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34,分229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典故(续上)
梁上歌声绕(又作:歌声梁上浮)
野鹿上高台(又作:麋鹿上高台)
上书北阙
角上汉书
濮上
人生似飘花陌上(又作:飘花陌上)
郭钦上书(又作:郭领上书)
汉上衿
斩蛇剑烧上天
席上题襟(又作:汉上题襟)
贾谊上书
河上仙翁(又作:河上公)
垄上兴大楚(又作:陇上嗟)
天上人间惟一本
来者居上(又作:后来居上)
典故
三日响
 
梁上歌声绕
 
歌从雍门学
  
歌绕夜梁
 
歌声梁上浮
 
歌响拂雕梁
 
清歌绕飞梁
 
绕尘梁
   
绕梁唱
  
绕栋宇
  
绕红梁
 
声飞梁
 
送曲韩娥
  
韩娥音
 
馀声三日飞
 
相关人物
薛谭
 
韩娥


《列子集释》卷五〈汤问篇〉~77~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馀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简释

余音绕梁:喻指歌声宛转悠扬。唐孙觌《长乐寺》:“雍门已陈迹,余音空绕梁。”

韩娥:泛指歌女。唐贯休《酷吏词》:“韩娥唱一曲,锦段鲜照屋。”


例句

万梭为一素,世重韩娥色。 于濆 织素谣

徒惜越娃貌,亦蕴韩娥音。 于濆 里中女

韩娥绝唱唐衢哭,尽是人间第一声。 崔涂

不是楚词询宋玉,巴歌犹掩绕梁声。 汪遵 郢中

敧枕正牵题柱思,隔楼谁转绕梁声。 罗隐 中元夜泊淮口

歌绕夜梁珠宛转,舞娇春席雪朦胧。 罗隐 商于驿楼东望有感

潺湲陇水听难尽,并觉风沙绕杏梁。 羊士谔 夜听琵琶三首

典故
吴宫麋鹿
 
吴台游鹿
 
吴台草
 
吴苑走鹿麋
 
姑苏蔓草
 
姑苏鹿戏
 
姑苏麋鹿
 
游鹿
 
游鹿衔花
 
湿楚臣衣
 
湿楚衣
 
聚麋鹿
 
台荒麋迹
 
荆棘堪伤
 
荒台麋鹿
 
苏台鹿走
 
路走姑苏台
 
游鹿
 
野鹿上高台
 
香径走麋鹿
 
鹿游唐苑
 
鹿登台榭
  
鹿豕衔枯荠
 
鹿走姑苏
 
麋鹿上高台
 
麋鹿呦呦
 
麋鹿姑苏
 
麋鹿泣姑苏
  
麋鹿荒台

相关人物
伍员(字子胥)
 
刘安(淮南王)


《史记》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传〉~3085~
王坐东宫,召伍被与谋,曰:「将军上。」被怅然曰:「上宽赦大王,王复安得此亡国之语乎!臣闻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
《吴越春秋》卷九〈勾践阴谋外传·勾践十三年〉
子胥曰:「臣闻狼子有野心,仇雠之人不可亲。夫虎不可喂以食,蝮蛇不恣其意。今大王捐国家之福,以饶无益之雠,弃忠臣之言,而顺敌人之欲,臣必见越之破吴,豸鹿游于姑胥之台,荆榛蔓于宫阙。愿王览武王伐纣之事也。」

