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40,分56页显示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33  34  35  3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亡阳
温疟
推拿
脱营
痛痹
转胞
炙脔
热症
肝虚
恶疮
漏精
内烦
内毒
右口
番椒
《漢語大詞典》:亡阳(亡陽)
中医学名词。指大汗不止或吐泻过剧等造成阳气突然衰竭的虚脱现象。 明 汤显祖 《邯郸记·生寤》:“贵人抬手,指下细端详,手背上汗亡阳。”
《漢語大詞典》:温疟(温瘧)
中医指先发烧后发冷的疟疾。《素问·疟论》:“阳盛则热矣,衰则气復反入,入则阳虚,阳虚则寒矣,故先热而后寒,名曰温疟。”《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疟疾治法》:“先热后寒名温疟,白虎汗多合桂君。”
《國語辭典》:推拿  拼音:tuī ná
筋骨损伤时,以手推之,或以手指提拿患处,而使其复原的方法,称为「推拿」。
《漢語大詞典》:脱营(脱營)
中医谓情志内伤,形体消瘦,血脉虚减。《素问·疏五过论》:“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 王冰 注:“神屈故也,贵之尊荣,贱之屈辱,心怀眷慕,志结忧惶,故虽不中邪,而病从内生,血脉虚减,故曰脱营。”
《漢語大詞典》:痛痹
病名。中医指以疼痛剧烈为主症的痹症。《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张介宾 注:“阴寒之气,客於肌肉筋骨之间,则凝结不散,阳气不行,故痛不可当。”《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痹病总括》“风胜行痹寒痹痛”注:“寒邪胜者,其痛甚苦,故曰痛痹。”
《漢語大詞典》:转胞(轉胞)
(1).中医妇科病症名。症状是小溲淋沥、急迫频数或点滴不通,脐下急痛。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
(2).语出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畧转,乃起耳。”后以“转胞”指憋尿。 清 朱彝尊 《曹先生溶挽诗六十四韵》:“饮罢题连轴,谭深坐转胞。”
《漢語大詞典》:炙脔(炙臠)
干肉。中医常用以比喻塞在病人咽喉中的痰涎。《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妇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朴汤主之。”注:“咽中如有炙臠,谓咽中有痰涎,如同炙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即今之梅核气病也。”
《國語辭典》:热症(熱症)  拼音:rè zhèng
中医上指身体发热、面红、口乾、唇红、便秘、烦躁等症状。多为感染性疾病所引起新陈代谢活动过盛而产生的疾病。
《国语辞典》:肝虚(肝虚)  拼音:gān xū
中医上指由于肝脏气血不足,而引起视力、听觉减退,容易恐惧等症状。
《国语辞典》:恶疮(恶疮)  拼音:è chuāng
中医上指无定名的疮,往往使皮肤溃烂,浸淫不止。
《国语辞典》:漏精  拼音:lòu jīng
中医指男子因感官的刺激而漏出精液的现象。
《国语辞典》:内烦(内烦)  拼音:nèi fán
中医指因内热(实热或虚热)而引起心胸烦闷的症状。
《国语辞典》:内毒(内毒)  拼音:nèi dú
中医指由内透发的热毒。热毒蛰伏于体内,当抵抗力不足时,或遇到诱发性因素,便会发生神志不清、口乾咽痛等病状。
《漢語大詞典》:右口
中医学名词。右手寸口。《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以知 循 病者,切其脉时,右口气急,脉无五藏气,右口脉大而数。” 张守节 正义引 王叔和 《脉经》:“右手寸口乃气口也。”
《國語辭典》:番椒  拼音:fān jiāo
茄科「辣椒」、「辣茄」的别名。参见「辣椒」条。
《國語辭典》:辣椒  拼音:là jiāo
植物名。茄科番椒属,一年生草本。茎高一公尺以内,叶卵状披针形、先端尖、有长柄。花单朵或二至三朵簇生叶腋,花冠五裂、白色。果实大多呈细长形,也有心脏形、灯笼形。品种有辛辣、甜味两种。辛辣品种的果实成熟时呈红色,可供调味或调理。富含维他命C及胡萝卜素。原产于南美。也称为「番椒」、「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