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服兵役  拼音:fú bīng yì
凡年满二十岁的男子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在一定期间内,必须接受国家军事训练,为国家安全做准备。以抽签方式来决定为陆军、海军、空军等不同兵种。有两年、三年和四年半等不同役期。
《国语辞典》:成实论(成实论)  拼音:chéng shí lùn
佛教典籍。二十卷(或十六卷)。印度诃利跋摩著,后秦鸠摩罗什译。《成实论》是从小乘空宗过渡至大乘空宗的作品。此论从传译以来,至唐初之间曾起广大的影响,成实师分布南北,可惜唐代以后无人研习,所以旧注也全都失传了。
《漢語大詞典》:广州泉(廣州泉)
泉名。指 贪泉 。在 广州 西北二十里 石门 ,今 南海县 境内。传说饮其水者,则起贪心。 宋 范仲淹 《酬和黄太傅》诗:“酌以 广州泉 ,不易 伯夷 志。”
《國語辭典》:对虾(對蝦)  拼音:duì xiā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身长十五到二十公分,甲壳薄而透明,第二对触角上的须很长。主要产区在黄海和渤海湾中,是中国的特产。肉味鲜美,过去市场上常成对出售,故称为「对虾」。也称为「明虾」。
《漢語大詞典》:东海金(東海金)
汉书·疏广传载:太子太傅 疏广 告老归里, 宣帝 赠黄金二十斤,太子复加赠五十斤。 广 日以所赐金设宴召请族人、故旧,不留其馀。曰:“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饗其赐,以尽吾餘日,不亦可乎!” 疏广 , 汉 东海郡 人。后因以“东海金”指馀俸、馀金。 唐 李白 《君子有所思行》:“圆光过满缺,太阳移中昃。不散 东海 金,何争西辉匿。”
《國語辭典》:口分田  拼音:kǒu fēn tián
唐代按人口授田,丁及男年十八以上者百亩;老及笃疾、废疾者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当户者增二十亩,皆以二十亩为永业,其馀为口分田。见《新唐书。卷五一。食货志一》。也称为「口分」。
《國語辭典》:口分  拼音:kǒu fēn
1.按人口分田。《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句下汉。何休。解诂:「圣人制井田之法而口分之,一夫一妇受田百亩以养父母妻子。」
2.按人口而分授的田。参见「口分田」条。《旧唐书。卷四八。食货志上》:「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
3.分内应得的粮食。宋。杨万里 花果诗:「蜂蝶行粮猿鹤饭,一生口分两无争。」
《國語辭典》:襕裙(襴裙)  拼音:lán qún
覆盖在女性胸腹的小衣。唐时称为「抹胸」,宋、明时称为「袜胸」,清时称为「肚兜」。《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口里诌道:『小娘子提起了襕裙』,盖是福建人叫『女子抹胸』做『襕裙』。」
分類:抹胸二十
《国语辞典》:油杉  拼音:yóu shān
植物名。松科油杉属,常绿乔木。高可达二十公尺,叶线形,扁平,螺旋状著生,排成二列,背面具二条气孔带。毬果直立,圆柱形,长十至十八公分;种子上方具阔翅。树皮粗糙,长成不规则的裂片后即脱落。其木材可用于建筑,造桥等。
《漢語大詞典》:整生日
逢十的生日。如十岁、二十岁等。红楼梦第二二回:“听见 薛大妹妹 今年十五岁,虽不算是整生日,也算得将笄的年分儿了。老太太説要替他做生日,自然和往年给 林妹妹 做的不同了。”
分類:生日二十
《國語辭典》:吐火罗语(吐火羅語)  拼音:tǔ huǒ luó yǔ
一种古时流行在大陆地区新疆吐鲁番、焉耆和库车一带的语言。分焉耆与库车两种方言。
《漢語大詞典》:未成冠
未冠。指不满二十岁。 北齐 颜之推 《观我生赋》:“未成冠而登仕,财解履以从军。”参见“ 未冠 ”。
《國語辭典》:未冠  拼音:wèi guàn
1.年龄未满二十岁。《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内中只有一个未冠的人,年纪可有十五六岁。」《红楼梦》第七八回:「三爷才大不多两岁。在未冠之时,如此用了工夫,再过几年,怕不是大阮小阮了。」
2.没戴帽子。唐。皮日休 贫居秋日诗:「亭午头未冠,端坐独愁予。」
《國語辭典》:未来派(未來派)  拼音:wèi lái pài
现代艺术中的一派。否定传统艺术,以动的描写为中心,著力表现骚动的现代生活并赞美机械文明。
《漢語大詞典》:未名社
二十年代文学团体名。1925年成立于 北京 ,因主办《未名丛刊》《未名》半月刊,故称。初由 鲁迅 创始,后得其大力支持。主要成员有 韦素园 、 李霁野 、 曹靖华 等。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未名社一向设在 北京 ,也是一个实地劳作,不尚叫嚣的小团体。”
《漢語大詞典》:四门博士
学官名。 北魏 太和 二十年因 刘芳 表请立四门博士。 隋 代隶于国子监, 唐 始合于太学。管教七品以上侯伯子男的子弟以及有才干的庶人子弟。 元 以后不设。 唐 韩愈 《科斗书后记》:“后来京师,为四门博士。”参阅唐六典卷二十一、新唐书·百官志三
《国语辞典》:鸦片战争(鸦片战争)  拼音:yā piàn zhàn zhēng
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因英人贩运鸦片于中国而起的战争。初派林则徐赴广东严办,英遂大举来侵,攻陷沿海各地,清廷恐,乃派耆英、伊里布至江宁与英议和,订南京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