例句

可怜荒堞晚冥濛,麋鹿呦呦达遗址。 刘商 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

桑田东海变,麋鹿姑苏游。 张九龄 经江宁览旧迹至玄武湖

棘生石虎殿,鹿走姑苏台。 李白 对酒

姑苏台下草,麋鹿暗生麑。 白居易 杂兴三首之三

两地干戈连越绝,数年麋鹿卧姑苏。 罗隐 送王使君赴苏台

鸱鸮悲东国,麋鹿泣姑苏。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之十五

露积吴台草,风入郢门楸。 骆宾王 宿山庄

别有吴台上,应湿楚臣衣。 骆宾王 秋露

典故
上书北阙
 
故人明主
 
未尝弃汝


《汉书》卷一下〈高帝纪下〉~64~
二月,至长安。萧何治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大仓。上见其壮丽,甚怒,谓何曰:「天下匈匈,劳苦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亡以重威,且亡令后世有以加也。」上说。自栎阳徙都长安。置宗正官以序九族。夏四月,行如雒阳。唐·颜师古注:「未央殿虽南向,而上书奏事谒见之徒皆诣北阙,公车司马亦在北焉。是则以北阙为正门,而又有东门、东阙。至于西南两面,无门阙矣。盖萧何初立未央宫,以厌胜之术,理宜然乎?」
《唐摭言》卷十一〈无官受黜〉
襄阳诗人孟浩然,开元中颇为王右丞所知。句有「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者,右丞吟咏之,常击节不已。维待诏金銮殿,一旦,召之商较《风》、《雅》,忽遇上幸维所,浩然错愕伏床下,维不敢隐,因之奏闻。上欣然曰:「朕素闻其人。」因得诏见。上曰:「卿将得诗来耶!」浩然奏曰:「臣偶不赍所业。」上即命吟。浩然奉诏,拜舞念诗曰:「此阙休上书,南山归卧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上闻之怃然曰:「朕未曾弃人,自是卿不求进,奈何反有此作!」因命放归南山。终身不仕。
典故
挂帙牛角
 
挂汉书
 
挂牛角
 
书挂牛角
 
书挂角
 
束书牛角
 
汉书挂牛角
 
牛背读书
   
茧栗挂汉书
 
角上汉书
 
角挂经
 
角端挂汉编

相关人物
李密


《旧唐书》卷五十三〈李密列传〉
李密字玄邃,本辽东襄平人。魏司徒弼曾孙,后周赐弼姓徒何氏。祖曜,周太保、魏国公;父宽,隋上柱国、蒲山公:皆知名当代。徙为京兆长安人。密以父荫为左亲侍,尝在仗下,炀帝顾见之,退谓许公宇文述曰:「向者左仗下黑色小儿为谁?」许公对曰:「故蒲山公李宽子密也。」帝曰:「个小儿视瞻异常,勿令宿卫。」他日,述谓密曰:「弟聪令如此,当以才学取官,三卫丛脞,非养贤之所。」密大喜,因谢病,专以读书为事,时人希见其面。尝欲寻包恺,乘一黄牛,被以蒲鞯,仍将汉书一帙挂于角上,一手捉牛靷,一手翻卷书读之。尚书令、越国公杨素见于道,从后按辔蹑之,既及,问曰:「何处书生,耽学若此?」密识越公,乃下牛再拜,自言姓名。又问所读书,答曰:项羽传。越公奇之,与语大悦,谓其子玄感等曰:「吾观李密识度,汝等不及。」于是玄感倾心结托。

简释

牛角挂书:指人好学。宋陆游《对酒》:“牛角挂书何足问,虎头食肉亦非豪。”

典故   
曳泥途
 
泥中龟
 
泥曳龟
   
庄生钓
 
庄龟
 
相关人物
庄子


《庄子》外篇·卷六下《秋水》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简释

曳尾:咏雅逸生活。唐齐己《刳肠龟》:“到肠徒自屠,曳尾复何累。”


例句

还寻九江去,安肯曳泥途。 丁泽 龟负图东都试

李斯溷鼠心应动,庄叟泥龟意已坚。 李咸用 物情

曳尾辞泥后,支床得水初。 李群玉

麒麟作脯龙为醢,何似泥中曳尾龟。 白居易 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其日独游香山寺)

刳肠徒自屠,曳尾复何累。可怜濮水流,一叶泛庄子。 齐己 刳肠龟

典故
人生似飘花陌上
 
贵贱偶然浑似落飞花
 
飘花陌上


《梁书》卷四十八〈儒林列传·范缜〉~665~
初,缜在齐世,尝侍竟陵王子良。子良精信释教,而缜盛称无佛。子良问曰:「君不信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何得有贱贫?」缜答曰:「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子良不能屈,深怪之。
典故
郭钦上书
 
郭领上书

相关人物
郭钦


《晋书》卷九十七〈四夷列传·北狄·匈奴〉~2549~
泰始七年,单于猛叛,屯孔邪城。武帝遣娄侯何桢持节讨之。桢素有志略,以猛众凶悍,非少兵所制,乃潜诱猛左部督李恪杀猛,于是匈奴震服,积年不敢复反。其后稍因忿恨,杀害长史,渐为边患。侍御史西河郭钦上疏曰:「戎狄强犷,历古为患。魏初人寡,西北诸郡皆为戎居。今虽服从,若百年之后有风尘之警,胡骑自平阳、上党不三日而至孟津,北地、西河、太原、冯翊、安定、上郡尽为狄庭矣。宜及平吴之威,谋臣猛将之略,出北地、西河、安定,复上郡,实冯翊,于平阳已北诸县募取死罪,徙三河、三魏见士四万家以充之。裔不乱华,渐徙平阳、弘农、魏郡、京兆、上党杂胡,峻四夷出入之防,明先王荒服之制,万世之长策也。

