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礼记·曲礼上》
「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唐·孔颖达疏:「此明军行象天文而作陈法也,前南后北左东右西,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军前宜捷,故用鸟。军后须殿捍,故用玄武。玄武,龟也。龟有甲能禦侮用也。」

例句

乌龟怯奸,怕寒缩颈,以壳自遮。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典故
乌江羽

相关人物
项羽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336~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馀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乌江亭即和州乌江县是也。晋初为县。注水经云江水又北,左得黄律口,《汉书》所谓乌江亭长舣船以待项羽,即此也。」
典故
相关人物
张然


《搜神后记》卷九
会稽句章民张然,滞役在都,经年不得归。家有少妇,遂与奴私通。然在都,养一狗,甚快,名曰乌龙,常以自随。后假归,奴与妇谋,欲得杀然。然及妇作饭食,共坐下食。妇语然:「与君当大别离,君可强啖。」然未得啖,奴已张弓拔矢当户,须然食毕。然涕泣不食,乃以盘中肉及饭掷狗,祝曰:「养汝数年,吾当将死,汝能救我否?」狗得食不啖,唯注睛舐唇视奴。然亦觉之。奴催食转急,然决计,拍膝大呼曰:「乌龙与手。」狗应声伤奴。奴失刀杖倒地,狗咋其阳,然因取刀杀奴。以妇付县,杀之。

简释

乌龙:指家犬,并常暗喻男女欢会。唐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乌龙卧不惊,青鸟飞相逐。”


例句

遥知小阁还斜照,羡杀乌龙卧锦茵。 李商隐 题二首后重有戏赠任秀才

乌龙卧不惊,青鸟飞相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

相风不动乌龙睡,时有娇莺自唤名。 韩偓 夏日

洞房深闭不曾开,横卧乌龙作妒媒。 韩偓 妒媒

典故
乌轮难系

参考典故
长绳系日


《淮南子》卷七〈精神训〉~28~
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窈窈冥冥,芒芠漠闵,澒濛鸿洞,莫知其门。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孔乎莫知其所终极,滔乎莫知其所止息,于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刚柔相成,万物乃形,烦气为虫,精气为人。是故精神,天之有也;而骨骸者,地之有也。精神入其门,而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是故圣人法天顺情,不拘于俗,不诱于人,以天为父,以地为母,阴阳为纲,四时为纪。天静以清,地定以宁,万物失之者死,法之者生。夫静漠者,神明之宅也;虚无者,道之所居也。是故或求之于外者,失之于内;有守之于内者,失之于外。譬犹本与末也,从本引之,千枝万叶莫不随也。夫精神者,所受于天也;而形体者,所禀于地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背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故曰一月而膏,二月而胅,三月而胎,四月而肌,五月而筋,六月而骨,七月而成,八月而动,九月而躁,十月而生。形体以成,五藏乃形,是故肺主目,肾主鼻,胆主口,肝主耳。外为表而内为里,开闭张歙,各有经纪。故头之圆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天有四时、五行、九解、三百六十六日,人亦有四支、五藏、九窍、三百六十六节。天有风雨寒暑,人亦有取与喜怒。故胆为云,肺为气,肝为风,肾为雨,脾为雷,以与天地相参也,而心为之主。是故耳目者日月也,血气者风雨也。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日月失其行,薄蚀无光;风雨非其时,毁折生灾;五星失其行,州国受殃。汉·高诱注:「踆,犹蹲也,谓三足乌。」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一〈九曲歌〉~567~
岁莫景迈群光绝,安得长绳系白日。
《太平御览》卷七百六十六〈杂物部一·绳〉~3533~
傅玄《九曲诗》曰:「岁暮景迈时光绝,安得长绳系日月。」
典故

《汉书》卷九十六下〈西域列传下·乌孙国〉~390~
乌孙国,大昆弥治赤谷城,去长安八千九百里。户十二万,口六十三万,胜兵十八万八千八百人。相,大禄,左右大将二人,侯三人,大将、都尉各一人,大监二人,大吏一人,舍中大吏二人,骑君一人。东至都护治所千七百二十一里,西至康居蕃内地五千里。地莽平。多雨,寒。山多松樠。不田作种树,随畜逐水草,与匈奴同俗。国多马,富人至四五千匹。民刚恶,贪狼无信,多寇盗,最为彊国。……武帝即位,令骞赍金币往。……匈奴闻其与汉通,怒欲击之。又汉使乌孙,乃出其南,抵大宛、月氏,相属不绝。乌孙于是恐,使使献马,愿得尚汉公主,为昆弟。……汉元封中,遣江都王建女细君为公主,以妻焉。

