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河外
(1). 春秋 晋 人称 河 西与 河 南为 河 外。《左传·僖公十五年》:“﹝ 晋 ﹞赂 秦伯 以 河 外列城五。” 杨伯峻 注:“ 河 外,指 河 西与 河 南, 黄河 自 龙门 至 华阴 ,自北而南, 晋 都于 絳 ,故以 河 西与 河 南为外, 包慎言 《河外考》以 河 西为外, 杜 注以 河 外为 河 南,皆仅得其一偏。” 战国 魏 人仍袭用此称。《史记·秦本纪》:“ 魏 将 无忌 率五国兵击 秦 , 秦 却於 河 外。” 张守节 正义:“ 河 外, 陕 华 二州也。”《史记·苏秦列传》:“ 魏 弱则割 河 外…… 河 外割则道不通。” 张守节 正义:“ 河 外, 同 华 等地也。”
(2). 赵 人指 河 南。《史记·张仪列传》:“驱 韩 梁 军於 河 外。” 张守节 正义:“ 河 外谓 郑 滑 州,北临 河 。”( 唐 郑州 治即今 河南省 郑州市 , 滑州 治在今 滑县 东)。 秦 人指 河 东, 梁 人指 河 西。《资治通鉴·周赧王四年》:“ 梁 效 河 外。” 胡三省 注:“ 河 外, 秦 盖以 河 东为 河 外, 梁 则以 河 西为 河 外。”
(2). 赵 人指 河 南。《史记·张仪列传》:“驱 韩 梁 军於 河 外。” 张守节 正义:“ 河 外谓 郑 滑 州,北临 河 。”( 唐 郑州 治即今 河南省 郑州市 , 滑州 治在今 滑县 东)。 秦 人指 河 东, 梁 人指 河 西。《资治通鉴·周赧王四年》:“ 梁 效 河 外。” 胡三省 注:“ 河 外, 秦 盖以 河 东为 河 外, 梁 则以 河 西为 河 外。”
《國語辭典》:说话(說話) 拼音:shuō huà
1.发言、讲话。《儒林外史》第四七回:「他家虽然官员多,气魄大,但是我老头子说话,他也还信我一两句。」《红楼梦》第三回:「你们去罢!让我们自在说话儿!」
2.言辞。《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介溪公最听他的说话,凡疑难大事,必须与他商量。」
3.一种流行于唐宋时期的说唱艺术,以讲说历史故事为主。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说话有四家。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小说讲经史》:「说话者谓之『舌辩』,虽有四家数,各有门庭。」
4.指责。如:「像这种事,你做得再好,还是会有人说话。」
5.事情。《金瓶梅》第八七回:「因和俺姐夫有些说话,大娘知道了,先打发了春梅小大姐,然后打了俺姐夫一顿,赶出往家去了。」《警世通言。卷一二。范鳅儿双镜重圆》:「这是绍兴元年冬十二月内的说话。到绍兴二年春正月,韩公将建州城攻破。」
6.比喻时间极短。如:「请你等一会,他只稍说话间就会回来。」
7.以往国民小学国语科教学项目之一。如:「今天我们有说话课。」
2.言辞。《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介溪公最听他的说话,凡疑难大事,必须与他商量。」
3.一种流行于唐宋时期的说唱艺术,以讲说历史故事为主。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说话有四家。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小说讲经史》:「说话者谓之『舌辩』,虽有四家数,各有门庭。」
4.指责。如:「像这种事,你做得再好,还是会有人说话。」
5.事情。《金瓶梅》第八七回:「因和俺姐夫有些说话,大娘知道了,先打发了春梅小大姐,然后打了俺姐夫一顿,赶出往家去了。」《警世通言。卷一二。范鳅儿双镜重圆》:「这是绍兴元年冬十二月内的说话。到绍兴二年春正月,韩公将建州城攻破。」
6.比喻时间极短。如:「请你等一会,他只稍说话间就会回来。」
7.以往国民小学国语科教学项目之一。如:「今天我们有说话课。」
《漢語大詞典》:七贵(七貴)
(1).指 西汉 时七个以外戚关系把持朝政的家族。《文选·潘岳〈西征赋〉》:“窥七贵於 汉 庭,譸一姓之或在。” 李周翰 注:“ 汉 庭七贵: 吕 、 霍 、 上官 、 丁 、 赵 、 傅 、 王 ,并后族也。”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昔 鲁叟 之修《春秋》也,不藉三 桓 之势; 汉 臣之著《史记》也,无假七贵之权。”
(2). 隋 末, 洛阳 人称 段达 、 王世充 、 元文都 、 卢楚 、 皇甫无逸 、 郭文懿 、 赵长文 为七贵。见《隋书·越王侗传》。
(3).泛指权贵。 唐 李白 《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昔在 长安 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明 何景明 《入京篇》诗:“七贵家连凤城里,转日薰天势无比。” 清 顾炎武 《酬史庶常可程》诗:“跨驴入 长安 ,七贵相经过。”
(2). 隋 末, 洛阳 人称 段达 、 王世充 、 元文都 、 卢楚 、 皇甫无逸 、 郭文懿 、 赵长文 为七贵。见《隋书·越王侗传》。
(3).泛指权贵。 唐 李白 《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昔在 长安 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明 何景明 《入京篇》诗:“七贵家连凤城里,转日薰天势无比。” 清 顾炎武 《酬史庶常可程》诗:“跨驴入 长安 ,七贵相经过。”
《漢語大詞典》:脍炙(膾炙)
(1).细切的肉和烤熟的肉。亦泛指佳肴。《孟子·尽心下》:“ 公孙丑 问曰:‘膾炙与羊枣孰美?’ 孟子 曰:‘膾炙哉!’” 汉 枚乘 《七发》:“羞炰膾炙,以御宾客。” 宋 杨万里 《病中屏肉味独茹菜羹饭甚美》诗:“云子香抄玉色鲜,菜羹新煮翠茸兼。人间膾炙无此味,天上酥酡恐尔甜。” 清 刘大櫆 《〈郑子山诗集〉序》:“一勺之水,可以知沧海之大;一臠之味,可以知膾炙之美。”
(2).比喻美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人称赞。 宋 司马光 《司马温公诗话·寇莱公诗》:“﹝ 寇準 诗﹞为人膾炙。”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文章正宗叙论》:“书信往来,虽不关大体,而其文卓然为世膾炙者,亦缀其末。” 清 褚人穫 《坚瓠九集·成语破》:“ 浙江 陈煒 字 本叔 ,时艺膾炙一时。”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三:“ 滕王阁 连甍市廛,名不称实;徒以 王勃 一序,膾炙今古。”参见“ 膾炙人口 ”。
(3).犹宰割,处置。 明 李贽 《与刘肖川》:“尊翁兹转,甚当,但恐檀越远去,外护无依,不肖当为 武昌 鱼,任人膾炙矣。”
(2).比喻美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人称赞。 宋 司马光 《司马温公诗话·寇莱公诗》:“﹝ 寇準 诗﹞为人膾炙。”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文章正宗叙论》:“书信往来,虽不关大体,而其文卓然为世膾炙者,亦缀其末。” 清 褚人穫 《坚瓠九集·成语破》:“ 浙江 陈煒 字 本叔 ,时艺膾炙一时。”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三:“ 滕王阁 连甍市廛,名不称实;徒以 王勃 一序,膾炙今古。”参见“ 膾炙人口 ”。
(3).犹宰割,处置。 明 李贽 《与刘肖川》:“尊翁兹转,甚当,但恐檀越远去,外护无依,不肖当为 武昌 鱼,任人膾炙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