例句

郭钦上书见大计,刘毅答诏惊群臣。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御

典故
佩失
 
投佩
 
捐佩遗交甫
  
江皋解佩
 
汉上衿
  
汉浦解佩
 
汉浦遗玦
  
汉皋佩冷
 
汉皋佩失
 
汉皋珠佩
 
汉皋解佩
 
琼佩遗交甫
  
双佩

相关人物
郑交甫


《列仙传》卷上《江妃二女》
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仆曰:「我欲下,请其佩。」……遂手解佩与交甫。交甫悦爱而怀之中当心,趋去数十步,视佩,空怀无佩。顾二女,忽然不见。

简释

汉皋佩:咏仙,或喻情人间馈赠信物。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心摇汉皋佩,泪堕岘亭碑。”


例句

不复闻双佩,山门空夕阳。 储嗣宗 圣女祠

邂逅当投佩,难难莫拊楹。 吴融 个人三十韵

汉水访游女,解佩欲谁与。 张九龄 杂诗五首之四

履朔求衣早,临阳解佩羞。 徐夤 依御史温

羞杀登墙女,饶将解佩人。 徐夤 和仆射二十四丈牡丹八韵

从今艳色归空后,湘浦应无解佩人。 杨郇伯 送妓人出家

心摇汉皋佩,泪堕岘亭碑。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汉浦蔑闻虚解佩,临邛焉用枉当垆。 薛能 赠歌者

汉佩琮琤寒溜雨,秦箫缥缈夜敲风。 郑损 玉声亭

画眉今日空留语,解佩他年更可期。 韩偓 别锦儿

典故
剑飞
 
斩蛇剑烧上天
 
武库火
 
武库烧
 
汉剑飞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二
晋惠帝元康五年,武库火,烧汉高祖斩白蛇剑、孔子履、王莽头等三物。中书监张茂先惧难作,列兵陈卫,咸见此剑穿屋飞去,莫知所向。

例句

汉帝斩蛇剑,晋时烧上天。自兹繁巨蟒,往往寿千年。 元稹 巴蛇

晋末武库烧,脱然排户牖。为欲扫群胡,散作弥天帚。自兹失所往,豪英共为诟。今复谁人铸,挺然千载后。 元稹 说剑

祸集钩方失,灾生剑忽飞。 张左丞 张左丞挽歌二首

自言汉剑当飞去,何事还车载病身。 李贺 出城寄权璩杨敬之

柏梁天灾武库火,匠石狼顾相愁冤。 柳宗元 行路难三首

剑飞终上汉,鹤梦不离云。 卢纶 和王仓少尹暇日言怀

典故
席上题襟
 
汉上题襟
 
锦襟题句


《全宋诗》卷五百三十八〈王安石一·奉酬约之见招 〉~6478~
君家段干木,为义畏人侵。冯轼信厚礼,逾垣终褊心。川坻宁有此,园屋谅非今。雨过梅柳净,潮来蒲稗深。种芳弥近渚,伐翳取遥岑。清节亦难尚,旷怀差易寻。子猷怜水竹,逸少惬山林。况复能招我,亲题汉上襟。
《唐语林》卷二〈文学〉~54~
段郎中成式,博学文章,著书甚多。守庐陵,尝游山寺,读一碑,二字不过,曰:「此碑无用于世矣。成式读之不过,更何用乎?」客有以此二字遍问人,果无知者。连典江南数郡,皆有名山:九江匡庐、缙云烂柯、庐陵麻姑。前进士许棠寄诗云:「十年三领郡,领郡管仙山。」庐陵时,为人妄诉,逾年方辨,乃退居于襄阳。温博士庭筠亦谪随县尉,节度使徐太师留在幕府,与成式尤相善。尝送墨一挺与庭筠,往复致谢,搜故事者凡几函。成式子安节,娶庭筠女。安节仕至吏部郎中、沂王傅。善音律,著乐府新录传于世。
《宋史》卷二百九〈艺文志·集类·总集类〉~5399~
段成式汉上题襟十卷
典故
三太息
 
伤时哭
 
太傅涕空挥
 
少年太息
 
时事堪痛哭
 
泣长沙
 
汉庭哭
 
痛哭书
 
贾傅长沙哭
 
贾生哭
 
贾生垂涕
 
贾生垂泪
 
贾生恸
  
贾谊上书
 
贾谊哭
 
贾谊陈策

相关人物
贾谊

参考典故
贾谊


《汉书》卷四十八〈贾谊列传〉~2265~
赞曰:刘向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
《汉书》卷四十八〈贾谊列传〉
是时,匈奴彊,侵边。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僭儗,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其大略曰: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壹令臣得孰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俗至大不敬也,至亡等也,至冒上也,进计者犹曰「毋为」,可为长太息者此也。……若夫经制不定,是犹度江河亡维楫,中流而遇风波,船必覆矣。可为长太息者此也。……此厉廉耻行礼谊之所致也,主上何丧焉!此之不为,而顾彼之久行,故曰可为长太息者此也。唐·颜师古注曰:「谊上疏言可为长太息者六,今此至三而止,盖史家直取其要切者耳。故下赞云掇其切于世事者著于传。」

