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鸣琴垂拱
不即不离
男女授受不亲
若有若无
敬鬼神而远之
《国语辞典》:鸣琴垂拱(鸣琴垂拱)  拼音:míng qín chuí gǒng
垂拱,垂衣拱手,不亲理专务。「鸣琴垂拱」比喻无为而治。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國語辭典》:不即不离(不即不離)  拼音:bù jí bù lí
佛教用语。中国佛教如来藏系的思想。谓清净的本心与轮回世界的关系,既不是等同,也不是两种各别的个体。《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后多比喻对人的态度,既不亲近,也不疏远。如:「她不即不离的态度,让他苦恼万分。」
《國語辭典》:男女授受不亲(男女授受不親)  拼音:nán nǚ shòu shòu bù qīn
语出《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指男女受礼教道德的规范,不可亲手递接物品,以免肌肤接触。《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岂有此理,你我男女授受不亲。你可记得我在能仁寺救你的残生,那样性命在呼吸之间,我尚且守这大礼,把那弓梢儿扶你。」
《國語辭典》:若有若无(若有若無)  拼音:ruò yǒu ruò wú
好像有又好像没有,模糊不清的样子。如:「他的情感表现含蓄,总让人觉得若有若无。」
《國語辭典》:敬鬼神而远之(敬鬼神而遠之)  拼音:jìng guǐ shén ér yuàn zhī
指对鬼神要存有尊敬之心,但不涉于迷信。《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