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昆仑(昆侖)
亦作“崐仑2”。
(1).古代亦写作“昆仑”。 昆仑山 。在 新疆 西藏 之间,西接 帕米尔 高原,东延入 青海 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 昆仑山 上有 瑶池 、 阆苑 、 增城 、 县圃 等仙境。庄子·天地:“ 黄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楚辞·离骚:“邅吾道夫 崑崙 兮,路修远以周流。” 唐 韩愈 《杂诗》之三:“ 崑崙 高万里,岁尽道苦邅。”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 黄 流乱注?”
(2).古代西方国名。书·禹贡:“织皮, 崐崘 、 析支 、 渠 、 搜 ,西戎即叙。” 孔 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一说此指 昆仑山 。 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曰:“衣皮之民,居此 崑崙 、 析支 、 渠搜 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3).古代泛指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各国或其国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闇中大战, 谦之 手射 阳迈 柁工,船败纵横, 崑崙 单舸接得 阳迈 。” 唐 张籍 《昆仑儿》诗:“ 崑崙 家住海中洲,蛮客将来 汉 地游。”旧唐书·南蛮传·林邑:“自 林邑 以南,皆卷髮黑身,通号为 崑崙 。”
(4).“ 崑崙奴 ”的省称。 唐 王维 《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龕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并师子、崑崙各二。”
(5).泛指奴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余德:“向暮,有两崑崙捉马挑灯,迎导以去。”参见“ 崑崙奴 ”。
(6).特指 昆仑 奴 磨勒 。 明 王錂《春芜记·说剑》:“你看他乘云驾雾凭虚走,早把那 崑崙 秘术来传受。” 清 顾彩 《髯樵传》:“女泣如雨,诉失身状,愿公为 崑崙 。”参见“ 崑崙奴 ”。
(7).古代称皮肤黑色的人。晋书·后妃传下·孝武文李太后传:“时后为宫人,在织坊中,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崐崘。”旧五代史·慕容彦超传:“尝冒姓 阎 氏,体黑麻面,故谓之 阎崑崙 。”
(8).指玉制酒器。 唐 李商隐 《魏侯第东北楼堂书所见成篇》:“锁香金屈戌,带酒玉崑崙。”
(9).酒名。“ 崑崙觴 ”的省称。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赠魏处士五贶诗·诃陵樽》:“外堪欺玳瑁,中可酌崑崙。”原注:“酒名。”参见“ 崑崙觴 ”。
(10).道教语。指头脑。云笈七籤卷十二引《太上黄庭外景经》:“子欲不死修崑崙。”云笈七籤卷十七:“眼为日月,髮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崑崙。”
(11).脐之别名。黄庭内景经·治生“兼行形中八景神” 梁丘子 注引《玉纬经》:“脐中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极,一名太渊,一名崑崙,一名特枢。”
(1).山名。在 西藏 、 新疆 和 青海 之间。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淮南子·原道训》:“经纪山川,蹈腾 昆仑 ,排閶闔,沦天门。” 高诱 注:“ 昆仑 ,山名也。在西北,其高万九千里。” 陈毅 《昆仑山颂》诗:“ 昆仑 魄力何伟大,不以丘壑博盛名。”
(2).指 汉 代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记·封禅书:“ 济南 人 公玊带 上 黄帝 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 昆仑 ,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参见“ 昆仑道 ”。
(3).古障塞名、一名 昆仑障 。 西汉 置。在今 甘肃省 安西县 南。为宜禾都尉治所。
