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瓜步
地名。在 江苏 六合 东南。有 瓜步山 ,山下有 瓜步镇 。古时 瓜步山 南临 大江 , 南北朝 时屡为军事争夺要地。公元450年, 北魏 太武帝 攻 宋 ,率军至此,凿山为盘道,设毡殿,隔 江 威胁 建康 (今 南京市 )。 明 清 时设巡检司于 瓜步镇 。步,今写作“埠”。 唐 白居易 《奉酬淮南牛相公思黯见寄》诗:“日落 龙门 外,潮生 瓜步 前。” 宋 陆游 《登赏心亭》诗:“黯黯 江 云 瓜步 雨,萧萧木叶 石城 秋。” 清 吴伟业 《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南内方看起 桂宫 ,北兵早报临 瓜步 。”
《漢語大詞典》:灵峰(靈峯)
(1).神仙或修道者居处的山峰。 唐 孟郊 《寻裴处士》诗:“寒草不藏径,灵峯知有人。”云笈七籤卷一○四:“﹝真人﹞遂隐遁 华山 ,盘桓灵峯,逍遥幽岫,静念神仙。” 明 屠隆 《昙花记·仙伯降凡》:“灵峯高嵯峨,贝闕中天起。”
(2).指神话中的仙山。 明 高启 《海石为张记室赋》诗:“ 媧皇 去后几桑田,鰲背灵峯一拳小。”
(3).山名。在 广东省 治西北。 宋 苏轼 《题灵峰寺壁》诗:“ 灵峯山 上 宝陀寺 ,白髮 东坡 又到来。” 王文诰 辑注引 查慎行 曰:“《广州志》:‘ 灵峰山 ,一名 灵洲山 ,在城西六十五里, 鬱水 出其下。《唐志》谓 南海 名山 灵洲 ,名川 鬱水 ,以此。其上有 宝陀院 、 妙高臺 ,以院中有 宝陀佛 ,故名焉。’”
(4).山名。在 浙江省 乐清县 雁荡山 。山下有 灵峰寺 。 宋 王十朋 《度雁山》诗:“ 灵峯 观石室,杖屨穿巑岏。”
(5).山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边。 郭沫若 《瓶》诗之十六:“请把我运到你 西湖 边上,或者是葬在 灵峰 ,或者是 放鹤亭 旁。”
(6).山名。在 福建省 崇安县 武夷 九曲尽处。 宋 朱熹 《过武夷作》诗:“弄舟缘碧涧,栖集 灵峯 阿。”
《漢語大詞典》:中大夫
(1).古代官名。 周 王室及诸侯各国卿以下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荀子·大略:“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吉事尚尊,丧事尚亲。”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晋国 之法,上大夫二舆二乘,中大夫二舆一乘,下大夫专乘。”
(2). 汉 官名。备顾问应对。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文帝 由是奇 释之 ,拜为中大夫。”
《国语辞典》:包山  拼音:bāo shān
山名。位于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山下有洞庭穴,为地脉。也称为「洞庭西山」。
《漢語大詞典》:方流
作直角转折的水流。相传其下有玉。文选·颜延之〈赠王太常〉诗:“玉水记方流,琁源载圆折。” 李善 注:“尸子曰:‘凡水,其方折者有玉,其圆折者有珠也。’”因用为玉的代称。亦喻指诗文。 前蜀 韦庄 《〈又玄集〉序》:“今更採其玄者,勒成《又玄集》三卷,记方流而目眩,閲 丽水 而神疲。”
犹周流。文子·微明:“智圆者终始无端,方流四远,渊泉而不竭。”
《國語辭典》:虎士  拼音:hǔ shì
勇士。《三国志。卷一八。魏书。许褚传》:「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
《漢語大詞典》:戏马台(戲馬臺)
(1).古迹名。在 江苏省 铜山县 南。即 项羽 凉马台 。 晋 义熙 中, 刘裕 曾大会宾客赋诗于此。 清 钱谦益 《徐州杂题》诗之二:“重瞳遗跡已冥冥, 戏马臺 前鬼火青。”参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嘉庆一统志·徐州府二》
