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二十八星瓢虫(二十八星瓢虫)  拼音:èr shí bā xīng piáo chóng
动物名。昆虫类瓢虫科。有硬壳,密生黄褐色细毛,鞘翅上有二十八个黑斑。成虫会危害马铃薯、茄子、豆类等蔬菜。
《国语辞典》:燕乐二十八调(燕乐二十八调)  拼音:yàn yuè èr shí bā diào
隋唐至宋代年间燕乐所用的宫调。传统上二十八调分为七宫、七商、七角与七羽。不仅对宫廷燕乐,甚至对词曲、说唱、戏曲等诸种俗曲均有深厚的影响。
《漢語大詞典》:二十八次
见“ 二十八舍 ”。
《漢語大詞典》:二十八舍
即二十八宿。史记·律书:“七正,二十八舍。” 司马贞 索引:“二十八宿,七正之所舍也。舍,止也,言日月五星运行,或舍於二十八次之分也。” 宋 马永卿 懒真子·星名音误:“二十八宿谓之二十八舍,又谓之二十八次。次也,舍也,皆有止宿之意,今乃音绣,此何理也。”参见“ 二十八宿 ”。
《國語辭典》:二十八调(二十八調)  拼音:èr shí bā diào
隋唐以来宫廷燕乐及民间俗乐所用的宫调。宫、商、角、羽四声各有七调,故称为「二十八调」。
《漢語大詞典》:二十八将(二十八將)
指佐助 光武帝 建立 东汉 政权的二十八个有功的武将。 明帝 永平 中,绘“二十八将”像于南宫 云台 ,故又称“云台二十八将”。 邓禹 为首,次为 马成 、 吴汉 、 王梁 、 贾复 、 陈俊 、 耿弇 、 杜茂 、 寇恂 、 傅俊 、 岑彭 、 坚镡 、 冯异 、 王霸 、 朱祐 、 任光 、 祭遵 、 李忠 、 景丹 、 万修 、 盖延 、 邳彤 、 铫期 、 刘植 、 耿纯 、 臧宫 、 马武 、 刘隆 。见后汉书·朱景王杜等传论。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陈实百问策:“ 成祖 命 解縉 发策,以七十二贤,贤贤何德,二十八将,将将何功为问。”
《漢語大詞典》:二十八舍
即二十八宿。史记·律书:“七正,二十八舍。” 司马贞 索引:“二十八宿,七正之所舍也。舍,止也,言日月五星运行,或舍於二十八次之分也。” 宋 马永卿 懒真子·星名音误:“二十八宿谓之二十八舍,又谓之二十八次。次也,舍也,皆有止宿之意,今乃音绣,此何理也。”参见“ 二十八宿 ”。
《國語辭典》:二十八宿  拼音:èr shí bā xiù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依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划分天空中的恒星。分别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宿;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宿;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宿;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宿,共二十八宿。
《國語辭典》:二十八宿  拼音:èr shí bā xiù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依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划分天空中的恒星。分别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宿;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宿;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宿;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宿,共二十八宿。
《漢語大詞典》:二十八将(二十八將)
指佐助 光武帝 建立 东汉 政权的二十八个有功的武将。 明帝 永平 中,绘“二十八将”像于南宫 云台 ,故又称“云台二十八将”。 邓禹 为首,次为 马成 、 吴汉 、 王梁 、 贾复 、 陈俊 、 耿弇 、 杜茂 、 寇恂 、 傅俊 、 岑彭 、 坚镡 、 冯异 、 王霸 、 朱祐 、 任光 、 祭遵 、 李忠 、 景丹 、 万修 、 盖延 、 邳彤 、 铫期 、 刘植 、 耿纯 、 臧宫 、 马武 、 刘隆 。见后汉书·朱景王杜等传论。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陈实百问策:“ 成祖 命 解縉 发策,以七十二贤,贤贤何德,二十八将,将将何功为问。”
《漢語大詞典》:二十八天
