“案《六经》而校德,眇古昔而论功,仁圣之事既该,而帝王之道备矣。” 宋 范仲淹 《饶州谢上表》:“狂愚之诚,进多冒死;仁圣之造,退亦推恩。”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卷九:“ 中国 皇帝仁圣,且限以行国。”
(2).对皇帝的尊称。 宋 王安石 《上执政书》:“窃以方今仁圣在上,四海九州冠带之属,望其施为以福天下者,皆聚于朝廷。”
《國語辭典》:仁厚  拼音:rén hòu
仁爱宽厚。《荀子。富国》:「其仁厚足以安之,其德音足以化之。」《老残游记》第三回:「只见宫保已经从里面出来,身体甚是魁梧,相貌却还仁厚。」
《國語辭典》:仁政  拼音:rén zhèng
仁德的政治。《孟子。滕文公上》:「夫仁政,必自经界始。」《三国演义》第一九回:「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
《漢語大詞典》:宽仁(寬仁)
宽厚仁慈。书·仲虺之诰“克宽克仁,彰信兆民” 孔 传:“言 汤 宽仁之德明信於天下。”汉书·韩信传:“陛下宽仁,诸侯虽有叛亡,而后归,輒復故位号,不诛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无名子谤议:“使圣主失含宏之道,损宽仁之德,岂忠臣之节耶?” 明 李东阳 《求退录》:“况威严之后渐復宽仁,中外臣民欣欣望治。”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一幕:“一切都宽仁厚道,与民更始。”
《國語辭典》:仁心  拼音:rén xīn
仁爱的心。《孟子。离娄上》:「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明。沈受先《三元记》第一三出:「他一点仁心认得真,教我空倍笑语枉相亲。」
《漢語大詞典》:慈仁
慈善仁爱。庄子·天下:“薰然慈仁,谓之君子。”百喻经·叹父德行喻:“我父慈仁,不害不盗,直作实语,兼行布施。”《东周列国志》第二五回:“其为人也,慈仁而精洁。精洁则耻於自污,慈仁则惮於贼人。”
分類:慈善仁爱
《國語辭典》:归仁(歸仁)  拼音:guī rén
归服仁德。《孟子。离娄上》:「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晋。张华〈励志〉诗:「复礼终朝,天下归仁。」
《國語辭典》:仁爱(仁愛)  拼音:rén ài
仁厚慈爱。《淮南子。脩务》:「尧立孝慈仁爱,使民如子弟。」《史记。卷一○一。袁盎晁错传》:「仁爱士卒,士卒皆争为死。」
《國語辭典》:成仁  拼音:chéng rén
完成、实践仁德,多指为正义而牺牲。参见「杀身成仁」条。《后汉书。卷五七。杜根等传。赞曰》:「弼忤宦情,云犯时忌。成仁丧己,同方殊事。」唐。李颀〈登首阳山谒夷齐庙〉诗:「毕命无怨色,成仁其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