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89 【介绍】: 元明间广东番禺人,字伯贞。博通诸经及释、老书。元末,与孙蕡等俱受何真礼遇,号广中五先生。入明,闭户读书,不求仕进,屡荐皆辞。坐累逮赴京师,途中卒于南昌。有《临清集》,另有《广中五先生诗》。
全粤诗·卷六五
赵介(一三四三——一三八九),字伯贞。番禺人。南园五先生之一。洪武初,屡荐不起,发愤读书。虽历官医卜之说,浮屠老子之书,靡所不究。气宇豪迈,与物无芥蒂,兴至即挥毫赋诗,人莫测其涯涘。洪武二十二年(一三八九),因事被诬,逮赴京师。后事白南还,卒于南昌舟中。著有《临清集》。《明史》卷二八五、明黄佐《广州人物传》亦有传。赵介诗从明黄佐《南园前五先生诗》诸集中辑得九首。
明诗纪事·甲签·卷九
介字伯贞,番禺人。洪武中坐家累逮赴京,道卒。有《临清集》。 田按:伯贞闭户读书,无仕进意。时有南海李韠字彧华,与伯贞齐名,彧华有集名《夷白》,伯贞集名《临清》。黄庸之赠二人诗云:「《夷白》抗浮云,《临清》延素赏。何因继芳躅,一丘同偃仰。」深致推挹。《夷白集》不传,附见其姓字于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大名府元城人,字中五。万历三十二年进士。累官礼部侍郎。天启五年,魏忠贤以同乡故,擢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已而为首辅,晋建极殿大学士。崇祯初定逆案后,落职闲住。
维基
黄立极(1568年—1637年),字石笥,又字我范,别号中五,直隶元城县(今河北大名)人。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举人第三名,三十二年(1604年)登甲辰科进士。工部观政,改翰林院庶吉士,三十五年授翰林院检讨,三十六年养病。四十年起补原职,四十一年任会试同考官,本年回籍调理。四十三年起补原职,四十四年升左赞善,四十七年升左春坊左谕德,天启元年(1621年)南京主考。二年升右庶子,掌司经局印。同年升官詹事府少詹事,三年升协理府事礼部右侍郎。明熹宗即位后,以同乡成为魏忠贤的亲信,天启五年(1625年)擢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不久加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次年迁武英殿,建极殿大学士,取代顾秉谦为首辅,以“夜半片纸了当之”一语促魏忠贤于半夜诬杀熊廷弼。天启七年(1627年)熹宗病危,召谕廷臣说,魏忠贤等“皆恪谨忠贞、可计大事。”黄立极等对曰:“陛下任贤勿贰,诸臣敢不仰体?”熹宗听了高兴,又下一道遗诏说:“以皇五弟信王由检嗣皇帝位。”崇祯帝即位,力除魏党,有山阴监生胡焕猷越俎上书,弹劾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等“身居揆席,漫无主持,甚至顾命之重臣毙于诏狱。滥加阉寺五等之爵、尚公之尊,生祠碑颂无所不至。”黄立极心不自安,上疏乞休,不久罢职。崇祯二年以阉党被削籍为民。
《漢語大詞典》:交穷(交窮)
唐 韩愈 《送穷文》中五穷鬼(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之一。言以忠直交友反被视为冤仇,故称“交穷”。《送穷文》:“其次曰交穷。磨肌戞骨,吐出心肝,企足以待,寘我讎寃。”
分類:中五穷鬼
《國語辭典》:水位  拼音:shuǐ wèi
江、河、湖泊、海洋、水库等水面的高度。
《漢語大詞典》:攒点(攢點)
宋 制,宫中更漏比民间短,宫中五更过后,民间才是四更尽;宫中五更完毕,梆鼓交作,始开宫门,称为“攒点”。俗称虾蟆更、六更。 明 清 沿用, 清 代又谓之发擂。 宋 无名氏 《豹隐纪谈》:“ 杨诚斋 诗云:‘天上归来有六更。’盖内楼五更絶,柝鼓变作,谓之虾蟆更。禁门方开,百官随入。所谓六更者也,外方则谓之攒点云。”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宫殿规制纪略:“五更攒点后至晓报九刻水者,刻漏房官及答应长随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六更:“ 宋 大内五更已絶,则梆鼓遍作,号曰虾蟆更,亦号六更。其时禁门开而百官集,如外方之攒点,今之发擂是也。”
《國語辭典》:旺相  拼音:wàng xiàng
1.阴阳家指得时运。汉。王充《论衡。命禄》:「春夏囚死,秋冬旺相,非能为之也。」《通俗编。祝诵》:「按阴阳家书五行,递旺于四时,凡动作宜乘旺相之气。如春三月则木旺、火相、土死、金囚、水休。夏三月则火旺、土相、金死、水囚、木休。故俗语以凡得时为旺相,生时为休囚也。」
2.旺盛、兴隆。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三折:「锅里水满了也,再放这枚金钱在内,用水烧著,只要火气十分旺相,一时间将此水煎滚起来。」《醒世恒言。卷三五。徐老仆义愤成家》:「前日闻得你生意十分旺相,今番又趁若干利息?」
《漢語大詞典》:角龙(角龍)
古代神话传说中五百年的神龙。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水虺百五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参见“ 应龙 ”。
《國語辭典》:应龙(應龍)  拼音:yìng lóng
1.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相传大禹治洪水时,有应龙以尾画地而成江河,使水入海。《楚辞。屈原。天问》:「河海应龙,何尽何历?鲧何所营,禹何所成?」汉。班固〈答宾戏〉:「应龙潜于潢污,鱼鼋媟之。」