例句

堪恨贾生曾恸哭,不缘清景为忧时。 唐彦谦 八月十六日夜月

劳收贾生泪,强起屈平身。 孟郊 罗氏花下奉招陈侍御

唯是贾生先恸哭,不堪天意重阴云。 张祜 丁巳年仲冬月江上作

未作仲宣诗,先流贾生涕。 李白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

空馀贾生泪,相顾共凄然 李白 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

去国哀王粲,伤时哭贾生。 杜甫 久客

载感贾生恸,复闻乐毅书。 杜甫 别张十三建封

贾谊昔流恸,匡衡常引经。 杜甫 同元使君舂陵行

永负汉庭哭,遥怜湘水魂。 杜甫 建都十二韵

设险犹可存,当无贾生哭。 杨炯 广溪峡

贾谊上书曾伏阙,仲舒陈策欲匡时。 牟融 寄示平友人

曾闻贾谊陈奇策,肯学扬雄赋解嘲。 牟融 题赵支

贾谊哭时事,阮籍哭路歧。唐生今亦哭,异代同其悲。 白居易 寄唐生

南陵暂掌仇香印,北阙终行贾谊书。 贾岛 送友人之南陵

典故
河上仙翁
 
相关人物
刘恒(汉文帝)
 
河上公

参考典故
经传拱汉皇


晋·葛洪《神仙传》卷三《河上公》
汉文帝往见河上公,「公既抚掌坐跃,冉冉在虚空中,去地数丈,俯仰而答曰:『予上不至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臣之有?』帝乃下车稽首。……公乃授素书二卷与帝,曰:『……勿以示非其人。』言毕失其所在。须臾云雾晦冥,天地泯合。帝甚贵之。论者以为文帝好《老子》之言,世不能尽通,故神人特下教之。」

例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崔曙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河上喜相得,壶中趣每同。 李白 赠卢徵君昆弟

逍遥自在蒙庄子,汉主徒言河上公。 赵彦昭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典故
垄上兴大楚
 
忘鸿鹄
 
无忘耕垄
  
苟富贵,无相忘
 
陇上嗟
  
相关人物
陈涉


《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949~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例句

云鸿别有回翔便,应笑啁啾燕雀卑。 方干 赠赵崇侍御

未成鸿鹄姿,遽顿骅骝趾。 权德舆 哭李晦群崔季文二处士

秋天鸿鹄姿,晚岁松筠质。 权德舆 户部王曹长杨考功崔刑部二院长并同钟陵使府之旧因以寄赠又陪郎署喜甚常僚因书所怀且叙所知

惜无鸿鹄翅,安得凌苍昊。 钱起 南中春意

鸿鹄志应在,荃兰香未衰。 钱起 送任先生任唐山丞

典故
后土祠中玉蕊
 
天上人间惟一本
 
扬州独有
 

《渑水燕谈录》卷八〈事志〉~99~
扬州后土庙有花一株,洁白可爱,岁久,木大而花繁,俗目为「琼花」,不知实何木也,世以为天下无之,惟此一株。孙冕镇维扬,使访之山中,甚多,但岁苦樵斧野烧,故木不得大,而花不能盛,不为人贵。孙伤之,作诗曰:「可怜遐地产,常化燎原灰。」近年京师亦有之,或云,乃李文饶所赋「玉蕊花」也。
典故 
叹积薪
  
后来薪
 
后薪
 
汲黯薪
 
积后来薪
 
相关人物
公孙弘
 
汲黯


《史记》卷一百二十〈汲郑列传〉~309~
始黯列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及弘、汤稍益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已而弘至丞相,封为侯;汤至御史大夫;故黯时丞相史皆与黯同列,或尊用过之。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上默然。有閒黯罢,上曰:「人果不可以无学,观黯之言也日益甚。」

简释

积薪:指官吏年高资深反位居人下。唐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尚齿惇耆艾,搜材拔积薪。”