佛教对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及无色界四天的统称。 唐 黄滔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若乃沉沉夜壑,浩浩世尘,莫不以兹玄符,承彼慧日,超於三千大千之世,游乎二十八天者哉!”参见“ 三界 ”。
《國語辭典》:三界  拼音:sān jiè
佛教谓生死往来之世界有三:一曰欲界,有淫欲、食欲,有情之所住,自六欲天,下至无间地狱,称为「欲界」。二曰色界,色为质碍之义,有形之物质,在欲界之上,离二欲有情之所住,四禅天,或立十六天、十八天。三曰无色界,无色、无物、无身,有四无色,称为「四无色天」或「四空处」。
《分类字锦》:二十八文
齐东野语古之所谓廋词即今之隐语而俗所谓谜手指云大者两文小者三文十枚共计二十八文
分类:
《漢語大詞典》:二十八星
即二十八宿。周礼·春官·冯相氏:“﹝掌﹞二十有八星之位。” 孙诒让 正义:“二十八星即二十八宿。”参见“ 二十八宿 ”。
分類:二十八宿
《國語辭典》:二十八宿  拼音:èr shí bā xiù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依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划分天空中的恒星。分别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宿;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宿;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宿;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宿,共二十八宿。
《國語辭典》:四七  拼音:sì qī
1.二十八,四乘七而得。《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唐。章怀太子。注:「四七,二十八也。自高祖至光武初起,合二百二十八年,即四七之际也。」《文选。左思。魏都赋》:「相兼二八,将猛四七。」唐。李善。注:「四七者,汉光武二十八将也。」
2.一种民间习俗。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第四个忌日称为「四七」。《儒林外史》第二六回:「鲍廷玺哭著应道:『小的父亲死了。』向道台问:『没了几时?』鲍廷玺道:『明日就是四七。』」
《漢語大詞典》:二十八将(二十八將)
指佐助 光武帝 建立 东汉 政权的二十八个有功的武将。 明帝 永平 中,绘“二十八将”像于南宫 云台 ,故又称“云台二十八将”。 邓禹 为首,次为 马成 、 吴汉 、 王梁 、 贾复 、 陈俊 、 耿弇 、 杜茂 、 寇恂 、 傅俊 、 岑彭 、 坚镡 、 冯异 、 王霸 、 朱祐 、 任光 、 祭遵 、 李忠 、 景丹 、 万修 、 盖延 、 邳彤 、 铫期 、 刘植 、 耿纯 、 臧宫 、 马武 、 刘隆 。见后汉书·朱景王杜等传论。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陈实百问策:“ 成祖 命 解縉 发策,以七十二贤,贤贤何德,二十八将,将将何功为问。”
《國語辭典》:七七  拼音:qī qī
俗以人死每七日设奠一次,至七七四十九日停止,自此不再接受亲友的吊唁。《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朱重搥胸大恸,如亲父一般,殡殓成服,七七做了些好事。」《儒林外史》第四回:「光阴弹指,七七之期已过,范举人出门谢了孝。」也称为「断七」、「尽七」。
二十八天
【佛学大辞典】
(名数)欲界之六天与色界之十八天及无色界之四天也。色界之天数有异论,萨婆多部立十六天,经部立十七天,上座部立十八天。大乘则据上座部。见四教仪集注中。
【佛学常见辞汇】
三界共有二十八天,即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欲界六天是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色界十八天是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无色界四天是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在此三界二十八天中,只有欲界的四王天与忉利天,因依须弥山的地界而居,故称地居天,夜摩天以上,都是凌空而处,故名空居天。
「四王天
│忉利天
「欲界天───┤夜摩天
│      │兜率天
│      │化乐天
│      └他化自在天
│          「梵众天
│      「初禅─┤梵辅天
│      │   └大梵天