2.古代传说中兴云致雨的神。《后汉书。卷五九。张衡列传》:「夫女魃北而应龙翔,洪鼎声而军容息。」《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漢語大詞典》:南天竺
(1).南部 印度 。 印度 古称 天竺国 ,分东、南、西、北、中五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自 新头河 至 南天竺国 ,迄於 南海 ,四万里也。” 唐 李白 《僧伽歌》:“此僧本住 南天竺 ,为法头陀来此国。”
(2).灌木名。 宋 陆游 《新寒》诗:“安石榴房初小坼,南天竺子亦微丹。” 元 李衎 《竹谱详录》卷七:“蓝田竹,在处有之,人家喜栽花圃中。木身,上生小枝,叶叶相对,而颇类竹……世传以为子碧如玉,取 蓝田 种玉之义,故名。或云:此本自 南天竺国 来,自为南天竺,人讹为蓝田竹。”
(3).曲名。参阅 唐 崔令钦 教坊记·曲名表
《漢語大詞典》:襄尺
古代六艺中五射之一。谓君臣同射时,臣退一尺地以让君,示尊鄙有别。《周礼·地官·保氏》“三曰五射”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也。” 贾公彦 疏:“襄尺者,臣与君射,不与君并立,襄君一尺而退。” 陆德明 释文:“襄音让,本作让。”
《漢語大詞典》:五方旗
古代用青、赤、白、黑、黄五色代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的旗帜。常用于军中,相传为 黄帝 所设。宋史·礼志二十四:“殿前都指挥使 王超 执五方旗以节进退,又於两阵中起候臺相望,使人执旗如臺上之数以相应。”《水浒传》第一○九回:“敲金边,出五方旗,放大炮,掌号儹行营,各各摆阵出战。”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戎容兵械部·五方旗
《漢語大詞典》:五印度
即 印度 。古 印度 区划为东、西、南、北、中五部,故称。此种划分起源甚早,《往世书》中即已有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三国:“ 五印度 之境,周九万餘里,三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广南狭,形如半月。”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佛法出 五印度 。”亦省作“ 五印 ”。 梁启超 《知耻学会叙》:“ 五印 毒物,天下所视为虺命为鴆,乃徧国种之,徧国嗜之。” 鲁迅 《书信集·致增田涉》:“ 唐 时因 印度 分为五部分,故称 五印 。”参见“ 五天竺 ”。
《漢語大詞典》:五天竺
指古 印度 。古代 印度 的区域分为 东天竺 、 南天竺 、 西天竺 、 北天竺 、 中天竺 五大部分。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 西藏 ﹞在 五天竺 之东,非古佛国也。”亦省作“ 五天 ”。 唐 王维 《能禅师碑》:“大师至性淳一,天姿贞素……故能 五天 重跡,百 越 稽首。” 宋 林逋 《诗魔》:“此魔降不得,珎重 五天 人。”
《漢語大詞典》:灾煞(災煞)
亦作“ 灾杀 ”。亦作“灾煞”。 星命术语。三合局中五行的胎神。如子、辰、申年合为水局,则以午火为胎神。因水能克火,故谓凡逢灾煞者,多有灾病疾厄之事。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今阴阳家禁忌,可谓极密。一年之中,则有岁破、死符……灾杀。”参阅 清 允禄 等《协纪辨方书·义例一·灾煞》。参见“ 三合 ”。
《國語辭典》:三合  拼音:sān hé
1.阴气、阳气、天气三气相合。《谷梁传。庄公三年》:「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然后生。」
2.阴阳家相传以十二支配五行的金木水火,取生、旺、墓三者以合局,称为「三合」。元。周密《齐东野语。卷四。用事切当》:「一丁扶火德,三合巩皇基。」
3.三次会合。《左传。昭公元年》:「再合诸侯,三合大夫。」
4.三度交锋。《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北史。卷八九。艺术传上。王春传》:「觊颾之战,四面受敌,从寅至午,三合三离,将士皆惧。」
《漢語大詞典》:协光纪(協光紀)
古代神话中五天帝之一 黑帝 的名字。《文选·张衡〈东京赋〉》“四灵懋而允怀” 李善 注引河图:“ 黑帝 神名 协光纪 。”按,“协”与“叶”同音,又作“叶光纪”。“叶”与“汁”形近,又作“汁光纪”。参见“ 叶光 ”、“ 五帝 ”。
《漢語大詞典》:日游神(日遊神)
(1).旧历书所载凶神名。 元 代《授时历》即有此名目。相传以癸巳至戊申十六日在房内东西南北中五方,己酉至壬辰四十四日出游。人宜避忌游神所在之方。见《协纪辨方书·义例·日游神》。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三折:“今日他出门之时,正与日游神相触,便不至死,也要带伤上车。”
(2).指奔走钻营的人,含讽刺意。永乐大典卷二九四八引《秦京杂记》:“ 皇祐 、 嘉祐 中未有謁禁,士人多驰騖请託,一人号望火马,其中又一人号为日游神,盖日有奔竞故也。” 清 王晫 今世说·轻诋:“ 周櫟园 见士人日事奔竞,輒曰:是以日游神兼骑望火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