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92,分8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举仇
举骨肉
举力田
举棋不定
举觞飞白
举烛
举最先
文举
通家文举过
文举伤年
昆阳举
举双白眼送飞鸿
杞梓
千里骥
三君
典故
举仇

相关人物
叔向
 
范宣子

参考典故
叔向婴拘


《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叔向曰:乐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举不弃雠,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诗》曰:「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夫子觉者也。
《春秋左传·襄公三年》
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雠也,将立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也可。」于是羊舌职死矣。晋侯曰:「孰可以代之。」对曰:「赤也可。」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称其雠,不为谄。

例句

举仇且不弃,何必论亲疏。夫子觉者也,其能遗我乎。 萧颍士 仰答韦司业垂访五首

典故
举骨肉

相关人物
祁奚


《春秋左传·襄公三年》
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雠也,将立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也可。」于是羊舌职死矣,晋侯曰:「孰可以代之?」对曰:「赤也可。」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称其雠,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
《世说新语》上卷上《言语》
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

例句

奉公举骨肉,诛叛经寒温。 杜甫 览柏中允兼子侄数人除官制词因述父子兄弟四美载歌丝纶

典故
举力田


《汉书》卷二〈惠帝纪〉~90~
春正月,举民孝弟力田者复其身。

《春秋左传正义》卷三十六〈襄公·传二十五年〉~625~
诗曰。夙夜匪解。以事一人。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九世之卿族。一举而灭之。可哀也哉。传会于夷仪之岁。齐人城郏。其五月。秦晋为成。晋韩起如秦盟。秦伯车如晋盟。成而不结。
典故
举觞飞白


《昭明文选》卷五〈赋丙·京都下·吴都赋〉~28~
其邻则有任侠之靡,轻訬之客。缔交翩翩,傧从弈弈。出蹑珠履,动以千百。里宴巷饮,飞觞举白。翘关扛鼎。拚射壶博。鄱阳暴谑,中酒而作。唐·刘良注:「大白,杯名。有犯者,举而罚之。」
典故
举烛
   

《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说三〉~65~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举学者多似此类。
典故
举最先

相关人物
京房


《汉书》卷七十五《京房传》
「元帝于是以房为魏郡太守,秩八百石,居得以考功法治郡。房自请,愿无属刺史,得除用它郡人,自第吏千石已下,岁竟乘传奏事。天子许焉。」三国魏·如淳注:「令长属县,自课第殿最。」

例句

不作临岐恨,惟听举最先。 杜甫 送梓州李使君之任

典故  
文举

相关人物
孔融


《后汉书》卷七十〈孔融列传〉~2263~
后辟司空掾,拜中军候。在职三日,迁虎贲中郎将。会董卓废立,融每因对荅,辄有匡正之言。以忤卓旨,转为议郎。时黄巾寇数州,而北海最为贼冲,卓乃讽三府同举融为北海相。
《后汉书》卷七十〈郑孔荀列传·孔融〉~2277~
性宽容少忌,好士,喜诱益后进。及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常叹曰:「坐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与蔡邕素善,邕卒后,有虎贲士貌类于邕,融每酒酣,引与同坐,曰:「虽无老成人,且有典刑。」融闻人之善,若出诸己,言有可采,必演而成之,面告其短,而退称所长,荐达贤士,多所进,知而未言,以为己过,故海内英俊皆信服之。

例句

多惭孔北海,传教及衡门。 李德裕 余所居平泉村舍近蒙韦常侍大尹特改嘉名因寄诗以谢

殷勤孔北海,时节易流移。 武元衡 送兄归洛使谒严司空

朝瞻孔北海,时用杜荆州。 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

典故
孔李通家
 
通家文举过

相关人物
孔融


《后汉书》卷七十〈孔融列传〉~226~
融幼有异才。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时河南尹李膺以简重自居,不妄接士宾客,敕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门者言之。膺请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众坐莫不叹息。太中大夫陈炜后至坐中以告炜。炜曰:「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融应声曰:「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膺大笑曰:「高明必为伟器。」
《三国志》卷十二〈魏书·崔琰传〉~370~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续汉书》曰:「融,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太山都尉。融幼有异才。时河南尹李膺有重名,敕门下简通宾客,非当世英贤及通家子孙弗见也。融年十馀岁,欲观其为人,遂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李君通家子孙也。』膺见融,问曰:『高明父祖,尝与仆周旋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也。』众坐奇之,佥曰:『异童子也。』太中大夫陈炜后至,同坐以告炜,炜曰:『人小时了了者,大亦未必奇也。』融答曰:『即如所言,君之幼时,岂实慧乎!』膺大笑,顾谓曰:『高明长大,必为伟器。』」

