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35,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鸿勋
苦劳
继业
事济
建设
皇业
窠窟
立业
嗣响
民业
前业
遂事
自业
父业
同业
《漢語大詞典》:鸿勋(鴻勳)
亦作“ 鸿勛 ”。 伟大的功勋;宏大的事业。 汉 蔡邕 《杨公碑》:“於是门人学徒,相与刊石树碑,表勒鸿勋讚懿德。” 宋 司马光 《相国魏忠献韩公挽辞》:“鸿勋柱石壮,劲节雪霜寒。” 曹亚伯 《武昌起义·布告全国电》:“想我神明贵族,不乏英杰挺生之士,曷勿执竿起义,共建鸿勛。”
《漢語大詞典》:苦劳(苦勞)
(1).劳苦;苦心劳形。《后汉书·宦者传·吕强》:“三公得免选举之负,尚书亦復不坐,责赏无归,岂肯空自苦劳乎?” 明 张居正 《答织造许枢使书》:“官无私弊,民不苦劳。”
(2).指曾经为事业劳苦过,有一定的贡献。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八:“这老板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排他第八。”
《國語辭典》:继业(繼業)  拼音:jì yè
继承先人的事业。《三国志。卷二八。魏书。邓艾传》:「去卑功显前朝,而子不继业,宜加其子显号,使居雁门。」《红楼梦》第五回:「子孙虽多,竟无一个可以继业者。」
《漢語大詞典》:事济(事濟)
(1).事业完成;事情办成功。 汉 贾谊 新书·耳痹:“事济功成, 范蠡 负室而归 五湖 。”三国志·吴志·潘濬陆凯传赞:“ 胤 ( 陆胤 )身絜事济,著称南土,可谓良牧矣。”晋书·李流载记:“若功成事济,约与君三年迭为主。”
(2).犹事情。 元 无名氏 《小孙屠》戏文第十四出:“你哥哥不听人説话,取了这个妇女,不知做了不良事济,你哥哥把它杀了。” 元 无名氏 《小孙屠》戏文第十五出:“作事济,不点实。如今怎生来救你?”
《國語辭典》:建设(建設)  拼音:jiàn shè
1.创建事业或增添设施。如:「交通建设」。《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皇帝躬圣,既平天下,不懈于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
2.与建设有关的。如:「建设公司」、「建设工程」。
《漢語大詞典》:皇业(皇業)
大业;帝王的事业。 唐 陈子昂 《谏用刑书》:“﹝ 杨玄 ﹞欲因人谋,以窃皇业。”《敦煌变文集·捉季布传文》:“是时 汉 帝兴皇业, 洛阳 登极独称尊。”
《漢語大詞典》:窠窟
动物栖身之所。喻指事业。 宋 王安石 《雨霖铃》词:“孜孜矻矻,向无明里,强作窠窟。”
《國語辭典》:立业(立業)  拼音:lì yè
1.建立产业。如:「父亲帮助大哥立业。」
2.创立功业。汉。荀悦〈前汉纪序〉:「斯皆明主贤臣,命世立业。」
《國語辭典》:嗣响(嗣響)  拼音:sì xiǎng
比喻能继续前人的事业。《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史臣曰》:「若夫平子艳发,文以情变,绝唱高踪,久无嗣响。」
《國語辭典》:民业(民業)  拼音:mín yè
1.人民的产业或事业。《三国演义》第三一回:「见今禾稼在田,恐废民业,姑待秋成后取之未晚。」
2.人民出资所经营的事业。如:「民业建设」。也称为「民营」。
《國語辭典》:前业(前業)  拼音:qián yè
1.先前的事业或前人的志业。《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复领五经,卒父前业。」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及班固述汉,因循前业,观司马迁之辞,思实过半。」
2.佛教用语。前世所作之业,称为「前业」。
《國語辭典》:遂事  拼音:suì shì
1.势在必行的事。《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淮南子。要略》:「道应者,揽掇遂事之踪,追观往古之迹。」
2.专主某事。《公羊传。桓公八年》:「大夫无遂事,此其言遂何?成使乎我也。」《汉书。卷七九。冯奉世传》:「春秋之义亡遂事,汉家之法有矫制。」
《漢語大詞典》:自业(自業)
(1).作为自谋生计的事业。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相如 归,而家贫无以自业。”后汉书·逸民传·台佟:“隐居 武安山 ,凿穴为居,采药自业。”晋书·文苑传·袁宏:“少孤贫,以运租自业。” 宋 叶适 《石庵藏书目序》:“贫者随聪明之小大,以书自业,而不苟恃衣食,则无贫之患。”
(2).自持;自守。宋书·萧惠开传:“汝恩戚家子,当应将迎时俗,缉外内之欢。如汝自业,将无小伤多异,以取天下疾患邪?”南史·蔡徵传:“然性颇便佞进取,不能以退素自业。”
《國語辭典》:父业(父業)  拼音:fù yè
父亲的事业。《三国演义》第三二回:「我为长子,反不能承父业,尚乃继母所生,反承大爵,心实不甘。」
《國語辭典》:同业(同業)  拼音:tóng yè
1.从事相同行业的人。如:「同业公会」。
2.从事相同的行业。如:「同业间竞争很激烈!」
3.一同受业研习的人。《北齐书。卷五○。恩倖传。和士开传》:「士开幼而聪慧,选为国子学生,解悟捷疾,为同业所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