(2).古迹名。在 河北 临漳县 西。又名 阅马台 。 后赵 石虎 所筑。 虎 从台上施放响箭,作为军骑出入的信号。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
(3).古迹名。在 江苏省 江都县 。台下有路,名 玉钩斜 ,是 隋 代埋葬宫女的地方。见《嘉庆一统志·扬州府二》
《漢語大詞典》:龙颔(龍頷)
骊龙的下巴。传说其下有珠。 唐 陆复礼 《珠还合浦赋》:“利用溥博,何必取之於龙頷;报德宏多,奚由得之於蛇口?” 唐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凤形怜彩笔,龙頷借驪珠。” 唐 杜牧 《和裴杰秀才新樱桃》:“圆疑窃龙頷,色已夺鸡冠。”参见“ 龙珠 ”。
《國語辭典》:龙珠(龍珠)  拼音:lóng zhū
植物名。茄科龙珠属,多年生草本。叶互生,椭圆形或卵形,长五至八公分。花二至六朵簇生叶腋,下垂,花冠阔钟形,黄色。浆果球形,色红而有毒。茎叶可供药用。产台湾、华南、华西至韩国及日本。
《漢語大詞典》:宜乘
胸下有旋毛的骏马。尔雅·释畜:“回毛在膺,宜乘。” 郭璞 注引 樊光 云:“俗呼之官府马。 伯乐 相马法,旋毛在腹下如乳者千里马。” 郝懿行 义疏:“回毛,旋毛也。旋毛在胸者名宜乘。”
《漢語大詞典》:曲长(曲長)
古代军队编制,部下有曲,曲的长官为曲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於是以 亮 为右将军”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蜀 诸葛亮 上言:“自臣到 汉中 ,中间期年耳,然丧 赵云 、 阳羣 …… 邓铜 等及曲长、屯将七十餘人。”
《國語辭典》:绵山(綿山)  拼音:mián shān
山名:(1)在山西省介休县东南,春秋时介之推即隐于此。也称为「介山」。(2)在山西省平定县东,旧亦传介之推隐处,上有介子庙。(3)在四川省绵阳县北。(4)在河北省昌平县东。
《國語辭典》:月中桂  拼音:yuè zhōng guì
神话传说中月中的桂树。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天咫》:「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日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漢語大詞典》:方水
方折的水流。传说方折之水其下有玉。《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八·宋章庙乐舞歌》:“圆火夕耀,方水朝清。” 南朝 梁 江淹 《迁阳亭》诗:“方水埋金雘,圆岸伏丹琼。”参见“ 方折 ”、“ 方流 ”。
《漢語大詞典》:四百州
宋 时天下有州三百余,后以其成数“四百州”指我国全土。 宋 汪元量 《湖州歌》之六:“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清 黄遵宪 《再述》诗:“羽檄飞驰四百州,先防狼角后髦头。” 柳亚子 《放歌》:“沉沉四百州,尸冢遥相望。”
《漢語大詞典》:留马(留馬)
(1).指 汉 时西域 宛王 留匿善马事。 武帝 爱 大宛 贰师城 善马,派使者持重金以请, 宛王 匿马不予,并杀使者。 武帝 怒,派 李广利 为贰师将军围攻 宛城 ,取善马数十匹,中马三千馀匹而归。见《汉书·李广利传》。 汉 刘向 《理甘延寿陈汤疏》:“今 康居国 强于 大宛 , 郅支 之号重于 宛王 ,杀使者罪甚于留马。而 延夀 、 汤 不烦 汉 士,不费斗粮,比于 贰师 ,功德百之。”
(2).引申指留下有用之材。 唐 黄滔 《谢试官启》:“非敢染黿,所希留马,干瀆清严,下情不任惶惕屏营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