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12,分161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九经
九域
九叠
九霞
九夷
九回肠
九阍
九还
九仞
九仙
九功
九尺
九世
九方
九锡
《國語辭典》:九经(九經)  拼音:jiǔ jīng
九种儒家经籍。所指不一,或为《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诗经》、《书经》、《易经》;或指《易经》、《诗经》、《书经》、《礼记》、《春秋》、《孝经》、《论语》、《孟子》、《周礼》。《资治通鉴。卷二九一。后周纪二。太祖广顺三年》:「蜀毌昭裔出私财百万营学馆,且请刻板印九经。」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这个先生实不中,九经三史几曾通。」
《漢語大詞典》:九域
九州。文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绥爰九域,罔不率俾。” 李善 注:“ 薛君 曰:九域,九州也。” 晋 陶潜 《赠羊长史》诗:“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晋书·孙惠传:“今明公名著天下,声振九域。”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九:“万年延亿兆,九域并尊亲。” 章炳麟 《董逃歌》:“九域尊委裘,安问 秦 与 羌 。”
分類:九州
《骈字类编》:九叠(九叠)
唐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漢語大詞典》:九霞
九天的云霞。借指天庭。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二七:“共爱初平住九霞,焚香不出闭 金华 。” 明 屠隆 《綵毫记·仙宫列奏》:“长清宫殿九霞高,玉佩羣真絳节朝。”
《漢語大詞典》:九夷
(1).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东方之夷有九种。”后汉书·东夷传:“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 明 袁衮 《远游赋》:“昔 孔 圣之周流兮,居九夷而弗陋。”一说指玄菟、乐浪、高骊、满饰、凫更、索家、东屠、倭人、天鄙。见《尔雅·释地》“九夷”疏。
(2).泛称少数民族。书·旅獒:“遂通道於九夷八蛮。” 孔 传:“九、八,言非一。”文子·精诚:“故 秦 楚 燕 魏 之歌,异声而皆乐,九夷八狄之哭,异声而皆哀。” 唐 李白 《明堂赋》:“九夷五狄顺方向而来奔。” 明 陆深 《传疑录》:“诸侯述职,於是乎布政。三公中阶之前,北面东上;九夷之国,东门之外,西面北上。”
《國語辭典》:九回肠(九迴腸)  拼音:jiǔ huí cháng
语本《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愁肠回转旋绕。比喻忧思到了极点。南朝梁。简文帝〈应令〉诗:「望邦畿兮千里旷,悲遥夜兮九回肠。」
《國語辭典》:九阍(九閽)  拼音:jiǔ hūn
皇帝的宫门。唐。李商隐 哭刘蕡诗:「上帝深宫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冤。」《石点头。卷一二。侯官县烈女歼仇》:「九阍远隔,天日无光。」也称为「九关」。
分類:九天朝廷
《漢語大詞典》:九还(九還)
(1).犹九转。 唐 吕岩 《七言诗》之二四:“九转九还功若就,定将衰老返长春。” 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七返九还,以成大罗神仙。”《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而今九还之期已过,丹已成了,正好开看。”
(2).指九还丹。 叶玉森 《渤海舟中端午》诗:“榴花艾叶都妖艷,手折珊瑚炼九还。”详“ 九转 ”。
《漢語大詞典》:九转(九轉)
(1).九次提炼。道教谓丹的炼制有一至九转之别,而以九转为贵。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九转之丹服之,三日得仙。” 元 无名氏 《货郎担》第四折:“恰便似九转飞芒, 老君 炼丹。”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九:“盖仙人以万斛朱沙,十年伏火,九转成此渥丹耳。”
(2).指九转丹或其炼制秘诀。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神仙》:“寻玉尘於万里,守金灶於千年。三尸可度,九转难传。” 宋 苏辙 《唐修撰义问挽词》之一:“九转今犹在,参同岂妄传。”镜花缘第六回:“此草生於开闢之初,歷年既深,故功有九转之妙,洵为希世希珍。”
(3).指官秩相当于从三品。南史·刘亨之传:“ 亨之 出为 南郡 太守,帝谓尚书令 何敬容 曰:‘ 荆州 长史、 南郡 太守,皆是僕射出入。今者 亨之 便是九转。’”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勋:十有二转为上柱国,比正二品;十一转为柱国,比从二品;十转为上护军,比正三品;九转为护军,比从三品。”