例句

不是通家旧,频劳文举过。 李端 赠神童

通家殊孔李,旧好即潘杨。 柳宗元 弘农公以硕德伟才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五十韵以毕微志

典故
孔融过五十
 
孔融悲岁序
 
文举伤年

相关人物
孔融


《昭明文选》卷四十一〈书上·论盛孝章书〉~873~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有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永年矣!

例句

仲山方补衮,文举自伤年。 武元衡 奉酬中书相公至日圜丘行事合于中书宿斋移止于集贤院叙情见寄之什

莫怪孔融悲岁序,五侯门馆重娄卿。 武元衡 酬谈校书长安秋夜对月寄诸故旧

孔融过五十,海内故人稀。 耿湋 赠胡居士

典故
昆阳举
  
昆阳功业

相关人物
刘秀(汉光武帝)
 
王莽


《汉书》卷九十九下《王莽传下》
昆阳时已降汉,汉兵守之。严尤、陈茂与二公会,二公纵兵围昆阳。严尤曰:「称尊号者在宛下,宜亟进。彼破,诸城自定矣。」邑曰:「百万之师,所过当灭,今屠此城,喋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邪!」遂围城数十重。城中请降,不许。严尤又曰:「『归师勿遏,围城为之阙』,可如兵法,使得逸出,以怖宛下。」邑又不听。会世祖悉发郾、定陵兵数千人来救昆阳,寻、邑易之,自将万馀人行陈,敕诸营皆按部毋得动,独迎,与汉兵战,不利。大军不敢擅相救,汉兵乘胜杀寻。昆阳中兵出并战,邑走,军乱。大风蜚瓦,雨如注水,大众崩坏号謼虎豹股栗士卒奔走,各还归其郡。邑独与所将长安勇敢数千人还雒阳。关中闻之震恐,盗贼并起。

例句

庶同昆阳举,再睹汉仪新。 李白 赠张相镐二首

千载昆阳好功业,与君门下作恩威。 罗隐 经故洛阳城

熊罴驱涿鹿,犀象走昆阳。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典故
目送飞鸿
 
目送归鸿
 
目送孤鸿
 
目送征鸿
 
挥五弦
 
送飞鸟
 
手挥五弦
 
失飞鸿
 
中散送飞鸿
 
挥弦送鸿
 
举双白眼送飞鸿
 
送目鸣琴
 
断鸿远目
 
手挥七弦亦
 
手寄七弦桐,目送飞鸿

相关人物
嵇康


《昭明文选》卷二十四〈诗丙·赠答二·赠秀才入军五首〉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泰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例句

身骑天马多意气,目送飞鸿对豪贵。 任华 寄李白

鸿飞灭处犹目送,蝶舞闲时梦忽成。 权德舆 奉和礼部尚书酬杨著作竹亭歌

醉来倚玉无馀事,目送归鸿笑复歌。 钱起 仲春宴王补阙城东小池

越禽唯有南枝分,目送孤鸿飞向西。 顾况 送大理张卿(一题作送张卫尉)

典故
相关人物
椒举


《国语·楚语上》
「晋卿不若楚,其大夫则贤,其大夫皆卿材也。若杞梓、皮革焉,楚实遗之,虽楚有材,不能用也。」三国吴·韦昭注:「杞梓,良材也。」

例句

杞梓无遗用,刍荛不忘询。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

新识几人知杞梓,故园何岁长蓬蒿。 吕温 道州敬酬何处士书情见赠

闻有蓬壶客,知怀杞梓材。 白居易 酬卢秘书二十韵

席上弟兄皆杞梓,花前宾客尽鸳鸾。 韩偓 和王舍人抚州饮席赠韦司空

当今圣人求侍从,拔擢杞梓收楛箘。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

况当营都邑,杞梓用不疑。 韩愈 送张道士

典故
相关人物
陈仲举


《艺文类聚》卷二十二
京师号曰:陈仲举昂昂如千里骥,周孟玉浏浏如松下风。(据《艺文类聚》卷二十二引)

