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应变(應變)  拼音:yìng biàn
1.应付事变。《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非信廉仁勇不能传兵论剑,与道同符,内可以治身,外可应变,君子比德焉。」
2.物体因受外力作用所生长度、面积或体积的变化量,与原先长度、面积或体积的比值,称为「应变」。
《漢語大詞典》:惊雷(驚雷)
亦作“ 惊靁 ”。
(1).使人震惊的雷声。 汉 刘向 《九叹·远游》:“凌惊靁以軼骇电兮,缀鬼谷於北辰。” 汉 张衡 《思玄赋》:“凌惊雷之砊礚兮,弄狂电之淫裔。” 宋 范成大 《题画卷》诗之四:“暑云泼墨送惊雷,坐见前山骤雨来。” 明 皇甫冲 《维摩寺雨坐》诗:“冥雨从东来,惊雷自西往。”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九疑山洞仙翁》:“每语倦,援瑟鼓之,如惊雷怒涛之声。”
(2).比喻使人震惊的大事变。 鲁迅 《集外集拾遗·〈无题〉诗》:“心事浩茫连广宇,於无声处听惊雷。” 冰心 《晚晴集·从“五四”到“四五”》:“但是这道电光后的一声惊雷,却把我‘震’上了写作的道路。”
《國語辭典》:扬尘(揚塵)  拼音:yáng chén
1.扬起尘土。《三国演义》第七九回:「乡中父老,扬尘遮道,奉觞进酒,效汉高祖还沛之事。」《西游记》第一二回:「当时三位引至御前,扬尘舞蹈。」
2.比喻战争。《北史。卷三一。高允传》:「京城傥有变,可为朕河上一扬尘。」
《漢語大詞典》:苍狗(蒼狗)
(1).青狗,天狗。古代以为不祥之物。史记·吕太后本纪 唐 司马贞 述赞:“诸 吕 用事,天下示私。大臣葅醢,支孼芟夷。祸盈斯验,苍狗为菑。” 明 屠隆 《昙花记·严公冤对》:“昔 彭生 枉死,黑豕人啼, 如意 酖亡,苍狗昼现。”
(2). 唐 杜甫 《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后因以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元 袁桷 《送牟景阳信州监征》诗之一:“世事不知苍狗变,机心端与白鸥眠。”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同梦》:“嗟浮生谁不朽,早教人梦里悲苍狗。” 陈三立 《过随园故址》诗:“况今世变幻苍狗,屡闻窃国如分瓜。”参见“ 白衣苍狗 ”。
《國語辭典》:白衣苍狗(白衣蒼狗)  拼音:bái yī cāng gǒu
语本唐。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东海扬尘犹有日,白衣苍狗刹那间。」也作「白云苍狗」、「苍狗白云」。
《國語辭典》:烂柯(爛柯)  拼音:làn kē
晋代王质上山砍柴,遇仙人下棋,置斧而观,后见斧柄朽烂,回家时,已百岁,时人皆不识的故事。典出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后比喻人世的变换转移。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若还奏曲能招凤,在此观棋必烂柯。」
《漢語大詞典》:烂柯山(爛柯山)
山名。又名 石室山 。在今 浙江省 衢县 南。又 河南省 新安县 、 山西省 沁县 、 广东省 高要县 并有 烂柯山 ,皆相传为樵夫遇仙处。 唐 刘禹锡 《衢州徐员外使君遗以缟紵兼竹书箱因成篇用答佳贶》诗:“ 烂柯山 下旧仙郎,列宿来添婺女光。”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广东二·肇庆府》:“ 高峡山 、 烂柯山 在府东南四十六里,一名 柯斧山 ,旧传 王质 观碁处,亦名 端山 ,峡之对山也。”参见“ 烂柯 ”。
《國語辭典》:转烛(轉燭)  拼音:zhuǎn zhú
风中摇曳晃动的烛火。比喻世事及岁月迁流迅速。唐。杜甫〈佳人〉诗:「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國語辭典》:杂文(雜文)  拼音:zá wén
1.各种文章的总称。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杂文》:「详夫汉来杂文,名号多品,或典诰誓问,或览略篇章,或曲操弄引,或吟讽谣咏。总括其名,并归杂文之区。」
2.科举考试除经史之外的应试时文。《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进士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
