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28,分12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两两
两年
两度
两人
两行
两浙
两山
两家
两日
一两
两字
两京
两仪
两淮
两峰
《國語辭典》:两两(兩兩)  拼音:liǎng liǎng
两个为一组,即成双。如:「两两相对」。唐。李商隐 促漏诗:「南塘渐暖蒲堪结,两两鸳鸯护水纹。」《初刻拍案惊奇》卷七:「两人见他说得没头脑,两两相看,不解其意。」
《骈字类编》:两年(两年)
宋 王安石 鄞县西亭 收功无路去无田,窃食穷城度两年。
宋 杨万里 庆长叔招饮一杯未釂雪声璀然即席走笔赋十诗 其十 燕宁轩里集群仙,薄宦归来又两年。
分类:两年
《骈字类编》:两度(两度)
唐 卢纶 杂曲歌辞 妾薄命 妾年初二八,两度嫁狂夫。
唐 白居易 忆江柳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唐 戎昱 秋日感怀 洛阳岐路信悠悠,无事辞家两度秋。
《骈字类编》:两人(两人)
唐 裴度 两人同日事征西,今日君先奉紫泥。
唐 白居易 立春日酬钱员外曲江同行见赠 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
唐 王建 宫词一百首 其二十七 金砌雨来行步滑,两人抬起隐花裙。
宋 欧阳修 解官后答韩魏公见寄 欲知念旧君恩厚,二者难兼始两人。
《漢語大詞典》:两行(兩行)
(1). 庄子 谓不执着于是非的争论而保持事理的自然均衡为“两行”。庄子·齐物论:“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郭象 注:“任天下之是非。”
(2).两者一起通行、流行。毛诗·周南关雎诂训传 唐 陆德明 题注:“故训旧本多作故,今或作詁……案:詁、故皆是古义,所以两行。”
(3).两者一起施行、实行。新唐书·吕諲传:“始在 河西 ,悉知诸将能否,及为尹,奏取材者数十人总牙兵,故威惠两行。”
《國語辭典》:两浙(兩浙)  拼音:liǎng zhè
地理上浙东与浙西的合称。钱塘江以南为浙东,以北为浙西。
《骈字类编》:两山(两山)
唐 王建 寄旧山僧 雪后每常同席卧,花时未省两山居。
宋 王周 金口步 两山斗咽喉,群石矗牙齿。
分类:两山
《骈字类编》:两家(两家)
唐 白居易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分类:两家
《骈字类编》:两日(两日)
唐 王建 当窗织 草虫促促机下啼,两日催成一匹半。
唐 罗隐 出试后投所知 此日蓬壶两日程,当时消息甚分明。
宋 杨万里 山居雪后二首 其一 青松梢上兰根下,犹得三朝两日看。
分类:两日
《漢語大詞典》:一两(一兩)
(1).计量单位。古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今以一斤的十分之一为一两,一两为十钱。《淮南子·天文训》:“十二銖而当半两,衡有左右,因倍之,故二十四銖为一两。” 汉 刘向 说苑·辨物:“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銖,二十四銖重一两,十六两为一斤。”宋史·律历志一:“一两者,合二十四銖为二千四百黍之重。”
(2).古代布帛,以古尺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以币锦二两,缚一如瑱,适 齐 师” 晋 杜预 注:“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匹也。”周礼·地官·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 唐 贾公彦 疏:“古者二端相向卷之,共为一两。”
(3).犹一双。 明 刘绩 《忆原上人》诗:“一两棕鞋八尺藤, 广陵 行徧又 金陵 。”
(4).指少数。三国志·魏志·华佗传:“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晋书·纪瞻传:“然失之者亿万,得之者一两耳。”红楼梦第九回:“谁敢望‘请’,只求听一两句话就有了。” 老舍 《正红旗下》二:“母亲是不喜欢算计一两文钱的人。”
一辆。史记·货殖列传“牛车千两” 唐 张守节 正义:“车一乘为一两。”
《骈字类编》:两字(两字)
唐 任华 怀素上人草书歌 挥毫倏忽千万字,有时一字两字长丈二。
分类:两字
《國語辭典》:两京(兩京)  拼音:liǎng jīng
1.两个京师:(1)汉代指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2)唐代指长安和洛阳。(3)宋代指开封府和河南府。
2.西汉和东汉。《陈书。卷三三。儒林传。沈不害传》:「故东胶西序,事隆乎三代,环林璧水,业盛于两京。」
《國語辭典》:两仪(兩儀)  拼音:liǎng yí
天地。《易经。系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晋。刘琨〈劝进表〉:「伏惟陛下玄德,通于神明,圣姿合于两仪。」
《國語辭典》:两淮(兩淮)  拼音:liǎng huái
地理上对中国淮南与淮北的合称,即河南省淮河以南及淮河以北地区。
《骈字类编》:两峰(两峰)
金 李献能 玉华谷同希颜裕之分韵得秋字 软脚山堂一壶酒,莫凉閒对两峰秋。
元 黄镇成 用鹫峰师韵送涧泉上人游方十首 其八 灵隐 两峰塔影天垂盖,千佛林光地布金。
元 吴澄 题阁皂山 汉吴仙迹两峰齐,欲拾瑶华路恐迷。
分类: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