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玉树
鞠躬尽瘁
瑜亮
元亮归来(又作:归来同元亮)
元亮径
丞相柏
龙蟠虎踞
赤壁东风
春秋责帅
庾亮楼(又作:庾亮南楼 楼移庾亮)
陶元亮菊
五月渡泸
草庐三顾
丰年玉,荒年谷
相关人物
先主无须,故(张)裕以此及之。先主常衔其不逊,加忿其漏言,乃显裕谏争汉中不验,下狱,将诛之。诸葛亮表请其罪,先主答曰:「芳兰生门,不得不锄。」裕遂弃市。
庾文康亡,何扬州临葬云:「埋玉树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
亮自邾城陷没,忧慨发疾。会王导薨,徵亮为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又固辞,帝许之。咸康六年薨,时年五十二。追赠太尉,谥曰文康。丧至,车驾亲临。及葬,又赠永昌公印绶。亮弟冰上疏曰:「臣谨详先事,亦曾闻臣亮对臣等之言,恳恳于斯事。是以屡自陈请,将迄十年。岂直好让而不肃恭,顾曩时之衅近出宇下,加先帝神武,算略兼该,是以役不踰时,而凶强馘灭。计之以事,则功归圣主;推之于运,则胜非人力。至如亮等,因圣略之弘,得效所职,事将何论!功将何赏!及后伤蹶,责踰先功,是以陛下优诏听许。亮实思自效以报天德,何悟身潜圣世,微志长绝,存亡哀恨,痛贯心膂。愿陛下发明诏,遂先恩,则臣亮死且不朽。」帝从之。亮将葬,何充会之,叹曰:「埋玉树于土中,使人情何能已。」
埋玉:用以悼亡。宋陆游《与高安刘丞游大愚观壁间两苏先生诗》:“泉扃一埋玉,世事几炊黍。”
埋玉树:用以悼亡。宋陆游《与高安刘丞游大愚观壁间两苏先生诗》:“泉扃一埋玉,世事几炊黍。”
已悲泉下双琪树,又惜天边一卧龙。 李德裕 忆金门旧游奉寄江西沈大夫
鲤庭埋玉树,那忍见门人。 李端 慈恩寺怀旧
银钩见晚书无报,玉树埋深哭不闻。 白居易 令孤相公与梦得交情索深眷予分亦不浅一闻梦逝相顾泫然施有使来得前月未殁之前数日书
银钩尘覆年年暗,玉树泥埋日日深。 白居易 醉中见徵之旧卷有感
天上文星落,林端玉树凋。 窦牟 故秘监丹阳郡公延陵包公挽歌
还家路远儿童小,埋玉泉深昼夜长。 窦巩 哭吕衡州八郎中
金兰徒有契,玉树已埋尘。 陈子昂 同旻上人伤寿安傅少府
清·张澍案:「《蜀志》,建兴三年,曹丕殂,明年,曹睿立。五年,丞相亮率诸军北伐魏,乃上表。」
清·张澍案:「《汉晋春秋》云,诸葛亮闻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十一月上言云云,于是有散关之役。」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曰:「亮闻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十一月,上言曰:『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得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髣髴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偪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馀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馀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又《晋阳秋》曰:「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西南流,投于亮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俄而亮卒。」
相关人物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潜少有高趣,……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馀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希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来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而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而流憩,时翘首而遐观。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其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暮春,将有事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晨以孤往,或植杖而芸,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而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相关人物
