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打抱不平  拼音:dǎ bào bù píng
仗义救助被欺压者的行为。《红楼梦》第四五回:「昨儿还打平儿呢,亏你伸的出手来!……气得我只要给平儿打抱不平儿。」《文明小史》第一一回:「然其中也有真来报仇的,也有来打抱不平的。」
《分类字锦》:平尽不平(平尽不平)
崔涂 晚次修路僧诗 平尽不平处,尚嫌功未深。
分类:阴德
《國語辭典》:路见不平(路見不平)  拼音:lù jiàn bù píng
比喻见义勇为,打抱不平的行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又且路见不平,专要与那瞒心昧己的人作对。」《警世通言。卷二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任侠任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个管閒事的祖宗,撞没头祸的太岁。」
《漢語大詞典》:路见不平,拔刀相救(路見不平,拔刀相救)
同“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续集·金竹寺》:“路见不平,拔刀相救。佛菩萨赏其义侠,故远导幻影以生之。”
《國語辭典》: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拼音:lù jiàn bù píng,bá dāo xiāng zhù
(谚语)遇见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加以干涉。比喻见义勇为,打抱不平。元。张国宾《合汗衫》第四折:「幸得彼处上司道我是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士,屡次著我捕盗,有功加授巡检之职。」《儒林外史》第一二回:「一生性气不好,惯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也作「路见不平,拔剑相助」。
《國語辭典》:路见不平,拔剑相助(路見不平,拔劍相助)  拼音:lù jiàn bù píng,bá jiàn xiāng zhù
(谚语)遇见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加以干涉。比喻见义勇为,打抱不平。如:「他一向急公好义,不畏豪强,喜欢路见不平,拔剑相助。」也作「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國語辭典》:不分  拼音:bù fēn
1.不分别、不辨别。《楚辞。屈原。离骚》:「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好恶不形,则是非不分。」
2.不值得。《文选。宋玉。神女赋》:「含然诺其不分兮,喟扬音而哀叹。」
《國語辭典》:嵚崎(嶔崎)  拼音:qīn qí
1.险峻的样子。汉。王延寿〈王孙赋〉:「生深山之茂林,处崭岩之嵚崎。」《宋书。卷六七。列传。谢灵运》:「入极浦而邅回,迷不知其所适。上嵚崎而蒙笼,下深沉而浇激。」
2.形容人有骨气、品格卓越不凡。宋。秦观〈南都新亭行寄王子发〉诗:「亭下嵚崎淮海客,末路逢公诗酒共。」《宋史。卷四二五。列传》:「陈垲能以意气感人,杨文仲当抢攘之时,犹能荐士,谢枋得嵚崎以全臣节,皆宋末之卓然者也。」
《漢語大詞典》:嵚奇(嶔奇)
见“ 嶔崎 ”。
《漢語大詞典》:幽沈
亦作“ 幽沉 ”。
(1).犹堙没。文子·自然:“道为之命,幽沉而无事,於心甚微,於道甚当,死生同理,万物变化,合於一道。”资治通鉴·晋穆帝升平五年:“ 王 〔 王弼 〕、 何 〔 何晏 〕蔑弃典文,幽沉仁义,游辞浮説,波荡后生,使搢绅之徒翻然改辙。”
(2).卑微。 唐 黄滔 《薛舍人》:“伏承舍人学士,不以 滔 幽沉,荣赐论荐。”
(3).深藏;隐藏。 元 皇甫明子 《海口》诗:“蛟龙恃幽沉,怒气雄屈蟠。”
(4).指潜藏在内心的怨恨或不平。红楼梦第七八回:“既怀幽沉於不尽,復含罔屈於无穷。” 清 恽敬 《答赵青州书》:“ 敬 尝观之古人……或毁败於谗讥,或展转於疾病,使歷睽变之人情,发幽沉之己志。”
(5).隐居。 唐 柳宗元 《读书》诗:“幽沉谢世事,俛默窥 唐 虞 。”
(6).低沉;阴沉。 清 顾炎武 《华阳县朱子祠堂上梁文》:“睇琳宫之绚烂,悲木鐸之幽沉。” 许地山 《光的死》:“一种幽沉的颜色早已现在脸上。”
《國語辭典》:不忿  拼音:bù fèn
1.不埋怨、不愤怒。《礼记。坊记》:「从命不忿,微谏不倦,劳而不怨,可谓孝矣。」《战国策。秦策五》:「王兵胜而不骄,伯主约而不忿。」
2.不甘心、不服气。元。无名氏《连环计》第四折:「连李肃也不忿其事,因此拔刀相助。」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他不肯入来,就著飞红寄将我一首词儿去叫他,他不肯来,我和飞红也心里不忿他。」也作「不分」。
3.不满、恼恨。《红楼梦》第二五回:「那赵姨娘素日虽然也常怀嫉妒之心,不忿凤姐、宝玉两个,也不敢露出来。」
4.不料。元。耶律楚材 过东胜用先君文献公韵二首之一:「正愁晓雪冰生砚,不忿西风叶坠柯。」也作「不分」、「不愤」。
《國語辭典》:不服气(不服氣)  拼音:bù fú qì
不甘心、心中不平。《文明小史》第三二回:「官府来剥削些倒也罢了,那里经得起绅士帮著来剥削,俺就不服气。」
《漢語大詞典》:儣俍
不平。
分類:不平
《國語辭典》:出入  拼音:chū rù
1.出外与入内。《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受策以出,出入三觐。」《三国演义》第九五回:「诸将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声言语者,立斩。」也作「出进」。
2.往来。《左传。成公十三年》:「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3.收入与支出。《荀子。富国》:「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掩。」《儒林外史》第三一回:「每银钱出入,俱是娄老伯做主,先君并不曾问。」也作「出进」。
4.不一致。如:「此事说法颇有出入,最好再查證一番。」
5.喘息。《黄帝内经素问。卷一九。六微旨大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
《漢語大詞典》:艰难(艱難)
危难;祸乱。书·顾命:“用敬保元子 釗 ,弘济于艰难。”陈书·徐陵传:“戡定艰难,便是匡 周 之霸,岂徒 豳王 徙 雍 ,朞月为都, 姚帝 迁 河 ,周年成邑。”隋书·虞世基传:“戡定艰难,平壹区宇。”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谁云经艰难,百口无天殤。”
《國語辭典》:飘飘(飄飄)  拼音:piāo piāo
1.风吹的样子。晋。陶渊明〈归去来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2.轻举飞扬。《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飘飘有淩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閒意。」
3.飘泊不定。唐。杜甫 旅夜书怀诗:「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