例句

欲追千里骥,终是谢连镳。 慧净 和卢赞府游纪国道场

典故
相关人物
刘淑
 
窦武
 
陈蕃(字仲举)


《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列传〉~287~
自是正直废放,邪枉炽结,海内希风之流,遂共相摽搒,指天下名士,为之称号。上曰「三君」,次曰「八俊」,次曰「八顾」,次曰「八及」,次曰「八厨」,犹古之「八元」、「八凯」也。窦武、刘淑、陈蕃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李膺、荀翌、杜密、王畅、刘祐、魏朗、赵典、朱为「八俊」。俊者,言人之英也。郭林宗、宗慈、巴肃、夏馥、范滂、尹勋、蔡衍、羊陟为「八顾」。顾者,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张俭、岑晊、刘表、陈翔、孔昱、苑康、、翟超为「八及」。及者,言其能导人追宗者也。度尚、张邈、王考、刘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为「八厨」。厨者,言能以财救人者也。
《南史》卷五十九〈任昉列传〉
昉好交结,奖进士友,不附之者亦不称述,得其延誉者多见升擢,故衣冠贵游莫不多与交好,坐上客恒有数十。时人慕之,号曰任君,言如汉之三君也。在郡尤以清洁著名,百姓年八十以上者,遣户曹掾访其寒温。尝欲营佛斋,调枫香二石,始入三斗,便出教长断,曰:「与夺自己,不欲贻之后人。」郡有蜜岭及杨梅,旧为太守所采,昉以冒险多物故,即时停绝,吏人咸以百馀年未之有也。为家诫,殷勤甚有条贯。陈郡殷芸与建安太守到溉书曰:「哲人云亡,仪表长谢。元龟何寄,指南何托?」其为士友所推如此。
《國語辭典》:举棋不定(舉棋不定)  拼音:jǔ qí bù dìng
本指拿著棋子,不能决定下一步怎样下。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后比喻做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唐。刘肃《大唐新语。卷一二。酷忍》:「晋王仁厚,守文之良主也。且举棋不定,前哲所戒,储位至重,岂宜数易?」
《國語辭典》:燕说(燕說)  拼音:yān shuō
1.穿凿附会之说。参见「郢书燕说」条。唐。黄庭坚 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以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为韵:「谈经用燕说,束弃诸儒传。」
2.书名。清史官梦兰撰,一卷。列举北京一带方言,證以古训,其体裁略同恒言录。
分類:穿凿附会
《國語辭典》:郢书燕说(郢書燕說)  拼音:yǐng shū yān shuō
郢人在给燕相的信中误写「举烛」二字,而燕相则解释尚明、任贤之义。典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后比喻穿凿附会,扭曲原意。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泺阳消夏录四》:「是不必然,亦不必不然,郢书燕说,固未为无益。」也作「燕说」。
分類:曲解原意
《漢語大詞典》:燕郢
犹穿凿。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三坟补逸引:“三坟,太上之典也……其书竹简,其文科斗,其出丘墓,经而参之,史而伍之, 燕 郢 而説之,凡以强之於坟,亡弗协也。”参见“ 燕説 ”。
分類:穿凿
《國語辭典》:燕说(燕說)  拼音:yān shuō
1.穿凿附会之说。参见「郢书燕说」条。唐。黄庭坚 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以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为韵:「谈经用燕说,束弃诸儒传。」
2.书名。清史官梦兰撰,一卷。列举北京一带方言,證以古训,其体裁略同恒言录。
分類:穿凿附会
《國語辭典》:郢书燕说(郢書燕說)  拼音:yǐng shū yān shuō
