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主名  拼音:zhǔ míng
1.命名。《书经。吕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
2.主犯的名字。《新唐书。卷一一二。韩思彦传》:「使并州,方贼杀人,主名不立,醉胡怀刀而污,讯掠已服。」《醒世恒言。卷一三。勘皮靴单證二郎神》:「太尉道:『这贼已有主名了,却是干碍太师面皮,不敢擅去捉他。』」
《漢語大詞典》:长雄(長雄)
(1).为首、称雄。汉书·鲍宣传:“﹝ 宣 ﹞以为其地宜田牧,又少豪俊,易长雄,遂家于 长子 。” 颜师古 注:“长,为之长帅也;雄,为之雄豪也。” 唐 刘禹锡 《原力》:“彼力也长雄於匹夫,然犹驛其騑,餼其食。”
(2).指为首、称雄的强者。 唐 韩愈 《鳄鱼文》:“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 林纾 《〈慎宜轩文集〉序》:“ 阳湖 诸老,復各树一帜,争为长雄。”
《漢語大詞典》:首公
以公务为首要。即“奉公”
《漢語大詞典》:牛李
(1). 唐文宗 时大臣 牛僧孺 、 李宗闵 的并称。新唐书·李逢吉李宗闵等传赞:“ 僧孺 、 宗閔 以方正敢言进,既当国,反奋私昵党,排撆所憎,是时权震天下,人指曰‘牛李’。”
(2).指 唐 朝以 牛僧孺 、 李宗闵 为首和以 李吉甫 、 李德裕 父子为首的两个宗派。新唐书·李德裕传:“﹝ 李逢吉 ﹞欲引 僧孺 益树党,乃出 德裕 为 浙西 观察使。俄而 僧孺 入相,由是 牛 李 之憾结矣。”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辨牛李之党:“ 唐 人指 牛 李 之党,谓 牛僧孺 、 李德裕 也。新唐书乃嫁其名於 李宗閔 曰:人指为‘牛李’,非盗谓何?虽欲为 德裕 讳,然非其实矣。”
《國語辭典》:头子(頭子)  拼音:tóu zi
1.首领。如:「犯罪头子」、「流氓头子」。也称为「头领」。
2.填好年月的命令状,是旧时的下行公文。《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郭威自河中归,道经洛阳,见西京留守王守恩贪鄙聚敛,刻剥百姓,径出枢密院头子,命白文珂代守恩做西京留守。」
《漢語大詞典》:头子钱(頭子錢)
(1). 唐 宋 时按一定比例在法定租赋外加收的或在官府出纳时抽取的税钱,为附加税的一种。 宋 汪应辰 《论勘合钱比旧增重疏》:“人户输纳官物,以钱陌取之者,曰头子钱……头子钱,本起於除陌钱,盖 唐 五代 不得已之政,本朝因循未能尽革。”亦省称“ 头子 ”。 宋 叶适 《经总制钱一》:“其时所在艰窘,无以救急,故减役钱,除头子,卖糟酵以相补足。”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七年:“役钱每千纳头子五文,凡修官舍、作什器、夫力、輦载之类,并用此钱。”
(2).聚赌抽头所抽的钱。 清 曾国藩 求阙斋读书录·文献通考:“近世赌博者百钱取五文入公,亦曰头子钱。”
《漢語大詞典》:魁杰(魁傑)
(1).高大雄健。魏书·陈留王虔传:“ 虔 姿貌魁杰,武力絶伦。” 宋 王禹偁 《前普州刺史康公预撰神道碑》:“公形貌魁杰,知谋宏远,刚而有变,勇而能仁。” 金 王若虚 《千户贾侯父墓铭》:“ 侯 仪度魁杰,胸次洒落。”
(2).犹杰出。 唐 杜牧 《史将军》诗之二:“壮气盖 燕 赵 ,耽耽魁杰人。” 宋 叶适 《黄子耕墓志铭》:“取友虽魁杰士,而皆行篤言信,步步著绳墨。”
(3).指杰出的人,为首的人。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三年:“ 王守澄 、 仇士良 ……为之魁杰,至自称‘定策国老’,目天子为门生。” 清 龚自珍 《尊隐》:“古先册书,圣智心肝,人工精英,百工魁杰所成。”
《漢語大詞典》:大巫
(1).指为首的或法术高明的巫师。史记·滑稽列传:“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繒单衣,立大巫后。” 宋 陆游 《龙湫歌》:“明朝父老来赛雨,大巫吹簫小巫舞。”
(2).比喻自己所敬服的人。 唐 杜甫 《赠韦左丞丈济》诗:“不谓矜餘力,还来謁大巫。”参见“ 小巫见大巫 ”。
《國語辭典》:首事  拼音:shǒu shì
首先发难起事。《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且楚首事,当令于天下。」
《國語辭典》:头脑(頭腦)  拼音:tóu nǎo
1.头颅。《后汉书。卷七七。酷吏列传。序》:「若其揣挫彊埶,摧勒公卿,碎裂头脑而不顾,亦为壮也。」
2.脑筋、思想。唐。杜牧〈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诗:「我初到此未三十,头脑钐利筋骨轻。」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六○首之五八:「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铜买酒回。」