例句

且嫌游昼短,莫问积薪长。 杜牧 春日言怀寄虢州李常侍十韵

左掖期连茹,南宫愧积薪。 权德舆 酬崔舍人阁老冬至日宿直省中奉简两掖阁老并见示

汲黯薪逾积,孙弘阁未开。 骆宾王 帝京篇

谈器非先木,图荣异后薪。 骆宾王 春日离长安客中言怀

《漢語大詞典》:歌梁
指歌馆的屋梁。亦借指歌馆。典出列子·汤问:“昔 韩娥 东之 齐 ,匱粮,过 雍门 ,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绕梁欐,三日不絶。”《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舞馆识餘基,歌梁想遗囀。” 刘良 注:“妙歌者发声,声绕梁而尘起,故见梁则想其餘声。” 唐 王勃 《铜雀妓》诗:“舞席纷何就,歌梁儼未倾。” 明 何景明 《丛台》诗:“黄金饰舞榭,白璧缀歌梁。”
分類:歌馆屋梁
《國語辭典》:绕梁(繞梁)  拼音:rào liáng
1.形容歌声美妙。《文选。陆机。演连珠五○首之一○》:「绕梁之音,实萦弦所思。」
2.古琴。《雅俗稽言。卷一二。器用。绕梁》:「楚庄王有琴曰绕梁。」
《国语辞典》:绕梁三日(绕梁三日)  拼音:rào liáng sān rì
声音连续不断。形容声音非常美妙。如:「她那美妙的歌声绕梁三日,不绝于耳。」也作「馀音绕梁」。
《漢語大詞典》:绕梁声(遶梁聲)
见“ 遶梁歌 ”。
《漢語大詞典》:绕梁歌
指优美动听而令人长久难忘的歌声。 南朝 梁 沈约 《相逢狭路间》诗:“大妇遶梁歌,中妇廻文织。”亦作“ 遶梁声 ”。 唐 罗隐 《中元夜泊淮口》:“欹歌正牵题柱思,隔楼谁转遶梁声。”参见“ 遶梁 ”。
《漢語大詞典》:韩娥(韓娥)
相传为古代 韩国 的善歌者。列子·汤问“昔 韩娥 东之 齐 ,匱粮,过 雍门 ,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绕梁欐,三日不絶。” 张湛 注:“﹝ 韩娥 ﹞ 韩国 善歌者也。”后因以“韩娥”指善歌者。亦借指歌妓。 隋 江总 《宛转歌》:“金樽送曲 韩娥 起,玉柱调絃 楚妃 叹。” 唐 沈亚之 《答冯陶书》:“闻古之 韩娥 ,其歌也,能易哀乐,变林籟,则有是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当筵调笙弄簫,羞杀我 韩娥 苏小 。”
分類:韩国张湛
《国语辞典》:馀音绕梁(馀音绕梁)  拼音:yú yīn rào liáng
馀音环绕屋梁旋转不去。形容音乐美妙感人,馀味不绝。《老残游记》第二回:「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馀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我总不懂。」也作「绕梁之音」、「绕梁三日」、「馀妙绕梁」、「馀响绕梁」、「馀音袅袅」。
《漢語大詞典》:鹿苑
(1).饲养鹿的园囿。春秋·成公十八年“筑鹿囿” 晋 杜预 注:“筑墙为鹿苑。” 南朝 宋 鲍照 《蒜山被始兴王命作》诗:“鹿苑岂淹睇, 兔园 不足留。”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品艳》:“犹记其靸轻烟,曳文雾,下六萌油碧,以宫綃扇障鬟,依母向鹿苑中,为荷花祝生日。”
(2).古苑名。在今 山西省 大同县 北。魏书·太祖纪:“ 天兴 二年二月,以所获 高车 众起 鹿苑 。”
(3).地名。晋书·陆机传:“ 长沙王 乂 奉天子与 机 战於 鹿苑 , 机 军大败,赴 七里涧 而死者如积焉。”
(4).即 鹿野苑 。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摹写真容,似丈六之见 鹿苑 。” 范祥雍 校注:“ 鹿苑 ,即 鹿野苑 ,佛成道处。”
(5).指僧园、佛寺。 清 赵翼 《李雨村观察自蜀中续寄诗话比旧增多戏题于后》诗:“採兼 鹿苑 高僧座,购到 鸡林 贾客舟。”参见“ 鹿野苑 ”。
《漢語大詞典》:鹿野苑
佛教地名。在 中天竺 波罗奈国 。 释迦 成道后,始来此说四谛之法,度 憍陈如 等五比丘,故名 仙人论处 。杂阿含经卷二三:“此处仙人园 鹿野苑 ,如来於中为五比丘三转十二行法轮。”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上:“西方圣人以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自从 鹿野苑 中,直至於 跋提河 ,演説苦空无我无量妙义。”
《漢語大詞典》:麋鹿游(麋鹿遊)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臣闻 子胥 諫 吴王 , 吴王 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 姑苏之臺 也。’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露霑衣也。”后因以“麋鹿游”比喻繁华之地变为荒凉之所,暗示国家沦亡。 明 徐复祚《投梭记·应聘》:“远害朝看麋鹿游,蒙筐篚亲相叩。” 清 林旭 《虎丘道上》诗:“新愁旧恨相随续,举目真看麋鹿游。”