例句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常建 塞下曲四首

俗化乌孙垒,春生积石河。 赵彦昭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二老堂诗话》
元丰己未,东波坐作诗谤讪,追赴御史狱。当时所供诗案,今已印行,所谓《乌台诗案》是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六十四〈史部·传记类存目六·杂录·乌台诗案一卷〉~396~
乌台诗案一卷,旧本题宋朋九万编。即苏轼御史台狱词也。案周必大二老堂诗话曰。元丰己未,东坡坐作诗讪谤,追赴御史狱。当时所供诗案,今已印行。所谓乌台诗案是也。
典故
乌衣事
 
乌衣旧宅


《宋书》卷五十八〈谢弘微列传〉~590~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混五言诗所云「昔为乌衣游,戚戚皆亲侄」者也。其外虽复高流时誉,莫敢造门。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下〈雅量〉~356~
有往来者云:庾公有东下意。或谓王公:「可潜稍严,以备不虞。」王公曰:「我与元规虽俱王臣,本怀布衣之好。若其欲来,吾角巾径还乌衣,何所稍严。」南朝梁·刘孝标注引《丹阳记》曰:「乌衣之起,吴时乌衣营处所也。江左初立,琅邪诸王所居。」

例句

乌衣旧宅犹能认,粉竹金松一两枝。 吴融 偶题

绛帐恩如昨,乌衣事莫寻。 李商隐 过故崔海宅与崔明秀才话旧因寄旧僚杜赵李三掾

典故
相关人物
王导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下〈雅量〉~356~
有往来者云:庾公有东下意。或谓王公:「可潜稍严,以备不虞。」王公曰:「我与元规虽俱王臣,本怀布衣之好。若其欲来,吾角巾径还乌衣,何所稍严。」南朝梁·刘孝标注引《丹阳记》曰:「乌衣之起,吴时乌衣营处所也。江左初立,琅邪诸王所居。」
《草堂诗话》卷二
建安严有翼《艺苑雌黄》曰:「刘梦得诗云:『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朱雀桥、乌衣巷皆金陵故事。《舆地志》:晋时王导自立乌衣宅,宋时诸谢曰『乌衣之聚』,皆此巷也。王氏、谢氏乃江左衣冠之盛者,故杜甫诗云:『王谢风流远』,又云:『从来王谢郎』,是也。比观刘斧《摭遗》小说,又曰:王榭,金陵人。世以航海为业。一日海中失船,泛一木登岸。见一翁一妪,皆衣皂。引榭至所居,乃乌衣国也。以女妻之。既久,榭思归,复乘云轩泛海,至其家,有二燕栖于梁上,榭以手招之,即飞来臂上。取片纸书小诗系于燕尾,曰:『误到华胥国里来,玉人终日苦怜才。云轩飘去无消息,洒泪临风几日回。』来春,燕又飞来榭身上,有诗云:『昔日相逢冥数合,如今暌远是生离。来春纵有相思字,三月天南无雁飞。』至来岁竟不至。因目榭所居为乌衣巷。刘斧乃改『谢』为『榭』,以王榭为一人姓名。其言既怪诞,遂托名于钱希白,终篇又取刘梦得诗以实其事。希白不应如此之谬,是直刘斧之妄言耳,不足信也。」

简释

乌衣巷:喻王公贵族的居处,或咏王公贵族之往事。唐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例句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 金陵五题

典故
阳乌子数


《初学记》卷三十
晋·司马彪《续汉书》:「桓帝时,童谣曰:『城上乌,尾毕逋,一年生九雏。』」

例句

阳乌生子偶成数,丹凤养雏同此名。 霍总 郡楼望九华歌

典故
月落乌啼


《全唐诗》卷二百四十二〈枫桥夜泊【夜泊枫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典故
瞻乌爰止


《毛诗正义》卷十二之一〈小雅·节南山之什·正月〉~397~
忧心茕茕,念我无禄。民之无辜,并其臣仆。哀我人斯,于何从禄?瞻乌爰止,于谁之屋?
《昭明文选》卷五十六〈箴铭诔上·铭·石阙铭〉~243~
在齐之季,昏虐君临,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刑酷然炭,暴踰膏柱,民怨神怒,众叛亲离,蹐地无归,瞻乌靡托。
典故
朱博乌集