3.一种内容多样、形式不一的散文。通常指发表于报刊、随笔杂感之类的文章而言,与唯美、抒情的散文有别。
《國語辭典》:火星  拼音:huǒ xīng
1.行星名。距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有两颗小卫星。属于类地行星,外观呈现红棕色,大气稀薄。表面的奥林帕斯山是太阳系的最高山峰。古称「荧惑」。
2.物体燃烧或碰撞时,向四方迸射的火点。如:「木炭燃烧时,迸出细碎的火星。」也称为「火星子」、「火星儿」。
《漢語大詞典》:造事
(1).犹起事。发动事变。后汉书·虞诩传:“陛下始与臣等造事之时,常疾姦臣,知其倾国。”晋书·桓谦传:“及 桓振 作乱, 谦 保护乘舆,颇有功焉。然而暗愞,尤不可以造事。”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上》:“故臣窃谓大臣诚退,则小臣非建议造事之人,可一切不治,使得革面从君,竭力自効,以洗前恶。”
(2).做事情。世说新语·言语“王大咨嗟” 刘孝标 注引《向秀别传》:“其进止无不同,而造事营生业,亦不异常。”
《漢語大詞典》:处变(處變)
(1).生活在异常情况下。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处常处变,过与不及之间,必须讨论是非,以为制事之本。”《恨海》第七回:“侍奏父母是人子当尽之职,处常尚且如此,何况处变。”
(2).处置事变。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四》:“时咸谓 戚将军 能处变也。”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割慈全国体,处变重宗潢。”
《漢語大詞典》:上变(上變)
向朝廷告发谋反等非常事变。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汉 九年, 贯高 怨家知其谋,乃上变告之。”资治通鉴·汉高帝九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变,非常也。谓上告非常之事。”金史·酷吏传序:“ 熙宗 迭兴大狱, 海陵 翦灭宗室,鉤棘傅会,告姦上变者,赏以不次。” 清 曾国藩 《户部员外郎彭君墓表》:“ 嘉庆 十七年, 大姚 令上变,告 乌龙口 有众数千,啸聚为乱。”
《漢語大詞典》:谷陵
语本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喻世事变化。 清 魏源 《岱山经石峪歌》:“只恐大地殊谷陵,此石泐坏终难凭。”
分類:世事事变
《漢語大詞典》:烂柯人(爛柯人)
(1).指久离家而刚回故乡的人。亦指饱经世事变幻的人。 唐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明 刘基 《秋怀》诗之三:“永寤烂柯人,万事一梦幻。” 清 钱谦益 《题陆叔平〈沧桑对奕图〉赠稼轩五十初度》诗:“夜露未晞賔既醉,人间已有烂柯人。”
(2).指樵夫。《醒世姻缘传》第四九回:“家住前岗,母在邻庄,烂柯人是妾儿郎。”参见“ 烂柯 ”。
《國語辭典》:烂柯(爛柯)  拼音:làn kē
晋代王质上山砍柴,遇仙人下棋,置斧而观,后见斧柄朽烂,回家时,已百岁,时人皆不识的故事。典出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后比喻人世的变换转移。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若还奏曲能招凤,在此观棋必烂柯。」
《國語辭典》:引线(引線)  拼音:yǐn xiàn
1.缝衣针。
2.从中引导媒介的人。《文明小史》第二一回:「原来木仙当过几年阔幕友,很认得几省的督抚,清抱合官场来往,尽是他从中做引线的。」《孽海花》第九回:「今听见会说中国语,这是绝好的引线了。」
3.替人拉拢、介绍。《醒世姻缘传》第四回:「也还要晚生与他引引线,扯扯牵儿。」
4.内线、眼线。《野叟曝言》第三六回:「若不是盗贼引线,就是撞钟太岁,只严审他,便知端的。」
5.引火线、导火线。
《漢語大詞典》:张杨(張楊)
1936年12月发动 西安 事变的著名将领 张学良 、 杨虎城 的并称。 续范亭 《抗战六周年七七感言》:“ 西安 事变后本是团结最好机会,惜未能示宽大于 张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