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9
词典
1
分类词汇
8
词典
上字
分类词汇
题字
音和
拈阄
翻切
毡墨
类隔
印黥
临池学书
《骈字类编》:
上字
宋史乐志见上下下中文心雕龙效奇之法必颠倒文句上字而抑下 辞而出外回互不常则新色耳上姜夔续书谱用笔有缓有急有有锋有无锋有承接 字有牵引下字乍徐还疾忽往复收缓以效古急以出奇
分类:
上字
《國語辭典》:
题字(題字)
拼音:
tí zì
1.在书画、器物上写字。一般具有纪念或标示作用。如:「同学们在毕业照背面题字留念。」唐。
卢照邻
〈
悲昔游
〉:「题字于扶风之柱,系马于骊山之松。」
2.书画、器物上的署名或题款。如:「这幅画上的题字娟秀脱俗。」宋。
梅尧臣
〈
得曾巩秀才所附滁州欧阳永叔书答意
〉诗:「袖衔藤纸书,题字远已认。」
分類:
题字
一物
纪念
一书
题写
一画
字
上字
《國語辭典》:
音和
拼音:
yīn hé
声韵学上指反切上字与所切字同声、同清浊,反切下字与所切字同韵、同等呼者,称为「音和」。
分類:
音和
反切
上字
之字
声母
《國語辭典》:
拈阄(拈鬮)
拼音:
nián jiū
从预先做好记号的纸卷或纸团中,随意拈取一个,来决定事情。《三国演义》第二二回:「岱曰:『我与你拈阄,拈著的便去。』」《红楼梦》第三七回:「迎春道:『依我说,也不必随一人出题限韵,竟是拈阄公道。』」也称为「拔虎须」、「探阄」、「抓阄」、「抽签」。
分類:
拈阄
纸片
上字
记号
作成
《漢語大詞典》:
翻切
即反切。用两个字拼切一个字的音,上字取声,下字取韵。 宋
王应麟
《
困学纪闻·小学
》
:“
《
考古编
》
谓 周顒 始有翻切,非也。” 清
顾炎武
《与人书》
之四:“ 休文 之四声, 神珙 之翻切, 三代 之所未有也。” 清
龚自珍
《拟上〈今方言〉表》
:“旁采字母翻切之旨,欲撮举一音,可以一行省音贯十八省音,可以纳十八省音於一省也。”
分類:
反切
上字
《漢語大詞典》:
毡墨(氈墨)
毡与墨。模拓碑或古器物上字与图形的用具。亦用以借指拓本。 王国维
《〈说文〉所谓古文说》
:“以前古器无毡墨传布, 许君 未能足徵。”
分類:
模拓
古器
器物
上字
图形
用具
《國語辭典》:
类隔(類隔)
拼音:
lèi gé
音韵学上指反切上字与所切之字有重唇、轻唇或舌头、舌上的不同,称为「类隔切」。切语上字与被切之字古音本相同,但后世演变成不同的声类,因而造成切语不合的现象,即称为「类隔」。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古人制反切,皆取音和,如方、府、甫、武、符等,古人皆读重唇,后儒不识古音,谓之类隔,非古人意也。」
分類:
音韵学
反切
上字
之字
舌头
《漢語大詞典》:
印黥
谓在身上刺上字及其他花纹。 唐
段成式
《
酉阳杂俎·黥
》
:“释
《僧祗律》
涅槃印者,比丘作梵王法,破肉以孔雀胆、铜青等画身作字及鸟兽形,名为印黥。”
分類:
在身
身上
上刺
上字
花纹
《国语辞典》:
临池学书(临池学书)
拼音:
lín chí xué shū
相传东汉张芝学习书法很勤,家中衣帛都被写上字,然后再煮白;他在池边学书法,池水都被染黑了。见《晋书。卷三六。卫瓘传》。后人称学习书法为「临池学书」。
分类:
张芝
学习
书法
中衣
上字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