相关人物
朱博


《汉书》卷八十三《朱博传》
以御史大夫何武为大司空,封列侯,皆增奉如丞相,以备三公官焉。议者多以为古今异制,汉自天下之号下至佐史皆不同于古,而独改三公,职事难分明,无益于治乱。是时御史府吏舍百馀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乌去不来者数月,长老异之。后二岁馀,朱博为大司空,奏言「帝王之道不必相袭,各繇时务。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今更为大司空,与丞相同位,未获嘉祐。故事,选郡国守相高第为中二千石,选中二千石为御史大夫,任职者为丞相,位次有序,所以尊圣德,重国相也。今中二千石未更御史大夫而为丞相,权轻,非所以重国政也。臣愚以为大司空官可罢,复置御史大夫,遵奉旧制。臣愿尽力,以御史大夫为百僚率。」哀帝从之,乃更拜博为御史大夫。

例句

朱博乌集,萧芝雉随。 李瀚 蒙求

典故
乌攫肉
 

《汉书·黄霸传》
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肉。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黄)霸与语道此。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吏大惊,以霸具知其起居,所问毫毫不敢有所隐。

简释

乌衔肉:喻公差辛劳,或喻体察下情。宋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之一:“无人可诉乌衔肉,忆弟难凭犬附书。”


例句

无人可诉乌衔肉,忆弟难凭犬附书。 苏轼 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之一

《國語辭典》:乌龟(烏龜)  拼音:wū guī
1.动物名。身体呈扁形,背部有长圆形硬壳,黑褐色。有花纹,头尾及四肢皆可缩入甲壳内。趾有蹼,能游泳,生长在湖泊、河川中,以杂草、小动物为食。甲壳可以入药。也称为「王八」、「元绪」。
2.骂人的话。指妻子有外遇的人,亦指办事不力、没有担当的人。如:「缩头乌龟」。《文明小史》第一二回:「你们这些瞎眼的乌龟,还不替我睁开眼睛看看箱子上的封条,可是我们制台大人的不是?」
3.称妓院的男主人或男仆。《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你不懂,但凡娼家乌龟,必是性狠的。你妹子既来历不明,他家必紧防漏泄。」《负曝闲谈》第一三回:「正待开言,楼下乌龟一叠连声的喊著客人来。」也称为「八老」、「王八」、「忘八」。
《國語辭典》:乌龙(烏龍)  拼音:wū lóng
1.黑色的龙。清。袁枚《子不语。卷一一。风水客》:「公面纯黑,颈以下白如雪,相传乌龙转世。」
2.晋朝时,民俗以「龙」字做为家犬的命名。后世则以乌龙泛指犬。唐。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乌龙卧不惊,青鸟飞相逐。」宋。柳永〈玉楼春。闻风歧路连银阙〉词:「乌龙未睡定惊猜,鹦武能言防漏泄。」
3.泛指出乎意料之外的错误或失误。如:「今天的篮球赛,竟然有球员误投篮框,真是太乌龙了!」
《國語辭典》:乌孙(烏孫)  拼音:wū sūn
国名。汉时建于西域,其位置相当于今新疆境内温宿县以北,伊宁市以南之地。
《漢語大詞典》:乌台旧案(烏臺舊案)
宋 苏轼 反对 王安石 新法,辗转贬谪,赋诗托讽,被人弹劾,下御史台问罪。时称为“乌台诗案”。事见 宋 朋九万 《东坡乌台诗案》。后因以“乌臺旧案”为言官谏臣受迫害的典故。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再和前韵》词:“不是先生瘖哑了,怕杀乌臺旧案。” 清 剑心 《〈轰天雷〉题词》:“此后抒辞宜作意,乌臺旧案认分明。”
《國語辭典》:乌衣巷(烏衣巷)  拼音:wū yī xiàng
地名。位于今南京市东南。东晋时王导、谢安诸贵族多居此,故世称王谢子弟为「乌衣郎」。《晋书。卷六八。纪瞻传》:「厚自奉养,立宅于乌衣巷,馆宇崇丽,园池竹木,有足赏玩焉。」唐。刘禹锡〈乌衣巷〉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漢語大詞典》:乌衔肉(烏銜肉)
汉书·循吏传·黄霸:“﹝ 黄霸 ﹞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於道旁,乌攫其肉。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 霸 与语道此。后日吏还謁 霸 , 霸 见迎劳之,曰:‘甚苦!食於道旁乃为乌所盗肉。’吏大惊,以 霸 具知其起居,所问豪氂不敢有所隐。”后因以“乌衔肉”为下情上达之典实。 宋 苏轼 《捕蝗》诗之一:“无人可诉乌衔肉,忆弟难凭犬寄书。”
分類:为下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