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拼音:bù pà yī wàn,jiù pà wàn yī
(谚语)事前做好防范,以免意外发生。如:「台风季节到了,应事先做好防台工作,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国语辞典》:事不三思,终有后悔(事不三思,终有后悔)  拼音:shì bù sān sī,zhōng yǒu hòu huǐ
(谚语)比喻做事前要仔细考虑,否则终会后悔。《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常言:『事不三思,终有后悔。』孟夫人要私赠公子,玉成亲事,……千不合,万不合,教女儿出来相见。」
《国语辞典》:斩蛇逐鹿(斩蛇逐鹿)  拼音:zhǎn shé zhú lù
斩蛇指汉高祖刘邦起事前斩蛇于泽中的故事。参见「斩蛇」条。逐鹿指争夺政权。参见「逐鹿」条。后以斩蛇逐鹿指群雄角逐,争霸天下。明。张凤翼《红拂记,第一二出》:「风尘暗四郊,奋英豪,斩蛇逐鹿谁能料。」明。单本《蕉帕记》第三六出:「耳不闻斩蛇逐鹿,口不言失马亡羊,一任他桑田变海,海变田桑。」
《国语辞典》:郑人买履(郑人买履)  拼音:zhèng rén mǎi lǚ
郑人买鞋,宁可相信自己事前量好脚的尺寸,也不愿意亲自用脚试穿。典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后用以讥讽墨守成规而不重视实际状况的人。
《国语辞典》:既得权(既得权)  拼音:jì dé quán
法律上指事前依法取得的正当权利。
《国语辞典》:打腹稿  拼音:dǎ fù gǎo
腹稿,已事先想好而未写出的文稿。打腹稿指事前在心中所作的考虑、打算。
《国语辞典》:预言家(预言家)  拼音:yù yán jiā
能在事前预言吉凶祸福的人。
《漢語大詞典》:防疫针(防疫針)
为预防传染病而打的针。比喻为了使人免犯错误而事前对其所作的忠告。 李準 《李双双小传》七:“你平常给我打了那么多‘防疫针’,我还能上他的当。”
《漢語大詞典》:不谋同辞(不謀同辭)
事前没有商量而意见完全一致。后汉书·祭祀志上:“羣下百僚,不谋同辞。” 晋 刘琨 《劝进表》:“冠带之伦,要荒之众,不谋而同辞者,动以万计。”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武王 ﹞与八百诸侯咸同此盟,尚书所谓不谋同辞也,故曰 孟津 ,亦曰 盟津 。”
《國語辭典》:担隔夜忧(擔隔夜憂)  拼音:dān gé yè yōu
先替别人忧心。《醒世恒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报仇》:「只为家中有你掌管,我落得快活。到了任上,你替我不得时,自然著急,不消你担隔夜忧。」
分類:事前担忧
《漢語大詞典》:大头小尾(大頭小尾)
犹虎头蛇尾。比喻作事前紧后松,有始无终。《官场现形记》第三三回:“这是 中国 官场办事一向大头小尾惯的,并不是做书的人先详后略,有始无终也。”
《漢語大詞典》:绸缪未雨(綢繆未雨)
《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繆牖户。” 孔颖达 疏:“ 毛 以为自説作巢至苦,言己及天之未阴雨之时,剥彼桑根以缠绵其牖户,乃得成此室巢。”后以“绸缪未雨”或“未雨绸繆”比喻事前作好准备工作。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水患诗》:“消遣残冬易,绸繆未雨难。” 康有为 《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当此绸繆未雨之时,为兴学育才之事,若追亡救火之急,犹恐其不能以立国也。”参见“ 未雨绸繆 ”。
《國語辭典》:未雨绸缪(未雨綢繆)  拼音:wèi yǔ chóu móu
鸱鸮在未下雨前,便已著手修补窝巢。语本《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比喻事先预备,防患未然。《隋唐演义》第五二回:「况我家虽有预备,积储几仓,亦当未雨绸缪,要防自己饥馑。」
《國語辭典》:渴而穿井  拼音:kě ér chuān jǐng
事前未做好准备,临时才想法子应付。汉。刘向《说苑。卷一二。奉使》:「寡人所谓饥而求黍稷、渴而穿井者,未尝能以欢喜见子。」
《國語辭典》:见几而作(見幾而作)  拼音:jiàn jī ér zuò
语出《易经。系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看到事情发生前细微的迹象,就能有所因应。《周书。卷五○。异域传下。史臣曰》:「然则易称『见几而作』,传云『相时而动』。大时者,得失之所系,几者,吉凶之所由。」
《漢語大詞典》:磨刀不误砍柴工(磨刀不誤砍柴工)
谓事前做好充分准备,不但不会影响工作,而且可以加快进程。 李良杰 俞云泉 《较量》第三章:“磨刀不误砍柴工嘛!看起来是慢,实际上是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