《國語辭典》:牛角挂书(牛角掛書)  拼音:niú jiǎo guà shū
唐李密贫寒,乘牛挂书于角上,边行边读书。典出《新唐书。卷八四。李密传》。比喻勤勉读书。
分類:李密事迹
《國語辭典》:牛角书生(牛角書生)  拼音:niú jiǎo shū shēng
唐李密贫寒,乘牛挂书于角上,边行边读书。典出《新唐书。卷八四。李密传》。后比喻勤勉的读书人。宋。刘克庄沁园春。一卷阴符〉词:「牛角书生,虬髯豪客,谈笑皆从折简招。」
《國語辭典》:牛角挂书(牛角掛書)  拼音:niú jiǎo guà shū
唐李密贫寒,乘牛挂书于角上,边行边读书。典出《新唐书。卷八四。李密传》。比喻勤勉读书。
分類:李密事迹
《漢語大詞典》:曳尾
见“ 曳尾涂中 ”。
《國語辭典》:曳尾涂中(曳尾塗中)  拼音:yì wěi tú zhōng
拖著尾巴在泥路中爬行。语本《庄子。秋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比喻宁愿贫困而逍遥自在,不愿尊贵礼遇而备受拘束。《三国志。卷四二。蜀书。郤正传》:「是以贤人君子,深图远虑,畏彼咎戾,超然高举,宁曳尾于涂中,秽浊世之休誉。」也作「曳尾泥涂」。
《國語辭典》:曳尾涂中(曳尾塗中)  拼音:yì wěi tú zhōng
拖著尾巴在泥路中爬行。语本《庄子。秋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比喻宁愿贫困而逍遥自在,不愿尊贵礼遇而备受拘束。《三国志。卷四二。蜀书。郤正传》:「是以贤人君子,深图远虑,畏彼咎戾,超然高举,宁曳尾于涂中,秽浊世之休誉。」也作「曳尾泥涂」。
《漢語大詞典》:曳尾龟(曳尾龜)
曳尾涂中之龟。比喻甘贫贱而全身者。 唐 白居易 《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诗:“麒麟作脯龙为醢,何似泥中曳尾龟。”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兀兀拖肠鼠,悠悠曳尾龟。”参见“ 曳尾涂中 ”。
分類:贫贱全身
《國語辭典》:曳尾涂中(曳尾塗中)  拼音:yì wěi tú zhōng
拖著尾巴在泥路中爬行。语本《庄子。秋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比喻宁愿贫困而逍遥自在,不愿尊贵礼遇而备受拘束。《三国志。卷四二。蜀书。郤正传》:「是以贤人君子,深图远虑,畏彼咎戾,超然高举,宁曳尾于涂中,秽浊世之休誉。」也作「曳尾泥涂」。
《漢語大詞典》:泥龟(泥龜)
曳尾于污泥中的乌龟。比喻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语本庄子·秋水:“吾闻 楚 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一庙堂之上。此龟者,寧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寧其生而曳尾於涂中乎?” 唐 钱起 《巨鱼纵大壑》诗:“倾危嗟幕燕,隐晦誚泥龟。”
《國語辭典》:濮上  拼音:pú shàng
1.淫风流行的地区。参见「桑间濮上」条。《礼记。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
2.崇尚勇武的地方。《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野王好气任侠,有濮上风。」
《漢語大詞典》:龟曳尾(龜曳尾)
庄子·秋水:“此龟者,寧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寧其生而曳尾於涂中乎?”后遂用作典故,以“龟曳尾”比喻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 北齐 刘昼 新论·韬光:“龟曳尾於 暘谷 之泥,则钻灼之患不至。” 唐 白居易 《奉和裴令公三月上巳日游太原龙泉忆去岁禊洛见示之作》:“鹏背负天龟曳尾,云泥不可得同游。”
《國語辭典》:江妃  拼音:jiāng fēi
相传为出游于长江、汉水间的两位女神。见汉。刘向《列仙传。卷上。江妃二女》。也称为「江斐」。
分類:神女
《漢語大詞典》:汉佩(漢珮)
亦作“ 汉珮 ”。 即 汉皋 珠。 宋 孙光宪 《临江仙》词之二:“终是有心投 汉 珮,低头但理 秦 筝。” 清 魏源 《秦淮灯船引》:“泉落鮫宫万游戏, 汉 佩 湘 珠千出没。”参见“ 汉皋 ”、“ 汉皋珠 ”。
分類:汉皋
《漢語大詞典》:汉皋佩(漢皋佩)
即 汉皋 珠。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心摇 汉皋 佩,泪堕 峴亭 碑。” 宋 石孝友 《玉楼春》词:“ 汉皋 珮失诚相误, 楚峡 云归无觅处。”参见“ 汉皋珠 ”。
