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4,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京畿
南京
京尘
上京
京都
蔡京
京官
旧京
燕京
北京
瑶京
京朝
九京
京阙
汉京
《國語辭典》:京畿  拼音:jīng jī
国都及其附近的地方。《文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遂建许都,造我京畿,设官兆祀,不失旧物。」明。朱权《卓文君》第四折:「却不道你女孩儿也落的驰誉京畿,光喷泉石,荣耀蓬荜。」
《國語辭典》:南京  拼音:nán jīng
1.地名。位在江苏省西南部。东有钟山,西、北临长江,依山面水,中间为秦淮河和长江的冲积平原,形势险要。战国时称为「金陵」,三国时吴国于此建都,改称为「建业」。后东晋、宋、齐、梁、陈皆以南京为首都,改称为「建康」。至明太祖又在此建都,称为「应天府」。后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应天府为南京,为「南京」名称的由来。
2.城市名。参见「南京市」条。
《漢語大詞典》:京尘(京塵)
见“ 京洛尘 ”。
《漢語大詞典》:京洛尘(京洛塵)
亦作“ 京雒尘 ”。 晋 陆机 《为顾彦先赠妇》之一:“ 京洛 多风尘,素衣化为緇。”后以“京洛尘”比喻功名利禄等尘俗之事。 唐 司空图 《下方》诗:“三十年来往,中间 京洛 尘。” 清 钱谦益 《客途有怀吴中故人·李先辈长蘅》诗:“锁院文章 京雒 尘,篝灯每共话酸辛。”亦省作“ 京尘 ”。 唐 孟郊 《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江调难再得,京尘徒满躬。” 宋 苏轼 《次韵孙巨源见寄五绝》之五:“不羡京尘骑马客,羡他 淮 月弄舟人。”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宦海沉身,京尘迷目,名韁利锁难脱。”
《國語辭典》:上京  拼音:shàng jīng
1.京师、首都。《陈书。卷四。废帝本纪》:「张安国蕞尔凶狡,穷为小盗,仍遣使人蒋裕钩出上京,即置行台,分选凶党。」《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德琏发迹于此魏,足下高视于上京。」
2.中国。《后汉书。卷八五。东夷传。序》:「百有馀岁,武帝灭之,于是东夷始通上京。」《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况乃海隅,播名上京,爰应旌招,抚翼宰庭。」
3.到京城。如:「上京赶考」。
《國語辭典》:京都  拼音:jīng dū
1.京城、国都。《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传》:「著绝世于皇极,显祸败京都。」《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六月甲戍,任城王薨于京都。」也称为「京师」。
2.地名。( kyoto)位在日本本州岛西南,三面环山,形势壮丽。自桓武天皇以来,至明治二年,共千馀年均定都于此,存有甚多的文物古迹,为日本重要文化中心和佛教中心。
《国语辞典》:蔡京  拼音:cài jīng
人名。(西元?~1126)字元长,宋仙游人。性凶谲,徽宗时为尚书右仆射,进司空,拜太师,封魏国公,屡罢屡起,凡四出执政,遍布戚党,疾视人民。晚年昏眊,委政于其子,奸恶不亚于父,遂致靖康之变,钦宗立,遭贬而亡。
《國語辭典》:京官  拼音:jīng guān
1.在京师任职的官员。《北齐书。卷四二。崔劼传》:「世门之胄,多处京官,而劼二子拱、撝并为外任。」唐。贾岛和刘涵〉诗:「京官始云满,野人依旧閒。」
2.职官名。宋代不能参预朝谒的京师官员。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唐自相辅以下,皆谓之京官,言官于京师也。其常参者曰常参官,未常参者曰未常参官。国初以常参官预朝谒,故谓之升朝官,而未预者曰京官。」
《漢語大詞典》:旧京(舊京)
旧都;古都。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 篤 以 关中 表里山 河 ,先帝旧京,不宜改营 洛邑 。” 晋 卢谌 《赠崔温》诗:“北眺沙漠垂,南望旧京路。” 明 莫止 《潼关》诗:“旧京想像千官入,餘恨逡巡六国还。”
分類:旧都古都
《漢語大詞典》:燕京
(1). 北京市 的别称。因市区在 春秋 战国 时为 燕国 国都而得名。 宋 梅尧臣 《送吕冲之司谏使北》诗:“知去 燕京 几千里?胡笳乱动月明时。”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首诗,单夸我朝 燕京 建都之盛。” 清 戴名世 《诰封光禄大夫副总兵官都督同知张公墓志铭》:“ 皇清 定鼎 燕京 , 豫王 引兵南下,擢公副总兵官。”
(2).山名。即 山西省 管涔山 。《淮南子·墬形训》:“ 汾 出 燕京 。” 高诱 注:“ 燕京 ,山名也。在 太原 汾阳 , 汾水 所出。” 庄逵吉 校:“山海经《水经》皆云 汾 出 管涔山 ,古字燕、管,京、涔声近通用。”
《漢語大詞典》:北京
(1).指 建康 。即今 南京市 。 南朝 宋 都 建康 ,位在当时疆土之北,因谓之北京。《文选·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时为豫章太守庾被徵还东〉诗》:“祗召旋北京,守官反南服。” 李善 注:“言 庾 被召而旋帝京,己守官而莅南服也。”
