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医生(醫生)  拼音:yī shēng
替人治病的人。《儒林外史》第三二回:「这几日,娄太爷的病渐渐有些重起来了,杜少卿又换了医生来看。」《红楼梦》第六九回:「医生要大胆,须得请奶奶将金面略露露,医生观观气色方敢下药。」也称为「医师」。
《國語辭典》:大考  拼音:dà kǎo
1.清制中翰林官的考试。
2.古代考查官吏的制度,每三年一次,称为「大考」。
3.指学习阶段结束时的重要考试。如:「大考将届,大家要用功读书了。」
《漢語大詞典》:中教
合乎教令。墨子·旂帜:“勒卒中教,解前后、左右,卒劳者更休之。” 岑仲勉 注:“中教,读如‘中规矩’之‘中’。”
分類:中教教令
《國語辭典》:附中  拼音:fù zhōng
附属中学的简称。如:「政大附中」。
分類:附属中学
《漢語大詞典》:农中(農中)
农业中学的简称。 方之 《岁交春》:“半个月前,他还是一个农中学生。” 庄文 庄德新 《一片红心耕绿野--爱园农业职中巡礼》:“爱园农中,是 淮阴市 重点职业中学之一。”
分類:农业中学
《漢語大詞典》:会士
由一般教徒组成的许多兄弟会会员,他们须作苦修和善行,这类兄弟会盛行于十三至十六世纪,通常以会员所穿会服命名。例如:蓝衣会士。
一种法国大学授予一个经过严格的竞争考试及格,因而有资格被任命为国立中学的最高教学职位的教师或大学某个系科的教师
《漢語大詞典》:笥腹
喻博学者腹中学识之富。笥,指书箱。 清 李渔 《奈何天·忧嫁》:“我自有笥腹,当奩随,又何用五车书在轿后推。”
《国语辞典》:五专(五专)  拼音:wǔ zhuān
五年制的专科学校。以国民中学或已立案之私立初级中学毕业,或具同等学力的学生为招收对象。以专业课程为重点,培养实用专业的人才为目的。修业期限五年。
《漢語大詞典》:倪焕之
长篇小说。叶圣陶作。1928年发表。倪焕之中学毕业后,追求所谓的“理想教育”和“理想家庭”,可都未成功,不免感到失望。五四运动发生后,他在革命者帮助下到上海教书,并参加革命斗争。大革命失败后,他又陷于悲观之中,常借酒浇愁,不久病亡。作品反映了五四前后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
《漢語大詞典》:选修课
与“必修课”相对。主要指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中学习某一专业的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学习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一般不作硬性规定。分限制性选修课程(指定选修课程)和非限制性选修课程(任意选修课程)两种。
《国语辞典》:海上大学(海上大学)  拼音:hǎi shàng dà xué
以船舶作为学习、研究的场所。于航行中学习,泊于港湾时下船实习,特别适合需国际化的相关学门之学习。
《国语辞典》:静宜大学(静宜大学)  拼音:jìng yí dà xué
私立大学之一。前身为民国九年于河南开封创设的静宜女子中学,四十五年在台成立私立静宜女子专科学校,五十二年改制为私立静宜女子文理学院,七十八年正式改名为「静宜女子大学」,成为全国唯一的女子综合大学。八十二年教育部核准改名为「静宜大学」,男女兼收。设有文、理、管理三个学院。现址位于台中市沙鹿区。
《国语辞典》:拉格罗夫(拉格罗夫)  拼音:lā gé luó fū
Selma Lagerlof
人名。(西元1858~1940)瑞典女作家。曾任中学教师,后专事写作。西元一八九一年以描述乡土传说和农园生活的贝尔林格的故事而声名大噪。一九○九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重在启发完美的人生主义,著有《盖斯达沉浮录》、《不见的链》、《耶路撒冷》等。也译作「拉革勒夫」。
《国语辞典》:基本学科(基本学科)  拼音:jī běn xué kē
学校里的主要学科。一般中学多指国文、英文、数学等科目。
《国语辞典》:小留学生(小留学生)  拼音:xiǎo liú xué shēng
指国小至高中学龄,即出国念书的学生。如:「小留学生常因在外乏人照顾,衍生了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