分類:汉皋
《漢語大詞典》:汉皋珠(漢臯珠)
相传 周 郑交甫 于 汉皋 台 下遇二女,二女解珠佩相赠。后因以为男女爱慕赠答的典实。 张素 《无题》诗:“临 江 早弄 汉皋 珠,眇曼风流旷世无。”参见“ 汉皋 ”。
分類:汉皋二女
《國語辭典》:解佩  拼音:jiě pèi
1.古代文官辞职时,解下身上所佩带的物品。比喻辞官退隐。南朝宋。鲍照〈拟古〉诗三首之三:「解佩袭犀渠,卷帙奉卢弓。」
2.相传郑交甫到汉皋台下游玩时,遇见二仙女,解佩相赠后忽不见。见汉。刘向《列仙传。卷上。江妃二女》。后遂以解佩为男女情爱期许之表徵。宋。晏殊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词:「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也作「解佩」。
《國語辭典》:卖剑买牛(賣劍買牛)  拼音:mài jiàn mǎi niú
汉宣帝时,渤海因饥荒,居民多带持刀剑为盗,龚遂为太守后,劝民舍弃刀剑,改业归农。见《汉书。卷八九。循吏传。龚遂传》。后比喻舍弃剽掠而改行务农。宋。陆游 答吴提宫启:「卖剑买牛,念即归于农亩,乘车载笠,尚永记于交盟。」也作「买牛卖剑」、「买犁卖剑」、「卖刀买犊」、「卖刀买牛」、「卖剑渤海」。
《漢語大詞典》:贾生泪(賈生淚)
见“ 贾生涕 ”。
《漢語大詞典》:贾生涕(賈生涕)
汉文帝 时, 贾谊 曾上《治安策》陈政事,中有“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之句。后世遂以“贾生涕”表达忧国伤时的心情。 唐 李白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诗:“未作 仲宣 诗,先流 贾生 涕。” 唐 孟郊 《罗氏花下奉招陈侍御》:“劳收 贾生 泪,强起 屈平 身。” 清 刘汉藜 《运豆行》:“谁人肯下 贾生 泪,封书一奏圣人前。”
《漢語大詞典》:河上公
相传为 西汉 时道家。姓名不详。所传《老子注》,不见于汉书·艺文志,可能出于六朝人的伪托。 晋 葛洪 神仙传·河上公:“ 河上公 者,莫知其姓字。 汉文帝 时,公结草为庵于 河 之滨。帝读《老子经》颇好之……有所不解数事,时人莫能道之,闻时皆称 河上公 解《老子经》义旨,乃使齎所不决之事以问。” 唐 赵彦昭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逍遥自在 蒙 庄子 , 汉 主徒言 河上公 。” 清 姚鼐 《〈老子章义〉序》:“独有所谓 河上公 章句者,盖本流俗人所为,託於神仙之説,其分章尤不当理,而 唐 宋 以来莫敢易,独 刘知几 识其非耳。”
《國語辭典》:燕雀  拼音:yàn què
动物名。雀类。体型纤小,嘴圆锥形。雄鸟的头和背羽毛呈黑色;雌鸟则为暗褐色。以昆虫为食。能飞取抛掷的弹丸,人们常饲养以为戏。
《國語辭典》:燕雀安知鸿鹄志(燕雀安知鴻鵠志)  拼音:yàn què ān zhī hóng hú zhì
语本《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比喻庸俗者无法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三国演义》第四回:「『燕雀安知鸿鹄志哉!』汝既拿住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也作「燕雀岂知鸿鹄志」。
《國語辭典》:鸿鹄之志(鴻鵠之志)  拼音:hóng hú zhī zhì
像鸿雁一举千里般的壮志。比喻志向远大。《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大丈夫仗鸿鹄之志,据英杰之才。」
分類:远大志向
《漢語大詞典》:鸿鹄志(鴻鵠志)
见“ 鸿鵠之志 ”。
《國語辭典》:鸿鹄之志(鴻鵠之志)  拼音:hóng hú zhī zhì
像鸿雁一举千里般的壮志。比喻志向远大。《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大丈夫仗鸿鹄之志,据英杰之才。」
分類:远大志向
《漢語大詞典》:琼花(瓊花)
(1).一种珍贵的花。叶柔而莹泽,花色微黄而有香。 宋 淳熙 以后,多为聚八仙(八仙花)接木移植。 唐 李白 《秦女休行》:“西门 秦氏 女,秀色如琼花。”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 扬州 后土庙 有琼花一株,或云自 唐 所植,即 李卫公 所谓玉蕊花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琼花:“ 扬州 后土祠 琼花,天下无二本,絶类聚八仙,色微黄而有香。 仁宗 庆历 中,尝分植禁苑,明年輒枯,遂復载还祠中,敷荣如故。 淳熙 中, 寿皇 亦尝移植南内,逾年憔悴无华,仍送还之。其后,宦者 陈源 ,命园丁取孙枝移接聚八仙根上,遂活,然其香色则大减矣。 杭 之 褚家塘 琼花园是也。今 后土 之花已薪,而人间所有者,特当时接本,髣髴似之耳。”
