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习染(習染)  拼音:xí rǎn
染习癖好。南朝梁。庾肩吾 第三赋韵东城门病诗:「习染迷画瓶,卧起求栖宿。」
《國語辭典》:傲气(傲氣)  拼音:ào qì
高傲自大的作风。如:「他表现得傲气十足,好像第一名非他莫属。」
《漢語大詞典》:新习(新習)
新的习气;新的气派。 唐 孟郊 《擢第后东归书怀献座主吕侍御》诗:“寳镜无私光,时文有新习。”
分類:习气气派
《漢語大詞典》:弊习(弊習)
坏习气。 清 陈天华 《警世钟》:“没有自尊自大的弊习。”
分類:习气
《國語辭典》:流气(流氣)  拼音:liú qì
浮华不实的习气。如:「他虽然出身不凡,却毫无流气。」
《漢語大詞典》:江湖气(江湖氣)
谓走江湖者的鄙俗不雅的风格、习气。《孽海花》第三回:“ 上海 虽繁华世界,究竟五方杂处,所住的无非江湖名士,即如写字的 莫友芝 ,画画的 汤壎伯 ,非不 洛阳 纸贵,名震一时,总嫌带着江湖气。比到我们 苏府 里 姚凤生 的楷书, 杨咏春 的篆字, 任阜长 的画,就有雅俗之分了。” 朱自清 《你我》:“用‘兄弟我’的也以江湖气的人为多,自称可以省去。”
《国语辞典》:门派(门派)  拼音:mén pài
因师承、立场、见解、作风、习气、方法等的不同,各自结合所成的派别。如:「宗教的最终目标大致相同,但由于对教义的解释不同而分门派。」
《漢語大詞典》:尘习(塵習)
世俗的习气。 南朝 梁 江淹 《伤爱子赋》:“愿同升於浄刹,与尘习兮永弃。”
分類:世俗习气
《國語辭典》:匠气(匠氣)  拼音:jiàng qì
创作缺乏艺术巧思,而流于低俗雕琢技术层面的工匠气。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下》:「徵故实,写色泽,广比譬,虽极镂绘之工,皆匠气也。」《浮生六记。卷二。閒情记趣》:「若留枝盘如宝塔,扎枝曲如蚯蚓者,便成匠气矣。」
《國語辭典》:乡气(鄉氣)  拼音:xiāng qì
土气。如:「这件衣服的花色太乡气了。」
《漢語大詞典》:酸馅气(酸餡氣)
僧家素食,常食酸馅,因以“酸馅气”讥称僧人言词诗文的特有腔调和习气。 宋 苏轼 《赠诗僧道通》“语带烟霞从古少,气含蔬笋到公无”自注:“谓无酸馅气也。”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近世僧学诗者极多,皆无超然自得之气,往往反拾掇摹傚士大夫所残弃。又自作一种僧体,格律尤凡俗,世谓之酸馅气。”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僧皎然:“无酸馅气,甚佳。”
《國語辭典》:赶时髦(趕時髦)  拼音:gǎn shí máo
迎合流行,追求时尚。如:「赶时髦的人往往跟著流行趋势穿著。」
《漢語大詞典》:工气(工氣)
谓人工造作的习气。 宋 邓椿 画继·岩穴上士·高焘:“作小景自成一家,清远静深,一洗工气。”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卷三:“ 刘履中 字 坦然 , 汴 人也。善画人物,笔势雄特,仙佛亦其所长,但故事人物,未脱工气。”
《漢語大詞典》:浮习(浮習)
轻浮的习气。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上:“气格妥嫺,不染浮习。”
分類:轻浮习气
《國語辭典》:头巾气(頭巾氣)  拼音:tóu jīn qì
迂腐的脾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依晚生看去,莫某人还不至于如此,不过头巾气太重,有点迂腐腾腾的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