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中尊
亦作“ 中樽 ”。亦作“ 中罇 ”。
(1).古代中等容量的酒器。周礼·春官·鬯人“庙用脩” 汉 郑玄 注:“脩读曰卣。卣,中尊,谓献象之属。”
(2).中等的酒。详“ 上尊 ”。
(3).泛指酒。 北周 庾信 《奉报赵王惠酒》:“始闻传上命,定是赐中罇。” 唐 杨炯 《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 原子思 之厚秩徧给乡人, 孔文举 之中樽延留坐客。”
(4).位于中央的佛象。 宋 苏轼 《观音赞》:“ 軾 亦家藏 度州 小孟 画 观世音 ,捨为中尊。”
《國語辭典》:上尊  拼音:shàng zūn
1.祭祀时陈列在最前的酒杯。《礼记。郊特牲》:「黄目,郁气之上尊也。」唐。孔颖达。正义:「祭祀时列之最在诸尊之上,故云上也。」
2.尊奉、尊崇。《史记。卷三九。晋世家》:「十二年冬,齐顷公如晋,欲上尊晋景公为之,景公让不敢。」
《漢語大詞典》:中科
犹中品,中等。《周书·苏绰传》:“今之宰守,当勤於中科,而慕其上善。如在下条,则刑所不赦。”
(1).合格。晋书·孔坦传:“至是,帝申明旧制,皆令试经,有不中科,刺史、太守免官。”
(2).科举考试中选。 唐 韩愈 《赠张童子序》:“始自县考试,定其可举者,然后升于州若府,其不能中科者,不与是数焉。” 宋 王傥 唐语林·文学:“ 张维 、 皇甫川 、 郭鄩 、 刘庭辉 ,以古风著;虽然,皆不中科。”
《漢語大詞典》:大弓
(1).古代良弓名。《春秋·定公八年》:“盗窃寳玉、大弓。” 杜预 注:“大弓, 封父 之繁弱。” 孔颖达 疏:“此寳玉大弓必是国之重寳,歷世掌之,故自 刘歆 以来説《左氏》者,皆以为 夏后氏 之璜, 封父 之繁弱, 成王 所以分 鲁公 也。”
(2).古代六弓之一,是一种强弱程度中等的弓。周礼·夏官·司弓矢:“唐弓、大弓以授学射者、使者、劳者。” 郑玄 注:“学射者弓用中,后习强,弱则易也。使者、劳者弓亦用中,远近可也。”
《漢語大詞典》:中民
(1).一般官吏。管子·君臣下:“有大臣之乱,有中民之乱。” 尹知章 注:“中民,谓百吏之属也。”
(2).普通的人。庄子·外物:“惠以欢为驁,终身之丑,中民之行进焉耳。” 王先谦 集解:“中民,庸人也。”
(3).中等家产的人。史记·孝文本纪:“百金,中民十家之产。”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今富户先已残破,中民又有积欠,谁敢赊卖物货?”
《漢語大詞典》:中县(中縣)
(1).指中原。《汉书·高帝纪下》:“前时 秦 徙中县之民南方三郡。”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中县之民,中国县民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辨命论》:“居先王之桑梓,窃名号於中县。” 唐 许景先 《奉和御制春台望》:“睿德在青阳,高居视中县。”
(2).中等规模的县。 唐 代诸州分上县、中县、中下县、下县诸等。 宋 诸路所属亦有中县、中下县之分。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三宋史·地理志
《漢語大詞典》:中臣
(1).德行中等的臣子。荀子·大略:“下臣事君以货,中臣事君以身,上臣事君以人。”
(2).内臣,宦官。《后汉书·杨震传》:“其日戊辰,三者皆土,位在中宫,此中臣近官盛於持权用事之象也。” 唐 杜牧 《燕将录》:“今王师越 魏 伐 赵 ,不使耆臣宿将而专付中臣,不输天下之甲而多出禁甲,君知谁为之谋?”
《漢語大詞典》:中饥(中飢)
中等程度的饥荒。汉书·食货志上:“小飢则发小孰之所歛,中飢则发中孰之所歛,大飢则发大孰之所歛,而糶之。”
《漢語大詞典》:中稔
中等年成。 清 冯桂芬 《江阴损赈录序》:“余自 金坛 移宰 江阴 ,閲两年。癸巳,岁中稔。既毕登,淫雨猝至。”
分類:中等年成
《國語辭典》:理气(理氣)  拼音:lǐ qì
1.调理呼吸。《文选。潘岳。笙赋》:「援鸣笙而将吹,先嗢哕以理气。」
2.文章的义理与气势。明。宋濂〈故灊峰先生府君墓志铭〉:「其学以圣贤为宗,其文以理气为主,其行以忠信为本。」
3.理与气,为性理学用语。理是事物的条理或准则,气则是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朱子语类。卷一。太极天地上》:「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理与气本无先后之可言。」
4.中医上使用有行气解郁、补中益气等作用的药物,来治疗气滞、气逆、气虚等病的方法。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宾退杂识》:「螃蟹石七两,一匣,治肚疼,保心理气,去毒火。」
5.专以星象方位定吉凶的堪舆家称为「理气」。
《國語辭典》:中将(中將)  拼音:zhōng jiàng
1.中等才能的将领。《淮南子。兵略》:「及至中将,上不知天道,下不知地利,专用人与势,虽未必能万全,胜钤必多矣!」
2.我国现行军制中,低于上将,高于少将的将领军衔。
《漢語大詞典》:中甲
金 代科举考试进士及第、成绩属中等者。参阅金史·选举志二
中甲科。谓考中进士。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渴睡汉及第》:“ 吕 ( 吕蒙正 )明年中甲,寄声 胡 ( 胡旦 )曰:‘渴睡汉状元及第矣!’”
《國語辭典》:中学(中學)  拼音:zhōng xué
1.清末到五四运动前后对中国传统学术的称呼。《文明小史》第四六回:「但是劳航芥平日佩服他中学淹深,他也佩服劳航芥西文渊博。」
2.实施中等教育的学校,程度在小学与大学之间。
《漢語大詞典》:中马(中馬)
(1).指古代驾车时居中的马。又称服马。左传·定公九年“吾从子如驂之靳” 晋 杜预 注:“靳,车中马也。” 唐 孔颖达 疏:“靳是中马之驾具,故以靳表中马。云:‘騏騮是中,騧驪是驂。’是名服马为中马也。”
(2).中等的马。史记·大宛列传:“ 汉 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牡牝三千餘匹。”新唐书·百官志三:“掌饲马牛,给养杂畜。良马一丁,中马二丁,駑马三丁,乳驹、乳犊十给一丁。”
《漢語大詞典》:监学(監學)
清 末在中等以上学堂设立的学官。也称学监。主管学生的学习、生活起居和日常行为。 鲁迅 《呐喊·头发的故事》:“ 宣统 初年,我在本地的中学校做监学。”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三篇七:“﹝ 秦公 ﹞来函以监学相委,以为整理本校非鄙人之力不能。”
指国子监。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宋史·职官志五:“﹝ 建炎 ﹞十三年,太学成,增置博士、正、録。参用 元祐 、 绍圣 监学法,修立监学新法。” 元 虞集 《请吴先生书》:“先生抱道怀德,经明行脩,係乎监学者匪轻。”
《漢語大詞典》:中医(中醫)
符合医理。汉书·艺文志:“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於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音律》:“传奇中宾白之繁,实自予始……与其留餘地以待增,不若留餘地以待减。减之不当,犹存作者深心之半,犹病不服药之得中医也。”
分類:中医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