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禹王台(禹王台)  拼音:yǔ wáng tái
相传春秋时师旷吹乐之台。在今河南省开封县东南。后人思念禹的功德,建庙于此台,故称为「禹王台」。也称为「吹台」。
《国语辞典》:諴夏  拼音:xián xià
乐曲名。南北朝时期的祭祀雅乐之一,于郊庙祭神时所奏。《隋书。卷一五。音乐志下》:「皇帝初献,奏諴夏之乐。」
《漢語大詞典》:鼓柷
敲击柷。柷,古乐器名。古代奏乐之初,必先击柷。《尔雅·释乐》:“所以鼓柷谓之止。”辽史·礼志五:“协律郎举麾,太乐令令撞黄钟之钟,左五钟皆应,工人鼓柷,乐作。”
《漢語大詞典》:陆船(陸船)
犹今北方之旱船,南方之荡湖船。供游乐之用。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初,上皇每酺宴,先设太常雅乐坐部、立部……又以山车、陆船载乐往来。” 胡三省 注:“陆船者,缚竹木为船形,饰以繒綵,列人於中,舁之以行。”
《漢語大詞典》:娱兽(娱獸)
如犬马等供人玩乐之兽。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二》:“奸声在堂,諛舌在旁,曼靡在牀,醲醴在觴,娱兽在场,所以蛊我心者,四面伺之,虽有忧勤聪智之君,不能无一罅之閒也。”
分類:玩乐乐之
《國語辭典》:喜跃抃舞(喜躍抃舞)  拼音:xǐ yuè biàn wǔ
形容高兴得手舞足蹈的样子。《列子。汤问》:「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
《国语辞典》:君子阳阳(君子阳阳)  拼音:jūn zǐ yáng yáng
《诗经。王风》的篇名。共二章。根据〈诗序〉:「君子阳阳,闵周也。」或亦指夫妇和乐之诗。首章三句为:「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
《国语辞典》:泱泱大风(泱泱大风)  拼音:yāng yāng dà fēng
本为春秋时季札赞美齐乐之辞。语本《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后用以称赞大国风度。
《国语辞典》:知鱼之乐(知鱼之乐)  拼音:zhī yú zhī lè
庄子与惠施于濠梁之上,辩论水中游鱼是否快乐之事。典出《庄子。秋水》。比喻能体会物情。
《国语辞典》:諴雅  拼音:xián yǎ
乐曲名。南北朝时期的祭祀雅乐之一,用于郊庙祭祀的降神及迎送神。《隋书。卷一三。音乐志上》:「降神及迎送,宋元徽三年仪注奏昭夏,齐及梁初亦同。至是改为諴雅,取尚书『至諴感神』也。」
《國語辭典》:风雨对床(風雨對床)  拼音:fēng yǔ duì chuáng
原指朋友相聚,对床共语。语本唐。韦应物 示全真元常诗:「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后比喻兄弟或亲友团聚重逢,倾心交谈之情。宋。苏辙 舟次磁湖前篇自赋后篇次韵:「夜深魂梦先飞去,风雨对床闻晓钟。」也作「对床风雨」、「对床夜语」、「夜雨对床」。
《漢語大詞典》:高丽伎(高麗伎)
隋 时七部乐之一。采用 高丽 乐曲,配以十四种乐器,由十八人演奏。隋书·音乐志下:“始 开皇 初定令,置《七部乐》:一曰《国伎》,二曰《清商伎》,三曰《高丽伎》,四曰《天竺伎》,五曰《安国伎》,六曰《龟兹伎》,七曰《文康伎》。”新唐书·礼乐志十一:“ 高祖 即位,仍 隋 制设九部乐……《高丽伎》,有弹筝、搊筝、凤首箜篌、卧箜篌、竪箜篌、琵琶。”
《漢語大詞典》:娥陵氏
相传为 女娲氏 掌乐之官。太平御览卷五六六引《帝系谱》:“ 女媧 命 娥陵氏 制都良管,以一天下之音。”
《漢語大詞典》:峨峨洋洋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语本列子·汤问:“ 伯牙 善鼓琴, 钟子期 善听。 伯牙 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 曰:‘善哉!峩峩兮若 泰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 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宋 苏轼 《山坡陁行》:“余行詰曲兮欲知余者稀,峨峨洋洋,余方乐兮,譬余繫舟於水,鱼潜鸟举亦不知。”
《國語辭典》:欢迸乱跳(歡迸亂跳)  拼音:huān bèng luàn tiào
形容欢乐、活泼到极点。《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讲到买几片子瓦,也不值得打狠也似价的,去这么一大群,匀出你们欢迸乱跳这俩去买瓦,留下房上滚下来的,合炉坑里掏出来的那俩,先把这院子破瓦拣开。」也作「欢蹦乱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