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燥渴
(1).口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水莽草:“有 祝生 造其同年某,中途燥渴思饮。”
(2).干燥,迫切需要水分。 茅盾 《三人行》十:“站在水车边看清冷的水汩汩地灌到燥渴的田里去。”
《漢語大詞典》:饥渴(饑渴)
(1).腹饿口渴。《诗·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苟无飢渴。”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此蛇所以致鸟雀而捕之者,今留付汝,幸善饲之,勿令飢渴。” 艾青 《春》诗:“而这古老的土地呀,随时都像一只飢渴的野兽,舐吮着年轻人的血液,顽强的人之子的血液。”
(2).比喻期望殷切,如飢似渴。孔丛子·公仪:“君若飢渴待贤,纳用其谋,虽蔬食水饮, 伋 亦愿在下风。” 清 李渔 《风筝误·遣试》:“小生方在惊疑之际,彼妇正在飢渴之中。”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五章二:“对于飢渴着胜利的老百姓,即使小败已经就是好消息了,何况还是‘大捷’。”
(1).腹饿口渴。饥,通“ 飢 ”。《商君书·战法》:“民倦且饥渴。”
(2).比喻期望殷切,如飢似渴。 宋 曾巩 《到亳州与南京张宣徽启》:“始敢通牋记参候之礼,庶几将心诚饥渴之勤载省孤蒙。”
《漢語大詞典》:消渴
中医学病名。口渴,善饥,尿多,消瘦。包括糖尿病、尿崩症等。《素问·奇病论》:“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梁书·王僧孺传:“吾无昔人之才而有其病,癲眩屡动,消渴频增。” 清 沈初 《西清笔记·纪文献》:“ 李 素善公,谓其轻信庸医,致大病。自后消渴作,逾年竟不起。”
《漢語大詞典》:酒渴
指酒后口渴。 唐 李群玉 《答友人寄新茗》诗:“愧君千里分滋味,寄与春风酒渴人。” 唐 皮日休 《闲夜酒醒》诗:“酒渴漫思茶,山童呼不起。”
分類:酒后口渴
《漢語大詞典》:口渴
口干想喝水。例如:我感到口渴。
分類:喝水口渴
《漢語大詞典》:销渴(銷渴)
即消渴。中医学病名。因口渴、易饥、尿多、消瘦,故名。包括糖尿病、尿崩症等。亦有指急性热病中口渴多饮为销渴者。《花月痕》第四一回:“病非销渴,远山底事重描?”
《漢語大詞典》:热症(熱症)
热病。中医常指发热、口渴、舌红、便秘、烦躁不安、脉搏快等综合症状。《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当下 少府 在山中行得正闷,况又患着热症的,忽见这片 沱江 ,浩浩荡荡,真个秋水长天一色,自然觉得清凉,直透骨髓。”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三篇六:“ 王 家遣人来报说五嫂也患着热症很危险。五嫂的热症,我想来也怕是肠伤寒罢?”
《漢語大詞典》:渴骥奔泉(渴驥奔泉)
口渴的骏马奔向水泉。形容劲急貌。常指书法矫健的笔势。新唐书·徐浩传:“尝书四十二幅屏,八体皆备,草隶尤工。世状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驥奔泉’云。”亦省作“ 渴驥 ”。 清 陈维嵩 《倒犯·秋日云臣斋头同大士展故友蒋瞻武遗墨感赋》词:“渴驥势,掀腾极。” 清 曹寅 《雨夕偶怀桐皋僧走笔得二十韵却寄》:“崩崖落縋石,渴驥破闲皁。”
《漢語大詞典》:渴暍
口渴,暑热。 唐 元结 《寒泉铭》:“於戏寒泉,瀛瀛江渚,堪救渴暍,人不之知。”
分類:口渴暑热
《漢語大詞典》:爱才若渴(愛才若渴)
爱慕贤才就像口渴思饮一样。形容十分爱重人才。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读 少陵 诗,如见其忧国伤时;其世不我容,爱才若渴者, 昌黎 之诗也。”《老残游记》第六回:“宫保爱才若渴,兄弟实在钦佩的。”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一:“ 荣相 爱才若渴,君又在部宣勤,为渠器重,奏调固意中事。”亦作“ 爱才如命 ”。《说岳全传》第三一回:“本帅爱才如命,何必过谦?”
《漢語大詞典》:溢饮(溢飲)
中医病名。因口渴暴饮,以致水气外溢于肌肤肠胃的一种疾病。《素问·脉要精微论》:“其耎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 王冰 注:“面色浮泽,是为中湿,血虚中湿,水液不消,故言当病溢饮也。以水饮满溢,故渗溢而易(溢)入肌皮肠胃之外也。”
《漢語大詞典》:口燥唇干(口燥唇乾)
亦作“ 口乾舌燥 ”。亦作“ 口乾舌焦 ”。形容口渴、焦灼或说话过多。《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乾。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叶圣陶 《未厌集·小病》:“差不多一切的焦躁和乱想都会集中到这上头去。于是口干舌燥,头里岑岑地作响。” 柯岩 《东方的明珠》:“那时,是她和她一起制定计划,一起讲课,真是讲得口干舌燥,磨破了嘴皮。” 袁静 《伏虎记》第二回:“指导员跟他平心静气地讲道理,讲得口干舌焦。”
《漢語大詞典》:口燥唇乾
亦作“ 口乾舌燥 ”。亦作“ 口乾舌焦 ”。 形容口渴、焦灼或说话过多。《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乾。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叶圣陶 《未厌集·小病》:“差不多一切的焦躁和乱想都会集中到这上头去。于是口干舌燥,头里岑岑地作响。” 柯岩 《东方的明珠》:“那时,是她和她一起制定计划,一起讲课,真是讲得口干舌燥,磨破了嘴皮。” 袁静 《伏虎记》第二回:“指导员跟他平心静气地讲道理,讲得口干舌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