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其辞曰: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希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来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而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而流憩,时翘首而遐观。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其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草生元亮径,花暗子云居。 王绩 田家三首
相关人物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隔叶黄鹂多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出师未用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孔明庙前有老柏【孔明庙阶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围【霜皮溜水四十围】【苍皮溜雨四十围】【苍皮溜水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日出寒通雪山白】。忆昨路绕锦亭东【忆昨路绕锦城东】,先主武侯同閟宫。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剪伐谁能送。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香叶曾经宿鸾凤】【香叶曾惊宿鸾凤】【香叶终惊宿鸾凤】【密叶终经宿鸾凤】【密叶曾经宿鸾凤】【密叶终惊宿鸾凤】【密叶曾惊宿鸾凤】。志士幽人莫怨嗟【志士幽人莫怨伤】,古来材大难为用【古来材大皆难用】。
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据《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引)
诸葛武侯云:「金陵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帝王之宅。」
予尝考之。盖江南有两石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与夫王敦苏峻之所据者。此隶乎金陵者也。
相关人物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曰:「至战日,盖先取轻利舰十舫,载燥荻枯柴积其中,灌以鱼膏,赤幔覆之,建旌旗龙幡于舰上。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盖举火白诸校,使众兵齐声大叫曰:『降焉!』操军人皆出营立观。去北军二里馀,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瑜等率轻锐寻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曹公退走。」
相关人物
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据鞍惭齿发,责帅惧春秋。 武元衡 酬李十一尚书西亭暇日书怀见寄十二韵之作
相关人物
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甚得任乐。后王逸少下,与丞相言及此事。丞相曰:「元规尔时风范,不得不小颓。」右军答曰:「唯丘壑独存。」
初,亮所乘马有的颅,殷浩以为不利于主,劝亮卖之。亮曰:「曷有己之不安而移之于人!」浩惭而退。亮在武昌,诸佐吏殷浩之徒,乘秋夜往共登南楼,俄而不觉亮至,诸人将起避之。亮徐曰:「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便据胡床与浩等谈咏竟坐。其坦率行己,多此类也。
庾公楼:指风流儒雅之场所。唐卢纶《送申居正字往湖南迎亲……》:“坦腹定逢潘令罪,上楼应伴庚公闲。”
遥想高楼上,唯君对庾公。 司空曙 龙池寺望月寄韦使君阎别驾
