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食不充饥(食不充飢) 拼音:shí bù chōng jī
肚子填不饱。形容生活穷困。南朝宋。明帝〈立晋熙王嗣诏〉:「而诸孙纩不温体,食不充饥,付之姆奶之手。」《七侠五义》第二八回:「老汉衣不遮体,食不充饥,如何还能够开茶楼呢?」也作「食不充肠」。
《國語辭典》:食不充口 拼音:shí bù chōng kǒu
吃不饱。形容生活穷困。《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真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吃了早起的,无那晚夕的。」明。无名氏《拔宅飞升》第一折:「小的们衣不遮身,食不充口,委实的难过。」也作「食不糊口」。
《國語辭典》:食不糊口(食不餬口) 拼音:shí bù hú kǒu
吃不饱。形容生活穷困。唐。陈子昂 汉州雒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流亡初复,贫鞠兼半,食不糊口,力未赡农。」也作「食不充口」。
《國語辭典》:食不充肠(食不充腸) 拼音:shí bù chōng cháng
《國語辭典》:食不充饥(食不充飢) 拼音:shí bù chōng jī
肚子填不饱。形容生活穷困。南朝宋。明帝〈立晋熙王嗣诏〉:「而诸孙纩不温体,食不充饥,付之姆奶之手。」《七侠五义》第二八回:「老汉衣不遮体,食不充饥,如何还能够开茶楼呢?」也作「食不充肠」。
《國語辭典》:不足 拼音:bù zú
1.不值得。晋。石崇 〈王明君词〉:「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并。」《三国演义》第一○回:「某孤陋寡闻,不足当公之荐。」
2.不足够、不满足。《老子》第七七章:「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馀。」《三国演义》第五四回:「今倚势力,占据六郡八十一州,尚自贪心不足,而欲并吞汉土。」
3.不能够。三国魏。曹丕 〈与吴质书〉:「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三国演义》第三回:「汝多疑,不足谋大事。」
4.不难。汉。王褒〈四子讲德论〉:「故有贤圣之君,必有明智之臣,欲以积德,则天下不足平也;欲以立威,则百蛮不足攘也。」《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若假朝廷使命,晓谕郑从谠,使卑辞召之,则彼之来归,贼不足平也。」
5.对人不满而有怨憾。《朱子语类。卷一三○。熙宁至靖康用人》:「介甫初与吕吉甫好时,常简帖往来。其一云:『勿令上知。』后来不足,吕遂缴奏之,神宗亦胡乱藏掩了。」《宋元戏文辑佚。无双传》:「你道是侯门风味不俗,又谁知闾阎几多不足?日晏未炊饘粥。」
2.不足够、不满足。《老子》第七七章:「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馀。」《三国演义》第五四回:「今倚势力,占据六郡八十一州,尚自贪心不足,而欲并吞汉土。」
3.不能够。三国魏。曹丕 〈与吴质书〉:「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三国演义》第三回:「汝多疑,不足谋大事。」
4.不难。汉。王褒〈四子讲德论〉:「故有贤圣之君,必有明智之臣,欲以积德,则天下不足平也;欲以立威,则百蛮不足攘也。」《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若假朝廷使命,晓谕郑从谠,使卑辞召之,则彼之来归,贼不足平也。」
5.对人不满而有怨憾。《朱子语类。卷一三○。熙宁至靖康用人》:「介甫初与吕吉甫好时,常简帖往来。其一云:『勿令上知。』后来不足,吕遂缴奏之,神宗亦胡乱藏掩了。」《宋元戏文辑佚。无双传》:「你道是侯门风味不俗,又谁知闾阎几多不足?日晏未炊饘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