郢人在给燕相的信中误写「举烛」二字,而燕相则解释尚明、任贤之义。典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后比喻穿凿附会,扭曲原意。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泺阳消夏录四》:「是不必然,亦不必不然,郢书燕说,固未为无益。」也作「燕说」。
分類:曲解原意
《漢語大詞典》:孔北海
即 孔融 。 汉 末文学家, 建安 七子之一。因其曾为 北海 相,故称。 唐 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诗:“朝瞻 孔北海 ,时用 杜荆州 。” 唐 李德裕 《余所居平泉村舍近蒙韦常侍大尹特改嘉名因寄诗以谢》:“多惭 孔北海 ,传教及衡门。”
《國語辭典》:孔融  拼音:kǒng róng
人名。(西元153~208)字文举,东汉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有俊才,为建安七子之一,汉献帝时为北海相,世称孔北海;立学校,表儒术,后拜大中大夫,为曹操所杀。
《国语辞典》:昆阳(昆阳)  拼音:kūn yáng
地名。汉时设县,在今河南省叶县。汉光武帝曾于此大破王莽军队,是历史上著名的昆阳之战。
《國語辭典》:杞梓  拼音:qǐ zǐ
杞、梓皆为良木,用以比喻有用的人材。《南史。卷五六。庾域传》:「荆南杞梓,其在斯乎?」《文选。江淹。杂体诗。卢中郎》:「自顾非杞梓,勉力在无逸。」
《漢語大詞典》:千里骥(千里驥)
犹千里马。喻良才。艺文类聚卷二二引《青州先贤传》:“京师号曰:‘ 陈仲举 昂昂如千里驥, 周孟玉 瀏瀏如松下风。’”
《漢語大詞典》:三君
(1).指 春秋 时 鲁国 宣公 、 成公 、 襄公 三国君。左传·襄公五年:“君子是以知 季文子 之忠于公室也。相三君矣,而无私积,可不谓忠乎?” 明 杨慎 《季文子三思》:“ 季文子 相三君,其卒也无衣帛之妾、食粟之马,无藏金玉,无重器备, 左氏 侈然称之。”
(2).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 东汉 窦武 、 刘淑 、 陈蕃 。后汉书·党锢传序:“ 竇武 、 刘淑 、 陈蕃 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蔡伯喈 评之曰: 陈仲举 彊於犯上, 李元礼 严於摄下。犯上难,摄下易, 仲举 遂在三君之下, 元礼 居八俊之上。”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时论其( 严顥亭 )名,在三君八俊之间。”
(3).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 东汉 陈寔 及其子 陈纪 、 陈谌 。后汉书·陈纪传:“弟 諶 ,字 季方 ,与 纪 齐德同行,父子并著高名,时号三君。” 唐 张说 《中书令逍遥公墓志铭》:“公( 韦嗣立 )考侍中,为国元辅,兄 承庆 ,当代齐名。咸以令德,继和金鼎; 扶阳 二相, 陈氏 三君,復追美矣。”
(4).指 明 末东林党的 赵南星 、 邹元标 和 顾宪成 。见明史·赵南星传
(5).指三茅君。 唐 陆龟蒙 《闲居杂题·饮岩泉》诗:“已甘 茅洞 三君食,欠买 桐江 一朵山。”详“ 三茅君 ”。
《漢語大詞典》:三茅君
道家传说中的三神仙,即 茅盈 及其弟 茅固 、 茅衷 。据传为 汉景帝 时 咸阳 人,先后隐 句曲山 (后名 三茅山 ,简称 茅山 ,在今 江苏 句容县 ),得道成仙, 太上老君 分别授为司命真君、定箓真君、保命仙君。世称三 茅君 。道教清微派尊为教祖。见茅山志卷五。梁书·处士传·陶弘景:“於是止於 句容 之 句曲山 ……昔 汉 有 咸阳 三 茅君 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 茅山 。”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序丹灶:“自三 茅君 以 丹阳 岁歉,死者盈道,因取丹头点银为金,化铁为银,以救饥人,故后人以煅粉点铜者,名其法曰丹阳。” 清 赵翼 《茅山纪游》诗之三:“所以三 茅君 ,于焉吸清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