庾公明月吟连曙,谢守青山看入秋。 吴融 离霅溪感事献郑员外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崔峒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
傥有登楼望,还应伴庾公。 戴叔伦 送万户曹之任扬州便归旧隐
庾公爱秋月,乘兴坐胡床。 李白 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
素魄近成班女扇,清光远似庾公楼。 李端 和李舍人直中书对月见寄
竟陵明月夜,为上庾公楼。 李端 送客赴江陵寄郢州郎士元
竟夕文昌知有月,可怜如在庾楼中。 李逢吉 和严揆省中宿斋遇令狐员外当值之作
曾经庾亮三秋月,下尽羊昙两路棋。 李郢 上裴晋公
时陪庾公赏,还悟脱烦嚣。 杜牧 题吴兴消暑楼十二韵
庾公兴不浅,黄霸镇每静。 杜甫 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几回沾叶露,乘月坐胡床。 杜甫 树间
自公多暇延参佐,江汉风流万古情。 杜甫 江陵节度阳城郡王新楼成王请严侍御判官赋七字句同作
池要山简马,月净庾公楼。 杜甫 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之一
江山胜他郡,闲赋庾楼诗。 杜荀鹤 送友人牧江州
沧州值康乐,明月向元规。 杨巨源 怀德抒情寄上信州座主
绛老问年须算字,庾公逢月要题诗。 杨巨源 送绛州卢使君
庾楼寒更忆,肠断雪千峰。 杨牢 奉酬于中丞登越王楼见寄之
相思玩华彩,因感庾公楼。 权德舆 初秋月夜中书宿直因呈杨阁老
待月登庾楼,排云上萧寺。 权德舆 户部王曹长杨考功崔刑部二院长并同钟陵使府之旧
偏怀赏心处,同望庾楼前。 权德舆 酬裴端公八月十五日夜对月见怀
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 独孤及 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
坦腹定逢潘令醉,上楼应伴庾公闲。 卢纶 送申屠正字往湖南迎亲兼谒赵和州因呈上侍郎使君并戏简前历阳李明府
闻说元规偏爱月,知君常得伴登楼。 卢纶 送邓州崔长史
何郎载酒别贤侯,更吐歌珠宴庾楼。 卢邺 和李尚书命妓钱崔侍御
庾亮楼何厄,陈蕃榻更崇。 窦庠 东都嘉量亭献留守韩仆射
定知有客嫌陈榻,从此无人上庾楼。 窦巩 登玉钩亭奉献淮南李相公
庾监高楼月,袁郎满扇风。 罗隐 投宣武郑尚书二十韵
从此文星在何处,武牢关外庾公楼。 罗隐 送郑州严员外
楼移庾亮千山月,树待袁宏一扇风。 罗隐 途中献晋州孟中丞
明月清风宗炳社,夕阳秋色庾公楼。 贯休 山居诗二十四首之二
庾楼清赏处,吟彻曙钟看。 郑谷 京兆府试残月如新月
棹倚袁宏渚,帘垂庾亮楼。 郑谷 荆渚八月十五夜值雨寄同年李屿
双旌相望处,月白庾公楼。 郑谷 送人之九江谒郡侯苗员外绅
相关人物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还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陶令篱边菊,秋来色转佳。 公乘亿 赋得秋菊有佳色
自有东篱菊,年年解作花。 刘长卿 过湖南羊(一作来)处士别业
漉酒有巾无黍酿,负他黄菊满东篱。 司空图 五十
夕阳似照陶家菊,黄蝶无穷压故枝。 司空图 歌者十二首之十二
清诗既名朓,金菊亦姓陶。 孟郊 秋怀
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弦管醉东篱。 岑参 九日使君席奉钱卫中丞赴长水
可讶东篱菊,能知节候芳。 广宣 九月菊花咏应制(一作清江诗)
陶诗只采黄金实,郢曲新传白雪英。 李商隐 和马郎中移白菊见示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李商隐 菊
朝走安公枥上驹,暮伦陶令篱边菊。 李渤 喜淑弟再至为长歌
更爱疏篱下,繁霜湿菊丛。 李端 夜宴虢县张明府宅逢宇文评事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 杜甫 秋尽
欲送近臣朝魏阙,犹怜残菊在陶家。 皇甫曾 酬窦拾遗秋日见呈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皎然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到时若见东篱菊,为问经霜几度开。 许浑 江上逢友人
陶令门前菊,馀花可赠君。 郎士元 盩厔县郑礒宅送钱大
故山期采菊,秋水忆观鱼。 郎士元 赠张五諲归濠州别业
今日陶家野兴偏,东篱黄菊映秋田。 钱起 九日田舍
羽毛新刷陶潜菊,喉舌初调叔夜琴。 齐己 早莺
相关人物
「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南朝宋·裴松之注:「《汉书地理志》曰:泸惟水出牂牁郡句町县。」