3.头绪、条理。如:「他办事很有头脑。」《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长安》:「好几日饭不得饱吃,东奔西趁,没个头脑。」
4.首领、主脑人物。《红楼梦》第五六回:「单你们有一百个也不成个体统,难道没有两个管事的头脑带进大夫来?」《九命奇冤》第一三回:「这里又有聚仙馆的林大有,他是个私贩烟土的头脑。」
5.结婚的对象。《水浒传》第八回:「万望娘子休等小人,有好头脑,自行招嫁,莫为林冲误了贤妻。」《警世通言。卷一四。一窟鬼癞道人除怪》:「婆子道:『教授方才二十有二,却像三十以上人。想教授每日价费多少心神!据老媳妇愚见,也少不得一个小娘子相伴。』」
6.理由、原因。《警世通言。卷二○。计押番金鳗产祸》:「押番不知头脑,走出房门看时,周三让他过一步,劈脑后便剁。」《二刻拍案惊奇》卷一○:「果然莫翁在莫妈面前,寻个头脑,故意说丫头不好,要卖他出去。」
7.主顾。《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长安》:「似这寸金田地,偏有卖主,没有受主,敢则经纪们不济,须自家出去寻个头脑。」
8.一种用肉与杂味配合的酒。《水浒传》第五一回:「那李小二,人丛里撇了雷横,自出外面赶碗头脑去了。」《金瓶梅》第九八回:「王六儿安排些鸡子肉圆子,做了个头脑,与他扶头。」也称为「头脑酒」。
《國語辭典》:头路(頭路)  拼音:tóu lù
1.端绪、线索、办法。《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平空不见了五十绽大银,见今著落临安府提捉贼人,十分紧急,没有头路得获,累害了多少人。」
2.门路。《西游记》第四○回:「八戒道:『正是,趁早散了,各寻头路,多少是好。那西天路无穷无尽,几时能得到?』」
3.对象。《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我今苟延性命,与死无二,便多活几年,没甚好处。不如早早死了,出脱了娘子。他也得趁少年美貌,别寻头路。」
4.投靠的人,主人。《醒世恒言。卷三五。徐老仆义愤成家》:「他家许多人,都存住不得,各自四散去了。你何不也别了他,另寻头路?」
5.闽南方言。指职业。
《國語辭典》:头脑酒(頭腦酒)  拼音:tóu nǎo jiǔ
一种杂有肉及药材的热酒。《金瓶梅》第七六回:「到次日,西门庆早起,约会何千户来到,吃了头脑酒起身,同往郊外送侯巡抚去了。」也称为「投脑酒」、「头脑」、「头脑汤」。
分類:和杂配制
《國語辭典》:头儿(頭兒)  拼音:tóu ér
1.首领。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叫道将那为头儿失火的拿下。」
2.旧时对衙役的尊称。《老残游记》第五回:「吴氏便知事体不好,立刻叫人把三班头儿请来。」也作「衙役」。
3.极点。如:「这人无耻到此地步,实在也算到了头儿了!」
4.对象。《西游记》第八二回:「妖精道:『留五湖明月在,何愁没处下金钩?』把这厮送出去,等我别寻一个头儿罢!」
5.滋味。如:「不给你苦头儿吃,你是不会老实说出来的。」
《國語辭典》:头钱(頭錢)  拼音:tóu qián
1.聚赌抽头所得的钱。《儒林外史》第一九回:「知道三老爹到家几日了,送几个头钱来与老爹接风。」《官场现形记》第二一回:「纵然不能赢钱,弄他们两个头钱,贴补贴补候补之用,也是好的。」也称为「头子钱」、「头儿钱」。
2.用作赌具的铜钱。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二折:「我去那新红盒子内,拿著这常占胜不占输,只愁富不愁穷,明丢丢的几个头钱问。」《水浒传》第三八回:「当时李逵慌忙跑出城外小张乙赌房里来,便去场上,将这十两银子撇在地下,叫道:『把头钱过来,我博。』」
《國語辭典》:头首(頭首)  拼音:tóu shǒu
第一。《醒世姻缘传》第四六回:「这是我的个头首孩子,那穷就不说得了;我如今也有碗饭吃,怎舍的把个孩子放在人家?」
《國語辭典》:王长(王長)  拼音:wàng zhǎng
称雄。《庄子。山木》:「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楠梓豫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虽羿、逢蒙不能眄睨也。」
《漢語大詞典》:首乱(首亂)
(1).带头作乱。 唐 陈子昂 《谏用刑书》:“恶其首乱倡祸,法合诛屠,将息奸源,穷其党与。”明史·刘基传:“ 基 言 方 氏兄弟首乱,不诛无以惩后。”
(2).作乱之为首者。明史·胡海传:“ 武冈 、 靖州 、 五开 诸 苗 蛮先后作乱,悉捕诛首乱而抚其餘众,迁都督僉事。”
《國語辭典》:党魁(黨魁)  拼音:dǎng kuí
一党的领袖。
《國語辭典》:主谋(主謀)  拼音:zhǔ móu
主要策划计谋的人。法律上则指教唆、主使他人从事犯罪行为的人。如:「检方正漏夜侦察这件抢案的主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