(4). 东晋 南朝 时指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其肤色较黑。南齐书·王琨传:“父 懌 不慧,侍婢生 琨 ,名为 崑崙 。”按,崑崙,同“ 昆仑 ”。参阅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昆仑》
(5).我国古代泛称今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以至 东非 之人为昆仑。参阅太平御览卷七八六引 三国 吴万震 《南州异物志》、卷七八八引 竺芝 《扶南记》、 唐 义净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
(6).古岛屿名。亦译 军屯山 。即今 越南 南部 湄公河 口外的 昆仑岛 。为古代海舶往来东西洋必经之地。岛夷志略星槎胜览有专条记述,《郑和航海图》亦有此岛。
(7).针灸穴位名。位于足部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凹陷处。《医宗金鉴·针灸心法要诀·足三阳经总穴名》:“足太阳膀胱经,行足股后凡十九穴,左右同:至阴……昆仑,跗阳。”
广大无垠貌。昆,通“ 浑 ”。 汉 扬雄 《太玄·中》:“昆仑旁薄,思之贞也。” 司马光 集注:“昆,音魂;仑,卢昆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元气昆仑,充满天地。”
《漢語大詞典》:昆仑道(昆侖道)
指 汉 时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记·孝武本纪:“於是上令 奉高 作明堂 汶上 ,如 带 ( 公玊带 )图。及五年脩封,则祠 太一 、五帝於明堂上坐……天子从 昆仑道 入,始拜明堂如郊礼。” 司马贞 索隐:“ 玊带 明堂图中为复道,有楼从西南入,名其道曰 崑崙 。言其似 崑崙山 之五城十二楼,故名之也。”参见“ 昆仑 ”。
分類:明堂通道
《国语辞典》:齐腰(齐腰)  拼音:qí yāo
1.高度和腰齐。如:「水深齐腰」。宋。陆游〈初夏道中〉诗:「桑间葚熟麦齐腰,莺语惺惺野雉骄。」
2.从中点处、以中点为界。如:「农夫收割时,将麦杆齐腰割断。」
《國語辭典》:重心  拼音:zhòng xīn
1.物理学上指一物体所受重力之合力的作用点,称为「重心」。《清史稿。卷二七。天文志二》:「承仪之台,约高四尺,中植立柱,以系仪之重心,则左右旋转,高低斜侧,无所不可,故又名百游仪焉。」
2.数学上指三角形中三条中线的共同交点。如:「三角形重心到顶点的距离等于重心到对边中点距离的两倍。」
3.比喻为事情的中心或主要部分。如:「他把自己生活的重心,几乎都放在事业上。」
《國語辭典》:中线(中線)  拼音:zhōng xiàn
1.位置居中的线。《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等小侄儿过去,安了盘子,拉了中线,看了再定规罢!」
2.数学上指三角形中,由顶点到其对边中点所画的线段。
3.把球场划分为两个相等区域的直线。是比赛双方的界限。
《国语辞典》:补景(补景)  拼音:bǔ jǐng
绘画中点缀性的景物,通常是在大体完成后,补充构图不足的点景。
《漢語大詞典》:质心
质量中心,物体作用力(合力)的中点位置,该点受力时物体只作平动而不发生转动。例如:研究较小物体时,把质心看作与重心重合。
《漢語大詞典》:嘿数(嘿數)
(1).凭记忆点数。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此句凡七出,先生嘿数止五出,乃据所记对义,及出院检视,果只五出。”
(2).暗中点数。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察智·盗石榴》:“ 秦檜 为相,都堂左揆前有石榴一株,每着寔, 檜 嘿数焉。亡其二, 檜 佯不问。”
《漢語大詞典》:烧点(燒點)
犹焦点。事情或道理引人注意的集中点。 梁启超 《论民族竞争之大势》:“ 俄 人越 乌拉山 驀进於 中亚细亚 ,隐然有拊 印 背而扼 印 吭之势,於是, 波斯 、 阿富汗 遂为 英俄 竞争之烧点。”
《漢語大詞典》:梅花点(梅花點)
国画中点叶法之一,以五叶排成五出,形如梅花,故称。
《国语辞典》:通化市  拼音:tōng huà shì
城市名。濒浑江西北岸,为梅辑铁路的中点,也是长白山地区食粮和特产集散中心。附近有丰富的煤矿和铁矿。
《漢語大詞典》:九点圆
三角形三边的中点,三条高的垂足,垂心与三顶点连线的中点,九点共圆。此圆称为三角形的九点圆。19世纪由法国数学家庞斯莱首先发现。
《國語辭典》:焦点(焦點)  拼音:jiāo diǎn
1.沿球面镜或透镜主轴方向上,平行入射的光线经镜面反射或折射后,所集聚的光点。其中凹面镜或凸透镜实际将光聚于一点,称为「实焦点」;凸面镜或凹透镜使平行光看来像是发自一点,称为「虚焦点」。
2.比喻注意力的集中点。如:「电影明星一出现,往往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