│      │   「少光天
二 │      │二禅─┤无量光天
十─┼色界天───│   └光音天
八 │      │   「少净天
天 │      │三禅─┤无量净天
│      │   └遍净天
│      │   「无云天
│      │   │福生天
│      │   │广果天
│      │   │无想天
│      └四禅─┤无烦天───┐
│          │无热天   │
│          │善见天   │──五净居天
│          │善现天   │
│          └色究竟天──┘
│      「空无边处天
└无色界天──┤识无边处天
│无所有处天
└非想非非想处天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
〔一、欲界六天〕,一、四天王天,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二、忉利天,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往世三十三人,同修胜业,同生此天。三、须夜摩天,梵语须夜摩,华言善时分。谓此天时时唱快乐,故又云受五欲境,知时分故。四、兜率陀天,梵语兜率陀,华言知足。谓此天于五欲境知止足故。五、化乐天,谓此天自化五尘而娱乐故。六、他化自在天,谓此天假他所化乐事,以成己乐,即欲界天主。(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二、色界十八天〕,初禅三天:一、梵众天。梵,净也,以无染欲故。众,犹民也。谓此天是初禅天主之民众也。二、梵辅天,辅,佐也。谓此天是初禅天主之辅佐臣僚也。三、大梵天,谓此天是初禅天之主也。名尸弃,劫初先生,劫尽后灭,主领三千大千世界也。(梵语尸弃,华言火。三千者,大千、中千、小千也。言三千大千者,总别双举也。)二禅三天:一、少光天,谓此天光明少故。二、无量光天,谓此天光明增胜无限量故。三、光音天,谓此天以光明为语音故。三禅三天:一、少净天,谓此天意识乐受清净故。二、无量净天,谓此天净胜于前不可量故。三、遍净天,谓此天乐受最胜,净周遍故。四禅九天:一、无云天,以前诸天空居,依云而住。此天在云之上,居无云之首,故号无云。二、福生天,谓此天修胜福力而生其中,从因得名故。三、广果天,谓此天果报广大,无能胜故。四、无想天,谓此天一期果报,心想不行故。(一期者,谓从生至死也。)五、无烦天,谓此天离欲界苦,及色界乐,苦乐两灭,无烦恼故。六、无热天,谓此天研究心境,无依无处,清凉自在,无热恼故。七、善见天,谓此天妙见十方世界圆澄无尘垢故。八、善现天,谓此天空无障碍,精见现前故。九、色究竟天,谓此天于诸尘几微之处,研穷究竟故。
〔三、无色界四天〕,一、空处天,谓此天厌于色身系缚,不得自在,心缘虚空,与无色相应,住空处定故。二、识处天,谓此天厌虚空无边,于是即舍虚空,转心缘识,以识为处故。三、无所有处天,谓此天厌于识处无边,于是舍识入无所有处,亦名不用处,谓不用前空处识处故。四、非想非非想处天,谓此天居无色界之极顶,非无所有处之无想,非识处之有想故。
二十八生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与二十八有同。
二十八有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名二十八生。谓欲惑九品润二十八生也。(参见:有)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云二十八生。欲界九品润二十八性之谓也。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对于无或空而言。此有实有假有妙有等之别。如三世实有者,实有也。因缘依他之法者,假有也。圆成实性者,妙有也。(二)十二因缘之一。为造可牵当来果之业之位,即业能有当果之意。是因之名也。又曰有支。若约于分位之十二因缘,则当于壮年以后。(三)果之名。因果不亡之义。如三有,二十五有,及四有等。(四)色界无色界之定及依身也。外道执之,以为解脱,故遮遣之而特谓之有。有者生死相续之义,显非真灭之意也。上二界之贪,谓之有贪,上二界之漏,谓之有漏(三漏之一)者,即由此意。
【佛学常见辞汇】
苦果的别名,依因而有果,故果名为有,如称三界为三有、九有等是,是有生死烦恼的意思。
【三藏法数】
谓因驰求诸境,起善恶业,积集牵引,当生三有之果,是名为有。(因果不亡为有,三有者,欲有、色有、无色有,即三界也。)
二十八见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二十八种之不正见也。杂集论十二,引大法镜经中说二十八不正见。因明大疏上曰:「二十八见蚁聚于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