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877,分12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岁事
不事
事为
民事
吏事
遇事
遗事
间事
事上
事势
解事
二事
事实
封事
事件
《國語辭典》:岁事(歲事)  拼音:suì shì
1.农事。《尚书大传。卷五。略说》:「岁事已毕,馀子皆入学。」
2.一年的政事。《礼记。王制》:「成岁事,制国用。」
3.四时的祭祀。《仪礼。特牲馈食礼》:「某荐岁事,吾子将涖之。」
4.四时的朝觐礼。《诗经。商颂。殷武》:「岁事来辟,勿予祸适。」
5.季节。宋。苏轼 再过泗上诗二首之二:「客行有期日月疾,岁事欲晚霜雪骄。」
《國語辭典》:不事  拼音:bù shì
1.不从事。如:「不事生产」。
2.不侍奉。《孟子。公孙丑上》:「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晋。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见机而作,周易所贵;小不事大,春秋所诛。」
《漢語大詞典》:事为(事爲)
(1).指工艺技术。礼记·王制:“八政:饮食、衣服、事为、异别、度、量、数、制。” 郑玄 注:“事为、谓百工技艺也。” 唐 韩愈 《送浮屠文畅师序》:“彼见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为之盛,其心有慕焉。”
(2).作为,行为。 明 方孝孺 《戆窝记》:“君居其名,师其道,言论事为必有卓乎越於世者。” 康有为 《大同书·妇女之苦总论》:“其他状貌、文采、技艺、事为,皆人各有好,万不可强同。”
分類:事为技术
《國語辭典》:民事  拼音:mín shì
1.农事。《孟子。滕文公上》:「滕文公问为国,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
2.民政、政事。《左传。庄公二十七年》:「诸侯非民事不举,卿非君命不越竟。」《文选。干宝。晋纪论晋武帝革命》:「节理人情,恤隐民事。」
3.徭役。《书经。太甲》:「无轻民事惟难,无安厥位惟危。」
4.有关民法的各项事务,如财产、婚姻、雇佣等。
《漢語大詞典》:吏事
(1).政事,官务。南齐书·倖臣传·刘系宗:“ 係宗 久在朝省,闲於职事。 明帝 曰:‘学士不堪治国,唯大读书耳。一 刘係宗 足持如此辈五百人。’其重吏事如此。”新唐书·封伦传:“ 虞世基 得幸 煬帝 ,然不悉吏事,处可失宜。” 清 姚鼐 《中宪大夫云南临安府知府王君墓志铭》:“君厌吏事,遂不復就官。”
(2).指刑狱之事。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高祖 为布衣时,有吏事辟匿, 卢綰 常随出入上下。”
《漢語大詞典》:遇事
(1).指诸侯间相会的事。战国策·魏策一:“三国之相,不信 齐王 之遇,遇事遂败。”
(2).碰到事情。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荐托》:“遇事居功不报,反为招怪。”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十二:“以后咱们遇事的时候多啦,这不算什么!”
《國語辭典》:遗事(遺事)  拼音:yí shì
前代或先人流传下来的事迹。唐。皮日休 南阳润卿将归雷平因而有赠诗:「竹屏风扇抄遗事,柘步舆竿系隐书。」
《高级汉语词典》:间事
用间谍之事
《漢語大詞典》:事上
事奉尊长。庄子·天道:“以此事上,以此畜下。” 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事上谓之义,亲亲谓之仁。”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方於事上,好下规己。”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傅阁峰尚书:“公宽於接下,太杂;刚于事上,太戇。”
《國語辭典》:事势(事勢)  拼音:shì shì
1.政治等的势力。《韩非子。亡徵》:「大臣两重,父兄众强,内党外援,以争事势者,可亡也。」《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事势不两大,王氏与刘氏亦且不并立,如下有泰山之山,则上有累卵之危。」
2.事情的趋势。《文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远度孤心,近虑事势。」《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今粗论事势,以相觉悟。」
《國語辭典》:解事  拼音:jiě shì
晓事、懂事。《南史。卷七七。恩倖传。茹法亮传》:「法亮便僻解事,善于承奉,稍见委信。」唐。杜甫〈彭衙行〉:「小儿强解事,故索苦李餐。」
《漢語大詞典》:二事
(1).两种事务;两件事。《周礼·天官·内宰》:“妇职之灋教九御,使各有属,以作二事。” 郑玄 注:“二事,谓丝,枲之事。”左传·襄公十年:“女成二事而后告余。” 杜预 注:“二事,伐 偪阳 ,封 向戌 。”
(2).谓事不专一。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劝民耕农利土,一室无二事。”后汉书·文苑传上·傅毅:“二事败业,多疾我力。” 李贤 注:“二事,谓事不专一也。”
(3).方言。犹闲事。 欧阳山 《高干大》第二一章:“谁愿意做这号‘二事’!”
《國語辭典》:事实(事實)  拼音:shì shí
事情的真实情形。《韩非子。存韩》:「听奸臣之浮说,不权事实。」《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國語辭典》:封事  拼音:fēng shì
古代臣子奏事,以皂囊封板,防止泄露,称为「封事」。《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于是在位者皆上封事,各言得失。」唐。杜甫 春宿左省诗:「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國語辭典》:事件  拼音:shì jiàn
1.事情、事项。宋。司马光 论两浙不宜添置弓手状:「臣谨条列添置弓手不便事件如左,伏维圣恩省察,少加详择焉。」程乙本《红楼梦》第五八回:「将他腾挪出来,协理荣宁两处事件。」
2.物品、器具。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赏雪》:「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及滴酥为花及诸事件,并以金盆盛进,以供赏玩。」《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这里大郎与文姬父女两个,互相安慰,把家中事件,收拾并叠。」
3.鸟兽类的肠、胃、脏、腑等物。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三。天晓诸人出市》:「御街铺店,闻钟而起,卖早市点心,如煎白肠、羊鹅事件。」也称为「事件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