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类隔(類隔)  拼音:lèi gé
音韵学上指反切上字与所切之字有重唇、轻唇或舌头、舌上的不同,称为「类隔切」。切语上字与被切之字古音本相同,但后世演变成不同的声类,因而造成切语不合的现象,即称为「类隔」。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古人制反切,皆取音和,如方、府、甫、武、符等,古人皆读重唇,后儒不识古音,谓之类隔,非古人意也。」
《漢語大詞典》:侧声(側聲)
仄声。与平声相对。凡上、去、入声之字皆属之。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四:“ 梅圣俞 尝云:古人造语,有纯用平声琢句,天然浑成者,如‘枯桑知天风’是也。有纯用侧声作诗者,如‘月出断岸口,影照别舸背。且独与妇饮,颇胜俗客对。’”
《国语辞典》:字根  拼音:zì gēn
形声字所从的初符。如「仑」为「伦」、「沦」、「崙」、「论」、「纶」诸字之字根。
《國語辭典》:反纽(反紐)  拼音:fǎn niǔ
音韵学上指反切与声纽。唐代和尚神珙类聚双声之字,同四声、叠韵结合起来,作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用来解释反切的方法。
《國語辭典》:反切  拼音:fǎn qiè
古人切语之法,用二字以求一字之音,上字与所切之字双声,下字与所切之字叠韵;上字以定清浊,下字以定平上去入;如「东,德红切」、「反,甫晚切」。
《漢語大詞典》:三花马(三花馬)
唐 代边地所进良马,由尚乘局在马身印以三花飞凤之字。又崇尚与马剪鬃为饰,剪马鬃为三辫者,称三花马;五辫者称五花马。见新唐书·百官志二。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一》:“ 晏元献 家张一画《虢国出行图》,其上亦有三花马。盖三花马剪鬃为三辫耳。”
《漢語大詞典》:于陵子终(於陵子終)
於陵子仲 之字。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於陵妻:“ 楚王 闻 於陵子终 贤,欲以为相,使使者持金百鎰往聘迎之。 於陵子终 曰:僕有箕箒之妾,请入与计之……于是 子终 出谢使者而不许也,遂相与逃而为人灌园。”
分類:之字
《國語辭典》:颜筋柳骨(顏筋柳骨)  拼音:yán jīn liǔ gǔ
唐代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笔力遒劲,故称为「颜筋柳骨」。宋。陆游〈唐希雅雪鹊〉诗:「我评此画如奇书,颜筋柳骨追欧虞。」也作「颜骨柳筋」。
《漢語大詞典》:仙书云篆(仙書雲篆)
仙人所书的奇字与道家符箓之字。《剪灯馀话·月夜弹琴记》:“元本不可得,纵以相付,仙书云篆,公亦不能识也。”
《国语辞典》:德润佣书(德润佣书)  拼音:dé rùn yōng shū
德润,阚泽之字;佣书,受雇为人抄书。「德润佣书」指三国吴阚泽,家贫而好学,以替人抄书而求得学问的故事。见《三国志。卷五三。吴书。张严程阚薛传。阚泽》。
《漢語大詞典》:汉碑额(漢碑額)
指 汉 碑题额之字。多为篆书。 清 恽敬 《张皋文墓志铭》:“ 皋文 篆书,初学 李阳冰 ,后学 汉 碑额及石鼓文。”
《漢語大詞典》:起派
旧时大族以同一字或同部首之字来命名,以表示辈分的区别。《歧路灯》第九五回:“观察道:‘二侄什么名子?’ 绍闻 道:‘名叫 悟果 。’观察道:‘咦,这像僧尼派头,不可为训。此侄名 簣初 ,是学册已有注名,不必更改。这二侄就该以用字起派,以下就是心字。’ 簣初 道:‘伯大人就起个名儿,以肇其始。’观察沉吟道:‘“董之用威”,即以用威为名,以寓教思。何如呢?’”
《漢語大詞典》:连讳(連諱)
谓名讳相同。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酬嘲·杨玠》:“ 张策 戏曰:‘卿本无德量,忽共 叔室 同名。’ 玠 曰:‘尔既少才猷,敢与 伯符 连讳。’” 伯符 、 三国 吴 孙策 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