苏卿持节终还汉,葛相行师自渡泸。 贾岛 巴兴作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閒,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閒,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唐·李善注引《汉晋春秋》曰:「诸葛亮家于南阳之邓县。」《荆州图副》曰:「邓城旧县西南一里,隔沔有诸葛亮宅,是刘备三顾处。」
三顾:咏帝王爱才求贤。唐杜甫《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赤墀高崱屴,一见如三顾。 储光羲 贻王侍御出台掾丹阳
乏才叨八使,徇禄非三顾。 元晦 越亭二十韵
得主劳三顾,惊人肯再鸣。 李商隐 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
忆昔南阳顾草庐,便乘雷电捧乘舆。 李山甫 代孔明哭先主
蜀主思孔明,晋家望安石。 李白 赠友人三首之三
百年明素志,三顾起新恩。 杜牧 川守大夫刘公早岁寓居敦行里有题壁十韵今之置第乃获旧居洛下大僚因有唱和叹咏不足辄献此诗
南阳三顾地,幸偶价千金。 杨衡 冬夜举公房送崔秀才归南阳
授钺虚三顾,持衡旷万机。 武元衡 西亭题壁寄中书李相公
若非先主垂三顾,谁识茅庐一卧龙。 汪遵 南阳
茆室承三顾,花源接九重。 沈佺期 陪幸韦嗣立山庄
誓将雄略酬三顾,岂惮征蛮七纵劳。 胡曾 泸水
帝幄期松子,臣庐访葛侯。 苏颋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相关人物
世称「庾文康为丰年玉,恭为荒年谷」。庾家论云是文康称「恭为荒年谷,庾长仁为丰年玉。」南朝梁·刘孝标注:「谓亮有廊庙之器,翼有臣世之才,各有用也。」
(2).回去。 唐 杜甫 《发刘郎浦》诗:“白头厌伴渔人宿,黄帽青鞋归去来。” 唐 颜真卿 《赠裴将军》诗:“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 匈奴 不敢敌,相呼归去来。”
(3).词牌名。双调,四十九字、五十二字二体,仄韵。 清 王奕清 《词谱》卷七:“《归去来》调见《乐章集》词二首,因词有‘歌筵舞,且归去,休惆悵,好归去’句,取以为名。”
(2).古楼名。在 湖北省 鄂城县 南。又名 玩月楼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庾太尉 ( 庾亮 )在 武昌 ,秋夜气佳景清,使吏 殷浩 、 王胡之 之徒登 南楼 理咏。” 唐 李白 《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诗:“清景 南楼 夜,风流在 武昌 。”按 晋 武昌县 ,为 武昌 郡治,即今 鄂城县 。 唐 武昌县 属 鄂州 江夏郡 ,即今 武汉市 武昌 。 李白 所咏 南楼 ,实际上不是 庾亮 等所登的 南楼 。 宋 苏轼 《九日次韵王巩》:“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 南楼 。”
(3).古楼名。在 湖北省 武汉市 武昌 黄鹤山 顶。一名 白云楼 ,又名 岑楼 。 清 乾隆 中毁, 毕沅 重修之。 宋 陆游 《入蜀记》:“二十七日,郡集於 南楼 ,在 仪门 之南 石城 上,一曰 黄鹤山 。制度閎伟,登望尤胜。 鄂州 楼观为多,而此独得江山之要会, 山谷 所谓‘ 江 东 湖 北行画图, 鄂州 南楼天下无’是也。”
(4).古楼名。在 湖南 潭州 (今 长沙市 )。 唐 杜甫 《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诗:“暗度 南楼 月,寒深 北渚 云。” 仇兆鳌 注:“ 邵 注谓 南楼 在 武昌 。 顾 注谓 南楼 在 岳阳 。 庐 注据 柳子厚 《长沙驛前南楼感旧》诗为证,是 南楼 即在 潭州 。”
(5).古楼名。在 湖北省 江陵县 东南。 唐 张九龄 尝登此楼赋诗。 宋 张栻 重修,改名 曲江楼 。 宋 朱熹 《江陵府曲江楼记》:“ 敬夫 一日与客往而登焉……於是顾而嘆曰:‘此亦 曲江公 所谓 江陵郡 城 南楼 者邪!’”
(6).古楼名。在 广西省 宜山县 南,有 宋 黄庭坚 所书《范滂传》刻石。 宋 嘉熙 中毁去。参阅《明一统志》及《庆远府志》。
(7).古楼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南。 明 西平侯 沐英 驻节此处,题曰“ 南楼 望远”, 刘有年 有记。
2.元代散曲大家马致远的号。参见「马致远」条。
(2).泛指一再顾访或诚意邀请。 唐 沈佺期 《陪幸韦嗣立山庄》诗:“茆室承三顾,花源接九重。”参见“ 三顾草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