(4).九次迁官。宋史·王安石传:“ 慈圣 、 宣仁 二太后流涕谓帝曰:‘ 安石 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 观文殿 大学士知 江寧府 ,自礼部侍郎超九转为吏部尚书。”按 宋 制,礼部侍郎须九次转官始至吏部尚书。 王安石 由礼部侍郎迳转吏部尚书,故云“超九转”。参阅宋史·职官志九
(5).反复诵读。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一折:“我和他十载习兵书,九转能成诵。”
(6).反复翻转。《平山冷燕》第八回:“一霎时,心中就有千思万虑,肠回九转。”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四回:“ 元洪 数月以来,踌躇再四,受功忧乱,五内交萦,回肠九转,忧心百结。”
《漢語大詞典》:九仞
六十三尺。一说七十二尺。常用以形容极高或极深。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簣。” 孔 传:“八尺曰仞。” 陆德明 释文:“七尺曰仞,一云八尺曰仞。”孟子·尽心上:“掘井九軔而不及泉。” 赵岐 注:“軔,八尺也。” 唐 黄滔 《景阳井赋》:“没地无慙,顾九仞之深可匿。” 宋 叶适 《何伦秀才亲丧不能举》诗:“何当深九仞,更与崇四尺。” 郭沫若 《谢陈代新》:“说了一句外行话,敌对者会推翻你九仞的高山。”
分類:七十二
《漢語大詞典》:九仙
(1).九类仙人。 南朝 梁武帝 《登名山行》:“采药逢三岛,寻真遇九仙。”云笈七籤卷三:“九仙者,第一上仙,二高仙,三火仙,四玄仙,五天仙,六真仙,七神仙,八灵仙,九至仙。”
(2).泛指众仙。 唐太宗 《望终南山》诗:“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 唐 顾况 《曲龙山歌》:“九仙傲倪折五芝,翠凤白麟回异道。”
分類:仙人众仙
《國語辭典》:九功  拼音:jiǔ gōng
1.古称六府、三事为九功,是养民、教民的九项事功。《书经。大禹谟》:「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左传。文公七年》:「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
2.周代时九种职业所应缴交的赋税。《周礼。天官。大府》:「大府掌九贡、九赋、九功之贰,以受其货贿之入。」唐。贾公彦。疏:「谓九职之功,大宰以九职任之,成孰敛其税,则是九功也。」
《骈字类编》:九尺
孟子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 礼记礼器见五尺下 春秋序河不出图疏河图洛书龟龙衔负而出如申侯所说龙马衔甲赤文绿色甲似龟背袤广九尺上有列宿斗正之度帝王纪录兴亡之数是也丈史记武帝纪封泰山下东方如郊祠泰一之礼封广 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
又孔子世家孔子长丨丨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元史五行志至正十二年三月丁丑陕西地震会州公廨墙圮得弩五百馀张长丈馀短者丨丨人莫能开挽 杜甫洗兵马见一生下 冯涓蜀驼引昂藏大步蚕丛国曲颈微仲高丨丨丨苏轼诗汉庭丨丨人谁似老方朔
汪元量 湖州歌 丨琼花一夜开 无双亭曲小徘徊。
《漢語大詞典》:九世
(1).九代。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九世之卿族,一举而灭之,可哀也哉!”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 皇晋 受命 河 汾 ,来迁 吴 楚 ,数歷九世,年踰十纪。”新唐书·孝友传序:“ 张公艺 九世同居。”
(2).指九世仇。 古直 《秋兴和草堂韵》之四:“ 炎 黄 列祖应含笑,九世春秋大孝思。”参见“ 九世仇 ”。
分類:九世九代
《漢語大詞典》:九世仇
春秋 时, 齐哀公 遭 纪侯 诬害,为 周 天子所烹,至 襄公 历九世始复远祖之仇,灭 纪国 。见《公羊传·庄公四年》汉书·匈奴传上:“昔 齐襄公 復九世之讎,春秋大之。”后因以“九世仇”喻君国累世深仇。 宋 陆游 《纵笔》:“会须沥血书封事,请报天家九世仇!” 宁调元 《感怀》诗:“復九世仇盟玉帛,提三尺剑奠金甌。”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男儿不能提三尺剑,报九世仇……人间何世,盖仰天长慟而不能已。”
分類:诬害帝王
《國語辭典》:九方  拼音:jiǔ fāng
1.中央及八方的合称。唐。李贺感讽〉诗六首之一:「焉知肠车转,一夕巡九方。」
2.复姓。如春秋秦穆公时有善相马者九方皋。
《國語辭典》:九方皋  拼音:jiǔ fāng gāo
人名。春秋时人,生卒年不详。善相马,曾得伯乐之荐而为秦穆公求马,他不辨毛色、雌雄,而著重马的内神,因得良马。见《列子。说符》。后比喻善于发掘良才的人。宋。黄庭坚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诗:「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國語辭典》:九锡(九錫)  拼音:jiǔ xí
古代天子优礼大臣,所赐与的车马、衣服、乐器、朱户、纳陛、虎贲、弓矢、鈇钺、秬鬯等九种物品。《三国演义》第六一回:「合受魏公之位,加九锡以彰功德。」明。周朝俊《红梅记》第二四出:「我为一朝臣宰,礼绝百寮,恩加九锡,封祖荫孙,富贵已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