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文学改良刍议(文学改良刍议)  拼音:wén xué gǎi liáng chú yì
民国六年胡适所发表,倡导用白话文写作的主张。
《国语辞典》:相即相入  拼音:xiāng jí xiāng rù
中国佛教华严宗基本主张之一。一切现象同体且相互包含的关系。同体关系谓之相即,相互包含的关系谓之相入。《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如此一门既具足无穷个无尽,及相即相入等成无尽者,馀一一门中皆悉如是。」
《国语辞典》:邪说异端(邪说异端)  拼音:xié shuō yì duān
异于正统思想的学说、主张。如:「世乱则邪说异端横行。」也作「异端邪说」。
《国语辞典》:武装中立(武装中立)  拼音:wǔ zhuāng zhōng lì
中立国采取军事防卫措施,使它们所主张的中立权利不受任一交战国的威胁。
《国语辞典》:先验主义(先验主义)  拼音:xiān yàn zhǔ yì
与经验主义相对,先验即先于经验,主张无需经验或先于经验可以获得知识的哲学思潮。通常理性主义者相信存在先验知识。
《国语辞典》:行为主义(行为主义)  拼音:xíng wéi zhǔ yì
一种心理学理论。主张研究人类行为应与研究动物行为一样,利用客观测量,解释环境与行为学习之间的关系,不探讨意识与一切内在心理历程对行为的影响。
《国语辞典》:土地国有(土地国有)  拼音:tǔ dì guó yǒu
1.一种土地改革。主张凡山林、沼泽、水利、矿场等非私人土地,都归政府所有,由政府管理开发。
2.主张一国之内的土地,皆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管理与开发之观点。源于马克思主义对土地公共化的相关论述。
《国语辞典》:五权分立(五权分立)  拼音:wǔ quán fēn lì
孙中山先生所提出之政府治权分化主张,分为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各自平等相维。
《国语辞典》:万法唯识(万法唯识)  拼音:wàn fǎ wéi shì
佛教瑜伽行派的基本主张。谓一切现象都是心识的转化变现。所以现象是虚幻,只有心识是真实有。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所以梦、幻、空花,何劳把捉。」
《国语辞典》:种族主义(种族主义)  拼音:zhǒng zú zhǔ yì
Racism
种族主义是一套思想主张,相信个体的智商与能力优劣取决于其所属种族的身体遗传等本质性特质,而非后天社会文化涵养所形成;并认为种族之间有高下之别,特定种族的品质优于其他种族。
《国语辞典》:姚江学派(姚江学派)  拼音:yáo jiāng xué pài
明代王守仁所创的学派。主张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因王守仁是浙江省馀姚人,故其学说称为「姚江学派」。也称为「阳明学派」。
《国语辞典》:阳明学派(阳明学派)  拼音:yáng míng xué pài
明王守仁所创的学派。主张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因王守仁是浙江省馀姚人,故其学说也称为「姚江学派」。
《国语辞典》:阳明哲学(阳明哲学)  拼音:yáng míng zhé xué
明王守仁所主张的学说。以致良知为主,提倡知行合一之说。
《国语辞典》:馀姚之学(馀姚之学)  拼音:yú yáo zhī xué
明代王守仁主张的学说。以致良知为主,提倡知行合一。因王守仁为浙江省馀姚县人,故称为「馀姚之学」。
《国语辞典》:右翼分子  拼音:yòu yì fèn zǐ
主张维持政经、社会等的现状,反对激烈改革的人。亦泛指在文艺、学术、思想等方面趋于保守的人。如:「他是个极保守的右翼分子,对于公司的种种改革均力表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