(2).古歌曲名。即《玉树后庭花》。 清 洪昇 《长生殿·定情》:“《琼花玉树》《春江夜月》,声声齐唱。” 清 陈文述 《青溪吊江总宅》诗:“当时《玉树》临风曲,异日《琼花》水调歌。”
(3).比喻雪花。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早春雪中作吴体见寄》:“威仰噤死不敢语,琼花云魄清珊珊。” 宋 杨万里 《观雪》诗:“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蘂玉无香。” 元 吕止庵《集贤宾·叹世》曲:“到冬来落琼花阵阵飘,剪鹅毛片片飞。” 陈毅 《蝶恋花·访问亚洲三国喀布尔望雪山》词:“一望琼花争怒放,飞越羣山,人喜从天降。”
《漢語大詞典》:来者居上(來者居上)
后来居上。原指资格浅的新进反居资格老的旧臣之上。语出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羣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后亦用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 宋 刘克庄 《念奴娇·丙寅生日》词:“陈人束阁,让他来者居上。”
《國語辭典》:后来居上(後來居上)  拼音:hòu lái jū shàng
本指堆积柴火时,后搬来的放置在上面。语本《淮南子。缪称》:「故圣人不为物先,而常制之其类,若积薪樵,后者在上。」后用以讽刺用人不当,使新进之人位居旧臣之上。清。李渔《风筝误》第三出:「衾裯同抱甘谁让,宠盛处,后来居上。」也用以赞扬后人的成就超越前人。或落后的人超过领先的人。如:「这次马拉松赛跑,她以后来居上之姿,勇夺冠军。」
《漢語大詞典》:后薪(後薪)
汉 汲黯 为九卿, 公孙弘 、 张汤 为小吏,后 弘 、 汤 与 黯 同列,又尊用过之。 黯 因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羣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事见史记·汲郑列传。后因以“后薪”比喻得宠而后来居上的人。 南朝 梁 刘孝威 《怨诗》:“后薪随復积,前鱼谁更怜。” 唐 骆宾王 《春日离长安客中言怀》诗:“谈器非先木,图荣异后薪。”
《漢語大詞典》:积薪(積薪)
(1).积聚木柴。墨子·备城门:“城下州道内,百步一积薪,毋下三千石以上,善涂之。”国语·周语中:“虞人入材,甸人积薪。”《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回:“夫人自闻 晋君 见获,便携太子服丧服,徒步出宫,至於后园崇臺之上,立草舍而居。臺下俱积薪数十层,送饔飱者履薪上下。”
(2).指积聚的木柴。汉书·西域传下·车师后国:“﹝ 陈良 等﹞即将数千骑至校尉府,胁诸亭令燔积薪,分告诸壁。” 元 袁桷 《愍誓·哀谢先生》:“燃积薪以逞安兮,羣豢食而自戏。”
(3).《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后以“积薪”喻隐伏危机。《后汉书·黄琼传》:“前 白马 令 李云 ,指言宦官罪秽宜诛,皆因众人之心,以救积薪之敝。”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於戏!邦势若此,念积薪之已然;民力几何,惧奔駟之将败。” 清 谭莹 《寄怀徐铁生大令》诗之四:“幕府谈兵大有人,东南重镇太平民;督师郤令同孤注,所主原期似积薪。”
(4).汉书·汲黯传:“ 黯 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言曰:‘陛下用羣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后以“积薪”喻选用人才后来居上。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儻使士有澹雅若 严君平 ,清廉如 段干木 ,与僕易地而处,亦将弹鋏告劳,积薪为恨。” 宋 苏轼 《辞免翰林学士第二状》:“如前所陈,实以劳旧尚多,必有积薪之誚,兄弟并进,岂无连茹之嫌。” 清 钱谦益 《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郎张振秀授奉直大夫制》:“大破累年之留滞,用昭新政之清夷,积薪之流,半登于啟事。”《花月痕》第十四回:“人材有积薪之嘆,捷径多窘步之忧。”
(5).喻后来居上。 黄人 《〈清文汇〉序》:“夫以吾国文学之雄奇奥衍……一入今朝,则又兼收并畜,大会细入,两京、三 唐 ,不免积薪之愧, 姬 孔 之际,於斯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