(2).指 京口 。在今 江苏 镇江市 。 京口 是 南朝 宋 的发祥地, 文帝 又生于其地,因称之为北京。《宋书·文帝纪》:“朕违北京,二十餘载,虽云密邇,瞻途莫从。”
(3).指 平城 。在今 山西 大同市 东北。 北魏 于 太和 十九年自 平城 南迁都 洛阳 ,因称旧都 平城 为北京。《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北魏〈郑道忠墓志〉》:“奄就北京,遂同南面。”魏书·袁翻传:“又北京制置,未皆允帖,缮俢草创,以意良多。事移化变,存者无几,理苟宜革,何必仍旧。”
(4).指 太原府 。在今 山西 太原市 西南 晋源镇 。 唐 和 五代 的 唐 、 晋 、 汉 都发祥于此,因谓之 北京 。 唐 钱起 《送鲍中丞赴太原军营》诗:“将略过 南仲 ,天心寄 北京 。”旧五代史·汉书·高祖纪下:“﹝ 天福 十二年夏﹞甲午,以判 太原府 事 刘崇 为 北京 留守。”
(5).指 大名府 。今 河北 大名县 。因 宋真宗 曾经驻跸于此。宋史·仁宗纪三:“﹝ 庆历 二年五月﹞戊午,建 大名府 为 北京 。”
(6). 金 天眷 元年改 辽 上京 临潢府 为 北京 。故址在今 内蒙古 巴林左旗 波罗城 。见金史·熙宗纪
(7). 金 贞元 元年迁新都于 中都 大兴府 (今 北京市 ),以旧都 中京 大定府 在新都之北,改称 北京 。故址即今 内蒙古 宁城县 西北 大明城 。见金史·海陵纪
(8). 明 初指 开封府 。即今 河南 开封市 。明史·太祖纪一:“﹝ 洪武 元年﹞八月己巳,以 应天 为 南京 , 开封 为 北京 。”
(9). 明 永乐元年 , 成祖 将他做 燕王 时的封地 北平府 改为 顺天府 ,建 北京 ,即今 北京市 。 永乐 十九年,自 应天 (今 江苏 南京市 )迁都 顺天 ,改 北京 为 京师 。 洪熙 元年,拟还都 应天 ,复改 京师 为 北京 。 正统 六年,定 北京 为国都,又改称 京师 。历 清 直至辛亥革命后,相沿不改。但习惯上自 明 永乐 以后都称 北京 。参见“ 北京市 ”。
《漢語大詞典》:北京市
简称 京 。 中华人民共和国 首都,中央直辖市。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和古都之一。在 华北平原 北端,当 东北 和 华北 等地区联系的枢纽。古代称 蓟 , 春秋 、 战国 时为 燕 国都。 秦 汉 为 右北平郡 地, 晋 隋 为 北平郡 地, 唐 属 河北道 。 辽 以为陪都,改称 南京 ,亦称 燕京 。 金 正式建都于此,称 中都 。 元 称 大都 。 明 清 称 京师 ,通称 北京 。 民国 初年亦都于此,1928年改为 北平市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建为首都,改设 北京市 。
《漢語大詞典》:瑶京
(1).繁华的京都。 宋 柳永 《轮台子》词:“又争似,却返瑶京,重买千金笑。”《群音类选·合镜记·乐昌分镜》:“愁思满瑶京。雨打梧桐,教我后夜同谁听?”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心香》:“看游子功成,歌舞入瑶京。”
(2).玉京,天帝所居。泛指神仙世界。 宋 洪迈 《夷坚甲志·蔡真人词》:“尘世无人知此曲,却骑黄鹤上瑶京,风冷月华清。” 元 胡天游 《醉吕洞宾画》:“噫,今夜酒醒何处,清风明月,一笛瑶京。” 明 高启 《青丘子歌》:“不容在世作狡獪,復结飞珮还瑶京。”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我欲吹断玉簫,驂鸞归去,不知何处冷瑶京。”
《漢語大詞典》:京朝
朝廷,中央政府。 宋 秦观 《官制下》:“京朝之官率一秩而有三名,如:太常、祕书、殿中诸丞是也。” 清 曾国藩 《槐阴书屋图记》:“我朝大儒林兴,号为迈古,然如 睢州 汤公 ……数贤人者,大抵为外吏之日多,宦京朝之日少。” 清 张际亮 《送云麓观察督粮粤东》诗:“忆昨走马 长安 道,京朝同乡半倾倒。”
《漢語大詞典》:九京
(1).即 九原 。 春秋 时 晋 大夫的墓地。国语·晋语八:“ 赵文子 与 叔向 游于 九京 。” 韦昭 注:“京当为原。”礼记·檀弓下:“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於 九京 也。” 郑玄 注:“ 晋 卿大夫之墓地在 九原 。京盖字之误。” 清 胡鸣玉 订讹杂录卷二:“ 方氏 曰:‘ 九京 即 九原 。指其冢之高曰京,指其地之广曰原。’则九京、九原本通用。”
(2).泛指墓地。 宋 黄庭坚 《送范德孺知庆州》诗:“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
(3).犹九泉。指地下。 宋 叶适 《翁诚之墓志铭》:“不忮不求,归全其生乎,不从古人於九京乎?”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哭主》:“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 周实 《哭洗酲》诗:“詎知霹靂一声惊,君遽弃我归九京。”
《國語辭典》:京阙(京闕)  拼音:jīng què
京城、皇宫。南朝梁。沈约却出东西门行〉:「驱马城西阿,遥眺想京阙。」《三国演义》第二回:「却反外檄大臣,临犯京阙。」
分類:皇宫京城
《漢語大詞典》:汉京(漢京)
指 汉 朝都城 长安 或 洛阳 。亦借指其他古代汉族政权的都城。 汉 班固 《西都赋》:“博我以皇道,弘我以 汉京 。” 汉 班固 《东都赋》:“光 汉京 于诸夏,总八方而为之极。” 明 尹耕 《春怀》诗:“春深关塞尚屯兵,万里防胡拱 汉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