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布衣交  拼音:bù yī jiāo
布衣,平民的服饰,借指平民。「布衣之交」指贫贱时交往的朋友。《后汉书。卷一三。隗嚣公孙述列传。隗嚣》:「嚣素谦恭爱士,倾身引接为布衣交。」《太平广记。卷二三五。唐霍王元轨》:「唐霍王元轨,高祖第十四子也。谦慎自守,不妄接士。在徐州,与处士刘玄平为布衣交。」
《國語辭典》:漫谈(漫談)  拼音:màn tán
随意的谈说、谈论。如:「漫谈古今事,总有无限感慨。」
《国语辞典》:宫谱(宫谱)  拼音:gōng pǔ
按宫调系统分类的乐谱集。清代起,其涵义已不拘于宫调,义在按音域分类,把若干适合移至同一调上歌唱的曲调作为一类,以便编剧填词、创腔使用。
《漢語大詞典》:狂禅(狂禪)
(1).佛教谓学禅不当而流于狂妄。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七八:“狂禪闢尽礼 天台 ,掉臂琉璃屏上回。”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一四一:“似师毕竟胜狂禪,师今迟我 莲花国 。”
(2).指狂放不拘的僧人。 柳亚子 《西湖谒曼殊墓有作》诗:“安得华严能涌现,一龕香火礼狂禪。”
(3).喻学术、艺术流派中僻陋悖理者。 郭沫若 《蜩螗集·题关山月画》诗:“狂禪误尽佳儿女,更误丹青数百年。” 郭沫若 《十批判书·儒家八派的批判》:“假如我们想到 王阳明 的弟子,不一二传便流于狂禅,这段史影是更容易令人首肯了。”
《漢語大詞典》:通简(通簡)
(1).犹通刺。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五:“时 河南 尹 李膺 有重名,敕门通简宾客,非当世英贤及通家子孙不见也。”
(2).豁达,不拘礼节。晋书·谢鲲传:“ 鯤 少知名,通简有高识,不修威仪,好《老》,能歌善鼓琴。”新唐书·孙偓传:“ 偓 性通简,不矫飭。”
《漢語大詞典》:飞棋(飛碁)
不拘常规的出奇的棋艺。南史·循吏传·虞愿:“帝好围碁,甚拙,去格七八道,物议共欺为第三品,与第一品 王抗 围碁,依品赌戏。 抗 饶借帝,曰:‘皇帝飞碁,臣 抗 不能断。’帝终不觉,以为信然,好之愈篤。”
《漢語大詞典》:意释(意釋)
不拘泥于字面而从意义上加以解释。 徐念慈 《余之小说观》八:“倘有难字,则加音释;偶有艰语,则加意释。”
《國語辭典》:活络(活絡)  拼音:huó luò
1.灵活、通达。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八:「大抵看诗要胸次玲珑活络。」
2.不确定、模棱两可。《醒世姻缘传》第四八回:「狄大娘定个日子,好叫姐姐家去,这活络话怎么住的安稳?」
3.使血脉流通。如:「活络筋骨」。《野叟曝言》第三三回:「石氏裹在被中,略有暖气,又被烧酒一冲,顿觉周身活络起来。」
《漢語大詞典》:潇爽(瀟爽)
豁达,豪放不拘。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子固类元章:“﹝ 赵子固 ﹞襟度瀟爽,有六朝诸贤风气。”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林外:“﹝ 林外 ﹞词翰瀟爽,詼譎不羈,饮酒无算。”
《漢語大詞典》:广寒秋(廣寒秋)
曲牌名。即折桂令。异名甚多。此调字句不拘,可以增损。 元 人作品中以作十一句或十二句为常。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广寒秋:“《折桂令》,一名《广寒秋》,一名《天香第一枝》,一名《蟾宫引》。”
《國語辭典》:灵活(靈活)  拼音:líng huó
敏捷不呆滞。如:「手脚灵活」、「头脑灵活」、「动作灵活」。
《漢語大詞典》:夷踞
两腿伸直张开坐在地上。形容随便,不拘礼节。后汉书·郭太传:“﹝ 茅容 ﹞耕於野,时与等辈避雨树下,众皆夷踞相对, 容 独危坐愈恭。”
《國語辭典》:座谈(座談)  拼音:zuò tán
不拘形式的自由讨论。
分類:不拘讨论
《漢語大詞典》:脱放
(1).放走;释放。 唐 韩愈 《唐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又多捕生鸟雀鱼鳖,可食与不可食相买卖,时节脱放,期为福祥。”《元典章·户部八·盐课》:“将 钱百四 停留在家,数令指攀平民 潘万四 等货卖私盐,要讫 王三十八 、 周显保 中统 钞三锭二十五两入己,将各人脱放,止将 钱百四 解官。”《水浒传》第五一回:“知县本爱 朱仝 ,有心将就出脱他;被 白玉乔 要赴上司陈告 朱仝 故意脱放 雷横 ,知县只得把 朱仝 所犯情由申将 济州 去。”
(2).放任不拘。 张祥龄 《半箧秋词序录》:“尚丽密者,失于雕凿……反是者又復鄙俚, 山谷 之村野, 屯田 之脱放,则伤雅矣。”
《漢語大詞典》:流走
(1).流亡;流浪。国语·越语下:“失德灭名,流走死亡。”
(2).到处走动。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一章:“他经常挑着两只编得格外精致的箩筐在各村流走。”
(3).放逸不拘。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五言诗﹞三四语多流走,亦竟有散行者;然必有不得不散之势乃佳。” 陈去病 《论戏剧之有益》:“其词俚,其情真,其晓譬而讽諭焉,亦滑稽流走,而无有所凝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